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创编中的“独特性”元素探讨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编排动作,根据特定主题将其整合在一起,促使人物、情景与题材相呼应,从而形成舞蹈作品。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民族舞蹈在创编过程中应体现该民族的精神面貌,风土人情等,从而保持民族舞蹈的独特性。但随着多元化的融入,民族舞蹈在创编过程中越来越缺失“独特性”元素,失去原有的舞蹈风格,导致舞蹈形式与韵味逐渐演变成“千篇一律”状态,没有鲜明特点。本文将简要探讨舞蹈创编全面体现独特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保持民族舞蹈“独创性”元素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舞蹈;编创;独特性元素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3-0036-02
  0 引言
  民族舞蹈是当代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地传统文化与风俗特点,编创出独特的民族舞蹈,既能体现出民族风貌,也要体现时代精神,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根据现阶段情况看,多元化正在影响民族舞蹈的独特性,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能够让民族舞蹈呈现出独特性,会增加多种元素,反而使得该舞蹈失去原有艺术魅力,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失去民族舞蹈的独特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舞蹈创编领域正在融入独特性元素,从而促使民族舞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僅突显当代民族舞蹈的魅力,还能够传承民族文化。
  1 民族舞蹈创编中融入独特性元素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人们接纳并认可民族舞蹈艺术
  民族舞蹈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但在现代民族舞蹈发展中,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保留民族特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气息。因此,在民族舞蹈创编中增加独特性元素,就是当前民族舞蹈创编相关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明确当地民族的舞蹈风格,收集当地风土民俗与生活习惯,综合该民族的独特元素,才能使观众发自内心的赞叹,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
  1.2有利于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
  现代民族舞蹈,不仅仅要注重保留民族独有的风格,还应融入时代元素,才能让民族舞蹈在当代发展下去,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因此,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应以民族舞蹈的独特性为根本,融入深层次的民族内涵,促使民族舞蹈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吸引年轻一代人的注意力。如果民族舞蹈缺失独特性,那么就缺少了舞蹈的灵魂,观众并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受众群体会越来越少,影响民族舞蹈的发展。加入独特性元素,并渗透于整个舞蹈创编中,促使舞蹈展现艺术特色,有利于舞蹈彰显独特的民族独特性,从而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
  2 影响民族舞蹈的因素
  2.1民族文化
  民族舞蹈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深入掌握该民族的舞蹈风格、生活习惯以及劳作方式,甚至是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从而在民族舞蹈创编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当地民族的历史变化以及文化发展,才能寻找出优秀的题材,然后运用独特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统一民族中,也会因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而出现差异,虽然属于同一物种,但是表现形式可能不同[1]。
  2.2力度因素
  肌肉的用力程度也是展现民族舞蹈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民族舞蹈表达的情感态度不同,因此,在力度控制中也有不同要求,只有控制好力度才能更好地展现民族舞蹈的独特性,展现出该民族舞蹈的韵律美与协调美,通过舞蹈使该民族的文化特色深入人心。
  2.3流畅因素
  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会将多个舞蹈动作组合在一起,并进行转换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所以流畅性就成为影响因素之一。在民族舞蹈创编中,根据不同的作品要求,舞蹈者以不同的姿态发挥出来,从而展现出舞蹈情节的起伏,所以,舞蹈的流畅性至关重要。把握好舞蹈动作的流畅性,才能把握好民族舞蹈的主次关系。
  2.4时间因素
  在民族舞蹈各个动作中,也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每个动作的停留,需要一定的时间长短进行转换,才能根据舞蹈动作的快慢表达出舞蹈本身的情节,促使舞蹈具有连续性。快动作通常情况下,表现出该民族文化的洒脱之情,而慢动作则可能表现出该民族文化中优雅含蓄一面。
  2.5节奏因素
