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社会效益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我国现统计的耕地资源中,大部分均是产值不高的中低产田,且普遍存在着使用不充分、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等情况。因此,加強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合理制定耕地布局、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对于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选择了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业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使用合理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出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综合分值,分析了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基本农田;评价体系 ;社会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6-0130-04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用地的转变已是一种趋势,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自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建设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以来,全国都在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已完成0.27亿hm2的任务[1]。蚌埠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城市,自2013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发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任务与标准以来,结合各县区实际情况,推进土地整治与优化,从根本上提高了土地的质与量。蚌埠市的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明显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1.2 研究意义 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为今后的土地整治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还能规范和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使项目资金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整体环境[2]。本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社会效益的相关研究将会对今后的相关土地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蚌埠市及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概述
  2.1 蚌埠市简介 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设置4区3县,总面积近6000km2,人口众多而且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也非常适合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实施。
  2.2 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 根据蚌埠市2015年的数据可以知道,目前蚌埠市正在全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怀远县、王河县、固镇县均已经完成项目,合计任务数17个,建设规模1.15万hm2,投资规模达到19150.86万元,其中怀远县又是重点发展区域,无论是项目投资规模还是建设规模都极具代表性。具体如表1所示。
  3 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评价体系 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规范与耕地评价指标系统,本文对备选的指标进行了全面研究,进而将蚌埠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系统划分成利用情况、利用效益以及可持续性三大子系统[3],具体如表2所示。(1)利用状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与人口环境下表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强度以及投入情况,所以其评价选择了表2中的八大指标,以反映出蚌埠市的建设水平。(2)利用效益:利用效率,本文主要是从产出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3个方面进行评价,产出效果主要是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则主要是分析其对于农民提升收入水平的影响情况,生态效益主要是分析其对于生态景观的影响。(3)可持续状况: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程当中需要满足区域性、动态性、适应性以及弹性管理的要求,以促进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可持续良性发展[4]。
  3.2 指标说明
  3.2.1 利用状况 (1)人均GDP:以地区生产总值和总人口的比值来表现,是衡量区域范围未内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指标。常规而言,数值越高,表示生活水平越高,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2)城镇化水平:其数据用城镇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比值来获得,表现出人口向城市发展的状况。常规情况下,城镇化水平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之间也表现正相关的关系。(3)人口密度:用总口和土地总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获得。该数据越高,代表着土地利用越集约,同样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4)高标准基本农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主要是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获得,数值越高,代表着投入量也就越大,同样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5)灌溉指数:是有效灌溉面积与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之间的比值,代表着一定范围内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数值越大,农作物获得水资源保障越大,同样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6)机械化率:用于反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当中的各类动力机械情况,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7)化肥投入:用化肥施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获得。在一定范围内,其数值越高,土壤的质量也就越好;然而,若超出范围,则表示土壤质量在降低,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生产力带来负面的影响。(8)劳动力投入:常规状态下,数值越高,代表着人口投入越多,也反映出机械化程度越低,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3.2.2 利用效率 (1)粮食单产:一般情况下,通过粮食总产量和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获得,数值越高,产量越高,说明其利用效率越高。(2)人均产粮:一般情况下,通过用粮食总产量和人口之间的比值来获得,表现出劳动力平均产粮的情况。数值越高,代表着单一劳动力产粮值越高,表现出正相关关系。(3)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民平均每人每年的总收入减去各种费用之后的收入,数值越高,农民获得的收入也就越高,代表着范围内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越是有助于农民的增产,表现出正相关关系。(4)人均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一般是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和总人口之间的比值来获得,在合理状况下,数值越高,说明效率越高,表现出正相关关系。(5)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以说明森林资源状况,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3.2.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可持续状况 (1)粮食安全系数:一般用人均粮食具体的占有量与400之间的比值以获得,主要用于评价下年粮食供应的情况。(2)耕地平衡指数:一般用年初耕地总量和年末耕地总量之间的比值来表示,以说明一年里耕地的波動状况。   3.3 权重的确定 结合上述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使用熵值法与异系数法的组合赋权法,以确定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3.3.1 熵值法 (1)构建初始化数据矩阵:根据蚌埠市的建设状况,为方便进行研究,选取怀远县进行实地调研,并获得数据以进行研究,因而其有1个评价对象,当中具有15项的评价指标,所以构建使用了15项指标以和出评价的初始数据矩阵,具体如下:
  3.3.3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经过使用两数值实施加权求和,以最终确定蚌埠市当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社会效益评价系统当中的权重值,具体如表3所示。
