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超越SSCI和A&HCI的模式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自本世纪初引进中国学界以来,确实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即促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走出国门进而了解世界,特别是了解处于强势的西方学界的研究现状。因此我在一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为之在中国学界的应用推波助澜,并在国内多所"985"和"211"高校以及港台的高校作演讲,鼓吹这一相对而言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国际性评价标准,
其他文献
根据综通研究的定义域及其视野,文学、史学、哲学是人文科学的第一代子嗣,文艺学、文献学和文本学是它的第二代子嗣。文艺学的教研应该着眼于普适性和“异量之美”,应该体贴人文言音、言数和符号之根本,特别是它应该有勇气和胆量向数学求爱。文艺学既要在“本同”的层面‘‘格义”,又要在“本周之异”的层面追求情致。“可以数求,难以辞逐”的文学理论以此掂量“末异之同”,并企慕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把握微妙的“情结”。文学批评总是想撮合“理论”与“文学”乃至“文学史”之关系,这种撮合有时是成功的,有时也会出现悖谬。文艺学教研应该时时
2017年10月17日,我院歌剧中心的师生们应邀访问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并在斯普瑞格音乐厅举办了专场音乐会。音乐会曲目涵盖世界著名歌剧咏叹调和中国经典艺术歌曲。
18世纪早期欧洲音乐,特别是在J.s.巴赫的作品中的表演风格惯例当中,涵盖的范畴包括音乐美学、乐器特性、乐团配置和表演风格特征,例如速度、音色、节奏、分句等方面。如何在复古风格的基础上阅读以及诠释乐谱以及乐谱中记号的含义,是理解巴洛克音乐表演风格的关键所在。
历经数年的酝酿与筹备,《剑桥音乐表演理解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中文版终于即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该书自英文原版发行以来广受各界好评并持续热销,先后被译成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音乐表演领域的选用教材与读物。
江西省黎川县洲湖村的船形古屋此前被学者和媒体解读为“天地会”的秘密联络点,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被来自洲湖黄氏家族史、建筑史和地方史的资料一一推翻。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表明,洲湖古民居是黄氏家族自建、自用的乡土建筑,洲湖“东溪公祠”中的“二龙戏珠”壁画为太平军所绘。洲湖个案证明,乡土建筑研究不能离开乡土社会的基本视野;对“形式”的解读应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在各地旅游开发尤其是乡土旅游开发的热潮中,要关注对物质文化基础史实的研究。
装饰音在巴洛克音乐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巴洛克音乐中有许多惯用的装饰音种类及其演奏惯例,研究巴洛克音乐装饰音的重要历史文献,为我们认识这一时期,特别是巴赫器乐作品中的装饰音并恰当地在演奏旋律时添加及运用各种装饰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用作案例的作品包括科雷利的小提琴奏鸣曲、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英国组曲》以及《戈德堡变奏曲》。
期刊
黄翔鹏先生的“[甫页]一曾体系”之说,是当今学术界公认的、对曾侯乙编钟十二音生成形态的权威解读,并作为一项被其揭示的先秦音乐重要成就,在众多的辞书、教材以及专著、论文中得到传播与应用。但通过来自编钟三个不同方面的事实显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本文最终确认——该说并不是一种对周人所设计的、曾侯乙编钟十二音生成形态规律的历史发现,它仅仅是一个由线索触发灵感而产生的、属于主观意识的“大胆假设”,在曾侯乙编钟上,没有任何真实证据能够证明其存在。
期刊
在开始今天的演讲之前,我想要感谢“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与中央音乐学院的盛情邀请。我相信,我能够代表现场的各位表示,此刻我们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汇聚一堂,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我们今天的交流有望让未来我们的交往受益,鼓励我们的音乐机构之间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