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入手对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包括: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利用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科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学习 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探究欲。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的情境越真实或越接近真实,就越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更能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精神。
  1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所学的生物知识和规律去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既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探究性的思路,让学生对已知信息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使知识发生迁移,进行发散性的联想。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与世界和谐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学习“生态系统”时,可播放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录像片,录像内容首先是介绍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随后播放一些被破坏的景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责任感。再例如:“温室效应”,“沙尘暴”,“水花”,“赤潮”,“酸雨”“糖尿病与胰岛素”等课题,都可以引入课堂探究。
  2 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性思考,概括出规律,形成概念,并激发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概念、规律,提出富有自己见解的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探究情景之中。例如,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的实验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其它物质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抑制的效果如何?
  3 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史中蕴含着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值得教师用心挖掘。让学生重温科学家当年的研究历程,“遭遇”当初生物学家们曾经经历过的困境,体验类似的心理冲突,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前人的经历、思想,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主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的重点,同时认识到,探究并不神秘,但探究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利用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这个实验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增重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以此展开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4 利用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优秀的CAI课件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例如,制作这样一个课件:首先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是旋转着的蓝色的地球,陆续呈现生活在地球上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借助讲解,一下于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向学生呈现在现代工业化的背景下,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不断有生物物种濒临灭绝,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此,提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探究任务。教师多采用播放真实录像或动画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借此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冲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与核心探究任务的联系。
  5 结合学科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入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目前尚无定论的学术观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思维,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例如:“阮病毒”发现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云南澄江化石群发现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挑战,“生物工程”,“干细胞”,“克隆”“艾滋病”等内容,都可以拿来充实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利用习题中的问题、网络资料、新闻报道等,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质惑,激起学生释疑。有探究价值的生物学问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①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人的思维活动习惯于从简单、直接的方法入手,仅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计算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探究的价值不大。例如,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哥哥是色盲患者。这位妇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只有在学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后才能够解答此问题。
  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生是否乐于某个问题的探究,将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有疑意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有两个婴儿同时诞生在某一医院的同一个产房里,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将婴儿床头的标牌挂错了,若干年后,双方的父母发现了问题,要求医院进行亲子鉴定。学生对此类问题比较感兴趣,能认真学习ABO血型与亲子鉴定有关的知识,还能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确保探究活动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例如,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为什么制订“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战略方针?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积极而大胆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武宇清.《生命科学》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初步研究[J].
  [2] 杨运春.生物探究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J].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需要情感来陶冶,爱心需要爱心来熏陶,跻身特殊教育六年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才深深体会到以情感人,对聋儿的品德教育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情感 爱心 品德教育 心灵  儿童应该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期望,但是当一个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生理上的各种残疾时,父母内心的痛苦是难以表达的。他们或是处于内心对孩子的愧疚,而对孩子加倍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
曾有学者指出:“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使教师的精神得到解放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本人在“教育心理与管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课程知识和身边教师的精神现状,对“如何实现教师精神的解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疏导工作    无论是什么职业,它都存在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积极的思考,课下才能主动去钻研,去探索。那么,兴趣从哪儿来?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呢?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关键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寻求突破。  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积极地教学情态,即教师要真情投入教
【摘要】本文围绕影响听力发展的因素、学生自我提高听力水平的方法、教师组织听力训练的途径等三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培养和提高;有效    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基础,“说”则要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更为开展日常交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知识与发展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知识与生活关系、民主与秩序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作与价值的关系、媒体与时效的关系、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处理好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索,学得主动,教学能做到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
【摘要】为了让幼儿感受在学校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营造各种氛围,分角色做游戏,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快乐,让他们自由发挥,无拘无束,让他们有宽敞的活动、想象空间,还学会各人物之间彼此相处,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幼儿的认识等。  【关键词】游戏 交往能力 合作 互动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到幼儿园后,孩子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了学
英语是门丰富多彩的语言。要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一定的耐心,才能熟记丰富的词汇,它是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可面对浩如烟海的数以百万计的英语单词,许多英语学习者望而生畏,把记忆单词比作“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甚至不少学习者死记硬背半途而废,最终也因词汇量不够而未能达到学习彼岸。下面介绍几种多年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有效有趣的单词记忆术。希望对英语学习者有所
今年是河南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三年,是检验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时候了,对我们所带的这一届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创新的自由度也达到了最大值。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即课堂内容生活化、时事化,让语文教学插上时事的翅膀飞翔。  因为职称需要,要讲公开课,选什么课题,很重要。我费尽心思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最终敲定病句修改专题中的
新课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内容,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学过程的最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