  不同民族舞蹈在音乐选择上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表演者首先要保障舞蹈动作的顺序与规矩,才能让民族舞蹈更加合理。在创编民族舞蹈动作时,节奏是必须要注意的部分,应将节奏的轻重缓急融合在舞蹈动作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该民族的舞蹈风格。体现出该民族舞蹈的独特性[2]。
  3 保持民舞舞蹈“独特性”元素得到具体措施
  3.1融入民族独特情感
  当代民族舞蹈要想得到有效发展与传承,就必须融入民族情感,从而促使民族舞蹈具备灵魂,促进民族舞蹈长久发展。如果民族舞蹈没有情感作支撑,那么民族舞蹈将会呈现出形式化,无法深入理解民族内涵,影响民族舞蹈的发展。因此,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应该将其厚重的民族情感融入到当代民族舞蹈中,从而增加民族舞蹈的渲染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3]。
  3.2凝练民族动作语汇
  在民族舞蹈编创中,融入独特的元素,首先要有新的编创思路,不断凝练、强化动作语汇,从而凸显出该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如在《一个人的弹布尔》舞蹈作品中,需要提炼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手腕动作,例如翻、绕、挑、揉等变化多端的动作,通过维吾尔族风格的舞蹈元素,显示出民族舞蹈作品的独特之处。所以,表演者必须领会并掌握舞蹈动作中的“魂”,通过不同的神情,才能打动观众。在创编过程中,应不断磨合,相互交流,并且要留给舞者一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舞者更好的诠释人物,从而表达人物情感,展现完整的舞蹈作品。
  3.3全面突显时代性
  由上述可知,现代民族舞蹈,不仅需要具有独特性,还需要体现时代气息,所以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还需促使其具备厚重的时代风貌,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民族舞蹈的民族特性,还真切地感受到舞蹈的新颖,在传统中进行创新,有利于民族舞蹈具有时代特征。因此,相关人员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应深入民间,了解当地居民而定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方面有哪些改变,不仅让民族舞蹈体现时代性,还给民族舞蹈创编人员开拓新思路。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创编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恰当地处理一些舞蹈细节,从而体现出民族舞蹈的时代性。   3.4关注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舞蹈更是蕴含了悠久的民俗文化特征,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给觀众一种视觉美的享受,还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所以,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要想突显民族舞蹈的独特性,需要用情感共鸣方式调动观众情绪,通过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意境,这就要求民族舞蹈创编人员应关注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出优美的舞蹈,呈现出良好的舞蹈艺术效果。不仅如此,在民族舞蹈创编过程中,还应通过舞蹈动作来增加舞蹈的独特性,从而增强人们的心灵共鸣,所以,应加强舞蹈动作练习,合理使用舞蹈力度,增加舞蹈的流畅性,体现舞蹈的节奏感。从而创编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4]。
  3.5民族舞蹈独特性塑造人物
  在民族舞蹈创编中,要想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就要深入挖掘人物特色。以《一个人的弹布尔》舞蹈作品为例,该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是维吾尔族民族人物阿曼尼莎汗,能歌善舞、天资聪颖、才华出众,是一位奇女子。该舞蹈作品通过三个舞段塑造该人物,比如在最后舞段中,阿曼尼莎汗就要死去,所以舞者在肢体语言中应表现出沉醉,年纪尚轻但要离开人世间,所以要表达出沉重且痴迷状态,要求舞者细细体会其中复杂的情感,尤其是在细微动作处理上,所以,舞者通过闭上眼睛用手轻轻抚摸弹布尔的方式,表现出凄美情景,然后疯狂的弹琴直到身体蜷缩着跪坐在地上,虽然身体没有大幅度动作,但是头却一直在晃动,并且手还在轻轻拨弄琴弦,而舞者的面部表情是陶醉的。通过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有效结合,从而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将民族舞蹈的独特性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5]。
  4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创编中应融入到独特性元素,有利于促进当代民族舞蹈不断发展。所以在编创中,应着眼于保留优秀的民俗文化,从而体现当代民族舞蹈的时代特征。民族舞蹈创编中的独特元素,有利于让舞蹈作品发挥出不同的魅力,从而真正传承民族文化。所以,在民族舞蹈创编中,应考虑多种元素,如力度、时间、节奏等,并结合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识,促使民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舞蹈创编中,应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融入独特性元素,整合多种舞蹈动作,不断创新,在舞蹈作品中,融入民族情感,并且融入更多的时代气息,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保持民族舞蹈的独特性,促进民族舞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丽芳.当代民族舞蹈创编中的“独特性”元素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8(16):134.
