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

来源 :建筑结构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判别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仍是基于构件试验研究的结果,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为此,将规则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等效为梁柱组合体的侧移变形,分析组合体变形的组成,建立了梁柱组合体变形与构件变形的转换方法,提出了“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及顶点位移的计算方法,将框架结构弹塑性变形问题的研究由构件层次过渡到了结构层次.同时,通过3榀“强柱弱梁”型平面框架试验,分析了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弹塑性阶段构件变形与梁柱组合体变形关系的演化规律,并对所建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梁变形贡献在加载初期受轴压比影响较大,其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轴压比较小时,节点变形贡献极小,始终稳定在0.9%左右;对于“强柱弱梁”型框架,轴压比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梁柱组合体最终的变形组成影响较小;针对“强柱弱梁”型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其他文献
为深入研究圆竹结构的结构动力性能,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竹藤组织馆为对象,研究其大跨度圆竹拱结构的动力特性.采用现场实测的试验方法对该圆竹拱结构进行动力测试,获得了该结构加速度响应信号,采用峰值拾取法与随机子空间识别法对响应信号进行分析并获得了该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及阻尼比.同时,基于实测模态参数对该圆竹拱结构进行了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该圆竹拱结构平面外刚度大于平面内刚度,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更易引起平面内的振动;识别的结构各阶阻尼比在1.5%~4.5%之间,均属于小阻尼;采用基于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