  3.4 综合分值的计算 蚌埠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综合分值当中的计算方式是把评价指标值当中的标准化值与其指标权重进行乘法,再相加而获得,具体计算公式是:
  将公式运用至表3中标准化值与综合权重当中,进而计算出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综合分值,结果见表3。
  4 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社会效益评价与建议
  蚌埠市怀远县评价综合分值,得分为0.6193。研究它3个子系统的评价分值,能够得出蚌埠市怀远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表现出高投入、高产出以及可持续性较强的特点。
  4.1 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社会效益评价
  4.1.1 利用状况好 蚌埠市怀远县人均GDP跟人口密度均较高,代表着该县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能力比较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灌溉指数和机械化率数值也较高,代表着该县实现了充分灌溉,相关设施建设健全,机械化程度高,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4.1.2 利用效益好 蚌埠市怀远县粮食单产以及人均产粮数值均较高,代表着该县标准基本农田的产出能力也比较不错,2015年怀远县粮食总产量31.54万t,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发展与建设的同时,该数值将进一步提高,表明随着该县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
  4.1.3 可持续状况较好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怀远县以23.95%的区域土地面积产出了31.03%的粮食量,说明该县的耕地生产力获得了很好的展现,粮食产出的能力比较强;数据当中的粮食安全系数最高,表现了蚌埠市怀远县很好地保障了县内人口的精食占有量,重视粮食的安全,很好地保护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4.2 建議 蚌埠市怀远县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确很大地提升了农民的增收,推动了农村向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然而,与国内其他区域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应构建起长效监督管理机制,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期评估、中期落实与后期监管开展全程跟踪,以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顺利开展[5]。同时,蚌埠市怀远县还应该充分发挥其自然条件优势,实现以点扩面,构建起核心耕地保护片区,严格把好效益关,做到真正地提升耕地集约、规模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EB/OL].[2012-04-24].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204/t20120424_1088012.htm.
  [2]韩丽娟.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3]杨新新.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4]魏后凯.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2):3-32.
  [5]王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饮料生产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该研究以提高课程质量为中心,以课程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为重点,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为动力,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为依托,建设“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在线开放课程,以期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饮料生产技术;开放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
摘 要:该文通过对比分析,3个样地水库和溪流生境下的绿太阳鱼肌肉的氨基酸水平,结果表明,各样地的绿太阳鱼ASS总分高于FAO/WHO标准(>1)。各样地的CS总分均低于鸡蛋蛋白标准(<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80分。而水库中绿太阳鱼肌肉的营养价值评分(AAS、CS、EAAI)均显著低于溪流的得分(P1). The CS(chemical score) of green sunfish w
摘 要:选取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5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6项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指标,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巢湖流域的10条河流12个断面的水质分,丰、平、枯3个水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断面受TN、TP的影响最大,受DO的影响最小;各指标在丰水期最大、枯水期最小;断面1#、2#、3#、6#、11#和12#属于劣Ⅴ类水质
摘 要:以不同育苗密度为变化因子,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育苗密度对马占相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幼苗的地径、苗高、高径比受不同育苗密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马占相思;育苗密度;幼苗;地径;苗高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097-02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为豆科金合欢属的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
摘 要:周景星、李广信等编著的《基础工程》这本教材主要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三者为出发点,探讨基础受力稳定的性能,是土建类专业的主要核心课之一。该文基于宿州学院2013、2014级土木专业学生对《基础工程》课程建议,对此分析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弱项。针对2015级土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基础工程;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依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对广东省清新白湾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用Margale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
摘 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已经较为健全,但在具体的执法层面依然存在执法对象过于分散,执法主体职权交叉协作不畅等现实问题。再加上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法律制度欠缺等外在困境,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该文提出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机制的几点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执法对象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追溯制
摘 要:分析化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环境科学、食品检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难度大、原理抽象、内容庞杂。该文结合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讨论了动画和视频的制作,教学过程中Flash动画和视频的高效使用,动画和视频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优势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动画;视频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环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肥西县各鄉镇(园区)相继实施养殖业“二区”划定,畜牧业转型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因此,针对肥西县农业农村和城市发展形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肥西县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即抢抓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机遇期,实现畜牧业生产模式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提升、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动物疫病由有效控制向疫病净化
摘 要: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该地绿地植物组成情况。结果表明,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约有65科163种,在应用上大量引种了外来树种,景观季相不明显,观花植物少,本土植物文化未能充分体现,今后应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挖掘塑造地方文化。  关键词:民族植物学;城市绿地植物;百色市右江区  中图分类号 Q949.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