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入手对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包括: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利用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科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学习 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探究欲。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的情境越真实或越接近真实,就越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更能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精神。
1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所学的生物知识和规律去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既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探究性的思路,让学生对已知信息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使知识发生迁移,进行发散性的联想。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与世界和谐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学习“生态系统”时,可播放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录像片,录像内容首先是介绍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随后播放一些被破坏的景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责任感。再例如:“温室效应”,“沙尘暴”,“水花”,“赤潮”,“酸雨”“糖尿病与胰岛素”等课题,都可以引入课堂探究。
2 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性思考,概括出规律,形成概念,并激发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概念、规律,提出富有自己见解的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探究情景之中。例如,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的实验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其它物质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抑制的效果如何?
3 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史中蕴含着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值得教师用心挖掘。让学生重温科学家当年的研究历程,“遭遇”当初生物学家们曾经经历过的困境,体验类似的心理冲突,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前人的经历、思想,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主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的重点,同时认识到,探究并不神秘,但探究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利用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这个实验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增重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以此展开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4 利用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优秀的CAI课件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例如,制作这样一个课件:首先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是旋转着的蓝色的地球,陆续呈现生活在地球上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借助讲解,一下于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向学生呈现在现代工业化的背景下,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不断有生物物种濒临灭绝,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此,提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探究任务。教师多采用播放真实录像或动画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借此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冲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与核心探究任务的联系。
5 结合学科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入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目前尚无定论的学术观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思维,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例如:“阮病毒”发现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云南澄江化石群发现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挑战,“生物工程”,“干细胞”,“克隆”“艾滋病”等内容,都可以拿来充实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利用习题中的问题、网络资料、新闻报道等,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质惑,激起学生释疑。有探究价值的生物学问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①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人的思维活动习惯于从简单、直接的方法入手,仅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计算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探究的价值不大。例如,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哥哥是色盲患者。这位妇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只有在学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后才能够解答此问题。
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生是否乐于某个问题的探究,将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有疑意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有两个婴儿同时诞生在某一医院的同一个产房里,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将婴儿床头的标牌挂错了,若干年后,双方的父母发现了问题,要求医院进行亲子鉴定。学生对此类问题比较感兴趣,能认真学习ABO血型与亲子鉴定有关的知识,还能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确保探究活动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例如,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为什么制订“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战略方针?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积极而大胆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武宇清.《生命科学》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初步研究[J].
[2] 杨运春.生物探究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J].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学习 问题情境创设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探究欲。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的情境越真实或越接近真实,就越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更能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精神。
1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所学的生物知识和规律去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既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探究性的思路,让学生对已知信息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使知识发生迁移,进行发散性的联想。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与世界和谐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学习“生态系统”时,可播放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录像片,录像内容首先是介绍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随后播放一些被破坏的景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责任感。再例如:“温室效应”,“沙尘暴”,“水花”,“赤潮”,“酸雨”“糖尿病与胰岛素”等课题,都可以引入课堂探究。
2 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性思考,概括出规律,形成概念,并激发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概念、规律,提出富有自己见解的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探究情景之中。例如,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的实验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其它物质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抑制的效果如何?
3 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史中蕴含着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值得教师用心挖掘。让学生重温科学家当年的研究历程,“遭遇”当初生物学家们曾经经历过的困境,体验类似的心理冲突,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前人的经历、思想,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主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的重点,同时认识到,探究并不神秘,但探究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利用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这个实验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植物增重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以此展开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4 利用CAI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优秀的CAI课件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例如,制作这样一个课件:首先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是旋转着的蓝色的地球,陆续呈现生活在地球上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借助讲解,一下于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向学生呈现在现代工业化的背景下,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不断有生物物种濒临灭绝,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此,提出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探究任务。教师多采用播放真实录像或动画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借此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冲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与核心探究任务的联系。
5 结合学科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入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目前尚无定论的学术观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思维,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例如:“阮病毒”发现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云南澄江化石群发现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挑战,“生物工程”,“干细胞”,“克隆”“艾滋病”等内容,都可以拿来充实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利用习题中的问题、网络资料、新闻报道等,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质惑,激起学生释疑。有探究价值的生物学问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①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人的思维活动习惯于从简单、直接的方法入手,仅靠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计算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探究的价值不大。例如,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哥哥是色盲患者。这位妇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只有在学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后才能够解答此问题。
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学生是否乐于某个问题的探究,将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有疑意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有两个婴儿同时诞生在某一医院的同一个产房里,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将婴儿床头的标牌挂错了,若干年后,双方的父母发现了问题,要求医院进行亲子鉴定。学生对此类问题比较感兴趣,能认真学习ABO血型与亲子鉴定有关的知识,还能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确保探究活动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例如,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为什么制订“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战略方针?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积极而大胆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武宇清.《生命科学》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初步研究[J].
[2] 杨运春.生物探究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