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和高等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名誉,因此,很多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经常对学生说,先就业后择业,而在当前社会,对学生来说,择业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项重要选择题。教师择业观是就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择业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教师和学生现在同样面临新老观念的冲突,这是他们现在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职业选择 竞争择业 职业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名誉,因此,很多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常言道,先就业后择业,而在当前社会,对学生来说,择业已经成了他们人生中的一道重要选择题。择业观是就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择业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教师和学生现在同样面临新老观念之间的冲突,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毕业生择业的问题,就业指导教师应当首先改变自身的择业就业观念,之前很多的就业观、价值观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所以,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多学习,多了解就业形势,多了解国家政策,多做市场调查,了解用人企業更倾向哪类人才;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择业指导主要包括: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认识职业,寻找职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生从普通中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择业教育要从大一刚入学抓起,一年级学生刚入校,他们对新环境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学习,不知道如何走完这3年的高职院校生活。虽已选定专业,但不一定了解、热爱,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要求的素质更是一片茫然。因此,择业教育应从大一新生刚入学开始。
  一年级主要是专业特点教育,重点放在所学专业今后的就业情况、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要让学生了解到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让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自己和未来社会。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职业准备,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或是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要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这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如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是对学生的又一次考验。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例如,面试的技巧、面试礼仪等,开展一系列的讲座,为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当然,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变落后的就业观念,以调整心态为主线,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尽快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因此,在择业与就业时,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要更加注重个人才能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生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果要选择理想的专业和职业,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就是要明确回答: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是什么专业、职业?其实,我们从小就开始了这一选择,实际上却是糊里糊涂、瞎碰乱撞的结果。如初中毕业时,就有读中专还是读高中的选择,这次选择往往由家庭经济条件决定;读中专有专业的选择,读高中有文、理科的选择,这两种选择,事实上都是瞎碰乱撞的结果。参加高考后,按高考成绩,政府有招录批次政策,早就给我们划定了高校类别的范围。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是在推理与考虑后的选择,而社会上有关高校和专业的信息非常少,高中老师的推荐又有不真实的信息,考生填报志愿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后,开始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认识,但大学又不允许转专业,很多学生只能将错就错。大学毕业后,首次出现了个人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但都是在用人单位强势条件下无奈地“联姻”。如果初次就业不满意,则市场经济用人体制倒是给了跳槽的机会。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本质内涵是传授“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指在灵活且不断更新的各类岗位环境下工作、劳动所需要的,具有整体性、有效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融合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所重组的知识体系。
  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都能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用语言表达。人类除拥有语言表达方式外,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如行动、隐性(技术)知识,它们不可能充分运用语言表达,但可以通过行动等其他方式表达。
  就业指导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更新就业观,更新教育理念,制定个性化服务式教育,熟知毕业生们的情况,尤其对于弱势者,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与帮助,不失时机地优先推荐,敢于对学生负责、担保,相信学生,鼓励其不要因为用人单位的苛求而丧失就业机会,争取让学生信赖、放心。因此,职业指导教师应当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就业局面,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这样才能做好择业与就业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不仅在课本教材的编排上有所创新,而且呼唤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更富成效的教学成果。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成绩仅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之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此谈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价值 社会责任 实践能力 学习习惯  生物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将一部分学生引向生物研究之路。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提升高
生物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具体理念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是课程改革的良好载体,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原材料,特别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
摘 要: 师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有利于师生交流的顺畅进行。作者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做法作了阐述。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与认知 教学内容 时机  新课程的生物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此构成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提出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列宁曾说:“没有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居于首位。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肺癌的40%左右,肺腺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
摘 要: “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可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高效课堂 实施方法  高效课堂是指教学目标能够相当好地达成的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方面。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只让它粘贴在镜框里,镶挂在墙壁上,那么它就形同虚设,无法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它就只是一篇文字,无法让学生真正践行。生物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需要,讓他们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六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由内而外”的发病机制将内膜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过程归结为易损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斑块还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