【摘 要】
: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
【机 构】
: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行菜409个样点,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GIS和Maxent模型分析葶苈子药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影响全国葶苈子药材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温度、海拔、酸碱度、植被类型、土壤亚类等;全国内中药葶苈子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对葶苈子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为葶苈子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人工种植、划分优质产地、资源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农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基于新时期广东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广东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宣传与技术培训工作、科学认识和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策略,以期为推动广东省林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认真学习和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特别是相关的四部分十七条建议,提出森林城市建设要高质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于“优化国土空间新格局”、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高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2020年12月,《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印发,要求各省市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落实。林长制是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制度创新,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林长制为平台,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森林督查为考核手段、林草资源监测与生态监测为依据,构建林草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提高我国林业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通过探索LED光源在草菇栽培上的精准化应用,为工厂化草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草菇V23为材料,设置LED光质6个处理:对照白光(CK)、红/蓝=1∶1、红/蓝=1∶2、红/蓝=2∶1、单红光、单蓝光,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光与蓝光的比为1∶1菌丝长势表现为较强,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不同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从结果可以看出,红蓝光比例为1∶2对菌丝的生长有显著(P<0.05)的作用,并且持续保持领先有促进作用,其次是红蓝光比例为1∶1,并且LED光源的光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