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术后持续痛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大鼠术后持续性痛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12)。⑴假手术组(S)组;⑵皮肤肌肉切口牵拉组(SMIR);⑶迷走神经切断疼痛模型组(SV)。S组分离暴露肌肉和迷走神经,SMIR组及SV组采用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法建立大鼠术后持续性痛模型,SV组在制备疼痛模型前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于术后1、3、5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各时点测定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后,随机选取4只大鼠测定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ba-1的表达和计数小胶质细胞。

结果

SMIR组及SV组术后1、3、5 d的MWT各时点值(10.3±0.6,9.7±0.8,9.6±0.5;8.0±0.7,7.7±0.4,7.6±0.3)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SV组低于SMIR组(P<0.05);SMIR组与SV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Iba-1的表达各时点值(1428±134,1345±129,1301±117;1989±127,1747±134,1668±113)、小胶质细胞计数各时点值(187±13,164±11,162±14;241±21,230±21,202±19)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SV组高于SMIR组(P<0.05)。

结论

迷走神经参与了大鼠术后持续性疼痛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2(IL-12)水平有关。方法随机将40例30~80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紫杉醇+顺铂方案(TP方案)和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组]和对照组(只用TP方案组)两组,抽取入院当天和用药7 d后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2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CD4+细胞水平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地区接受TDF(替诺福韦酯)+3TC(拉米夫定)+EFV(依非韦伦)方案抗HIV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CD4+细胞水平不同分为A组(350/μl≤CD4+<500/μl),B组(200/μl≤CD4+<350/μl),C组(CD4+<200/μl),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收集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