  [2]熊思纯.试论当代民族舞蹈创编中的“独特性”元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21):169.
  [3]伍建红.当代民族舞蹈创编中的“独特性”元素分析[J].戏剧之家,2017(15):167.
  [4]吕怡.当代傣族舞蹈剧作中民俗文化元素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2018(17):104.
  [5]任萌.论舞蹈编创中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8(19):139.
  (责编:王锦)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天下的一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的华东野战军首先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俘虏8000多人。由于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受过正规的训练,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而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所以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  后来,党中央就下文件推广,各个部队凡是抓到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分析藏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找出影响藏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其影响因素有: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师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藏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红楼梦》在1830年就有了第一个英文译本。在1830-1892年,总共出了四个版本的《红楼梦》英文译本。这些译本不仅不准确,而且显得很荒唐,译者为了渲染这部书的“异国情调”,满足异国读者的猎奇心理,把黛玉翻译成BlackJade(黑色的玉,英语引申义为“荡妇”),虽然字面上的翻译还说得过去,但是,却不顾这个名称在英语中的引申意义,给外国读者在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时候,带来了极大影响。  进入20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溃败,选择了海峡外的台湾作为最后的去处,超过百万人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仓皇建立了流亡据点。他们临时聚居扎根的地方被称为眷村,成为事实上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政治堡垒,因为国民党一直宣传台湾只是暂时的避难场所。  眷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假定是要消失的,而且被期待越快消失越好。眷村多存在一天,也就意味着离自己返回故乡的梦想远了一步,蒋介石及国民党要带他们回去
摘要:近年来,“双师型”教师越来越受到教育界推崇,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为例,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师资不足,教师整体水平偏低;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没有形成“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缺少“双师型”教育人才三方面的不足,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摘要: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分析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SPU学生在HSK1综合课学习汉语过程中,可以科学、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汉语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学习动机、学生水平、学习客观条件、教师的教学目标、对词汇的重视度,与学生的互动程度。发现学生以倾听为主,教室不同区域的学生参与感不尽相同,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关注度随老师的话题而变,贴近生活的话题更积极,书本上的话题注
摘要:在当前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发展背景下,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工作质量成为了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因为小学阶段教学工作质量关乎学生未来学习生涯顺畅与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并制定相应教学计划与策略,以保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为学生更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将自然拼读法重视了起来,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对
与社会而言,“权”象征着责任,“钱”象征着富贵,“权钱”本是一个人的能力与修養的体现,可不知不觉,“权”“钱”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如例行的各类发布会上,各种招投标的评标中,工作岗位普升时,甚至在校园里,“权”“钱”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关系”,仿佛这些比千言万语来得更直接,比多年的努力来得更有作用。  “权”“钱”在提高身价的同时也将“公平”二字一并踢出。在没有公平只剩下权力与金
摘要:福柯说: “疾病是生命里的派生物[1]。”在电影《归来》中,张艺谋导演对中国当代文学和电影中疾病隐喻进行探讨,并运用疾病隐喻对历史语境进行结构性割裂,以表现某种时代文化症候。这也是出于《活着》的经验教训与平庸故事结构的补救,由“控诉”“反思”变为“淡化”“遮蔽”甚至是“失忆”的表述。在影片中,导演选择对文革进行淡化处置,失忆症则是摆脱社会束缚的一剂良方。本文将从导演、个人、集体三个方面探讨失
《中共七大的臺前幕后》  从中共一大到六大,时间间隔最长也不超过两年,可从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结束算起,到1945年中共七大,其间,长达17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  中共七大多次延期的最大因素就是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抗日战争。实际上,早在1931年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曾提出过召开七大的动议,而这个时间正值国民党军队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此后,“围剿”连绵不断,共有五次之多。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