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青苗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位于“中国湖城——鄱阳”县城建设路中段,这里民风淳朴、学风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与江西省最大的文庙——鄱阳文庙毗邻,古代学府与现代学校相得益彰,共同见证着鄱阳教育的辉煌。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源,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多措并举,努力构建适合五一教育科研特点的个性发展模式。
  “三五”工程煅青苗
  学校把剛入职或刚跨学科的教师称为青苗教师,为了更加了解新教师,学校教务处为新教师建立档案,教研处为新教师选择导师,指导其写好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跟随导师选好一个研究专题,再根据自己教学的年级选好研究专题进行教材和课堂研究。青苗教师跟随导师听课研课,模仿导师的教学风格,结合与导师共读教育专著,夯实教育理论知识,在靓研程中通过第一次教师素养考核后进行第二个三年规划的撰写,再进行青苗教师的二次锻造。
  教师素养考核后,青苗教师成功晋级成长期教师,成长期教师们同伴合作,研究课堂“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得怎么样”,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逐步形成个性教学风格。
  经历2012年至2015年的教研成长,不断优化整合教学风格,与同伴一起选专题、点研究、读专著,有目标地进行教学研究,结合教育专著的研读,以年段一个知识点教学研究为横轴,贯穿小学六年及第四学段的教学目标横轴来综合研究教材,提升教师素养。
  小课堂、大研究
  微课研究,从常规课堂的40分钟,浓缩为微课10—12分钟,这样的教改有两个心理暗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不应占用太多,给孩子们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新知“让位”;设计好每堂课研究的核心问题和课堂层接的妙语连珠,激发孩子们探索新知的动力,研究课堂语言点拨孩子思维的绝妙,研究教师的板书与指导学生思维的关系。做到一课一得,一个点研究,疏通一个教学板块并触类旁通。
  专业社群以三组教师微课展示为例,在课例研究实操中发现问题—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导师们观察青苗教师课堂实操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学生作业,不囫囵每个教学盲点,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小结过程和研究成果,并追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和综合素养进行验证。
  数学教研小团队的青苗和导师对统计的课程教学活动相互探讨研究,从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到语言的启发引导以及课件的运用,进行了反复学习推敲,认真对待、积极准备、设计教案、制作教具……以追求效果的最大化。由黄婷老师带来一年级《分类与整理》微课,黄婷老师从整理房间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到小组合作自由探索而得出分类计数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今后的统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年段吴君君老师带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微课,吴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把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恰当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对比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待高中低年段微课展示后,教研处副主任何海芳主任把各年段统计的教学目标罗列出来。低、中、高年段的导师们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们根据以往的教学得失和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将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基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核心问题,和青苗老师们分享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语文教研团队针对小学习作课堂进行点研究,三位青苗老师的微课展示如下:刘倩老师的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微课、中年级阶段的代表江娟君的绘本习作微课、高年级阶段的青苗老师杨海燕如何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情感的微课。
  当绘本和写话亲密接触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写话教学的新途径被开辟出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新增长点也被找到。
  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写话教学也应该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绘本是训练低段学生写话的极佳载体,教师应利用绘本为孩子创设选择和尝试的空间,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创作空间里自由挥洒,尽抒童真、童趣、童乐,让他们踏着“绘本读写”这座坚实的阶梯走进更广阔的习作殿堂。
  青苗教师在微课教研中感受环境描写习作作后评讲之魅,学习高年段引导学生互评互改。中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习作训练的策略,更应注重欣赏孩子的习作,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和激情。
  春风化雨育青苗,做规划,立德树人育青苗;选专题,凝智合力助青苗;点研究,取长补短推青苗;读专著,阅读滋养润青苗;靓研程,教学相长靓青苗。五个环节的教育教学研究贯穿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个周期,教学模仿与专业知识生成、伙伴协作与专业社群构建、瓶颈突破与二次专业发展的优化,悄然成为五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 )
  责任编辑 王 慧
其他文献
自教育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语文改革的力度,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多种理念和模式,如“万花筒”似的绚烂绽放。但很多犹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唯独“语文主题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把多篇文章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主题意义构建的一种开
期刊
这是应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邀请,在第三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一节同课异构的观摩课。这篇课文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中,该单元的主题就是“像山那样思考”。  我所持有的“三度语文”(丈量语文的宽度,营造课堂的温度,拓展思维的深度)的教学主张,是建立在课文的课程价值基础之上的教学认知与实践。我认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绝不是为了简单了解课文中介绍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是
期刊
导 读: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看家本领。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普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和再开发。通过“了解文本背景,做教材的知晓者;避免先入为主,做教材的理解者;挖掘文本特点,做教材的发现者”三种途径,教师对文本作精准解读,依据教学目标因时施策、“随性把玩”,课堂也因此有了灵性和厚重,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  一、了解文本背景,做教材的知晓者  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章,
期刊
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等家国思想世代传承,充满智慧与温暖。近年来,赣州市潭东中学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学校特色的实践中,用亲情和关爱打造温馨、和谐的家文化,构建有爱、幸福的家园。“好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无形力量。”赣州市潭东中学校长朱文告诉记者,学校的发力点便是立足家文化,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事业乐园、学生成长的伊甸园、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期刊
导 读:  在小学阶段,朗读教学普遍存在三种误区:缺少目标指向;不区分文体;走向表演化和程式化。通过对朗读内涵的辨析和上述问题的分析,朗读教学走出误区的主要对策是:(1)朗读活动设计要指向特定的目标:理解和文本意义的建构;(2)区分文体,分别进行标准语音朗读指导和表情朗读指导;(3)打通朗读与吟诵的通道,为鉴赏与表现性阅读奠基。  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朗读活动既是“将文字
期刊
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相遇问题”一课,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善用体验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推进教学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得知识。  【片段一】在表演中认知概念  出示词语 “相对、同时、相遇、相距”,学生先读一读。  师:你能用你的动作、声音,把这4个词的意思表现出来吗?  师:同学们可以找伙伴来一起表演这4个词。(全班同学站起来表演)  师:请一组同学,把你们
期刊
题记:我一直在期待,期待遇见你,遇见最美好的教育。今日,沉睡已久的你终于复苏了,你告诉我:“‘五彩线绳’虽然是两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却碰撞出了不一般的火花,重塑了艺术教育的美好。”  一、遇见线绳,引发课程诞生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传统女性,她爱打毛衣,从小我就耳濡目染,所以对毛线情有独钟。如今,母亲已是花甲之年,加之視力不佳,家中毛线就一直闲置在箱底。一日,我翻阅陶行知先生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套母语课程改革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围绕教材单元语文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双主题”,通过整合、精读、拓展等手段,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要旨是:以一个主题去整合几篇文章,通过强调课内大量阅读来学好语文,使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实现海量阅读。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重大实验成果,清远地区现在也广泛参与实验推广,但
期刊
本学期开学以来,和两个班的学生共读了美国作家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学生们更多的是对书中斯库特、杰姆兄妹的成长经历感兴趣,我则更多地关注书中不同家庭在孩子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影响下的孩子成长的情况。我与学生约定我们自选感兴趣的角度写读后感。  阿蒂克斯是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家长,他是小说主人公斯库特、杰姆兄妹的爸爸。通过细读他和一对儿女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更坚信“陪伴”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大
期刊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禁为薛瑞萍老师的爱心和真诚付出点赞,为她的用心而叹服,也为她坚持带领孩子们读书而感动。联想自己在不少方面和薛老师的做法颇为相似,也感到有几分自豪。   [读书是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   薛瑞萍老师说:“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自己的成长也是从读书开始的。从2010年7月份开始,我开始深入研读教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