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探究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的现状、差异和发展变化规律,该研究采用简式POMS量表对北京和山东21个班的553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和常模对比、相关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境状态优于以往全国常模数据;其中,女生的心境状态与男生的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与非独生子女的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与低的存在显著差异;从发展变化规律方面看,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的基本稳定,而五、九年级毕业班的波动较大。鉴于此,建议学校、教师、家庭、政府、社会等相关行为主体加强对心境状态不良学生的干预,重点关注毕业班学生,适当区分不同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独生子女与否的学生。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心境状态;心理健康;简式POMS量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據中国互联络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络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学校和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有可能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隐患。一些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对此,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也普遍存在相应的担心。因此,亟需学术界通过系统的研究给出科学的回答。
当前,国内外对中小学生心境状态研究相对较少,关于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测评的研究更未涉及。但对网络环境、心理健康等上位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所涉及。例如:周海峰等人结合行动研究法、逻辑归纳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和反思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李海柏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别从完善教育环境、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希望全社会能为顺利开展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设条件。李瑶等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的热点,认为“国内的研究关注网络环境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国外的研究更关注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学习者心理机制”。维嘉雅·玛尼卡瓦索佳(Vijaya Manicavasagar)等研究发现,使用他们开发的基于网络的积极心理学项目“Bite Back”,“可以减少青少年精神病理学症状并增加幸福感,尤其对那些使用该项目每周30分钟以上或更频繁(每周至少3次)的青少年”。可以看出,即使是关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国内外也缺少实证研究及相关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开展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测评研究十分必要。
具体来说,网络学习环境即“引入网络因素后,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并且包括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本研究中网络学习环境是指我国中小学生在课堂内外常用的电子学习设备,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平板电脑、上网笔记本等。心境(Mood)是情绪的一种,具体是指“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学者们认为,心境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适应等。心境状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心境状态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并改善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消极的心境状态则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状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关于心境状态的测量方法,学界提出了自我报告法、自主神经系统测量法、惊跳反应测量法、行为测量法和脑测量法。其中,自我报告法可采用问卷形式,使用方便,容易接受,应用也比较广泛,而“简式POMS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正是这样一种测量心境状态的良好工具。
(一)测评工具
简式POMS量表也称作心境状态剖面图,由罗伯特.J.格罗夫(Robert J.Grove)等简化和发展、由祝蓓里修订并建立中国常模(102.6±17.43),它的信度在0.06-0.82之间,平均为0.71。该量表由40个描述不同感情状态的形容词组成,包括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精力、自尊感七种不同情绪。心境状态总分的计算方法是:情绪纷乱的总分=消极情绪(紧张 愤怒 疲劳 抑郁 慌乱)-积极情绪(精力 自尊感) 100。情绪纷乱的总分值越高代表被试心境状况越消极,反之则心境状态越积极。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和山东两地的4所城市和乡村中小学,二、三、四、七年级(以下简称G2、G3、G4、G7),21个实验班,共计553位中小学生。选择这两个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全国较早使用网络学习环境的地区,使用规模较大,并且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使用网络学习环境一学期以上。选择二、三、四、七年级的原因是可以在学生毕业前持续开展为期两年左右的追踪研究。
(三)测评过程
2014年9月至10月进行了第一次测评;2015年9月至10月进行了第二次测评;2016年9月至10月进行了第三次测评,但山东省部分小学为五年制,故部分班级第三次测评时间稍作提前至五年级下学期(2016年6月)。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描述统计并对比全国常模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心境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心境状态差异,采用相关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重复量数)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在不同测评时间点的心境状态发展变化。
(一)学生心境状态现状、差异和发展变化 1.学生心境状态总体现状
为探究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本研究进行三次实证测评:第一次:中学生心境状态值缺失;小学生心境状态均值为78.73,标准差为15.67,98%的学生心境状态达标(在中国常模正负一个标准差范围内)。第二次:被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均值为80.30,标准差16.50,97%的学生心境状态达标;第三次:被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均值为83.80,标准差21.24,95%的学生心境状态达标。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被试心境状态优于以往全国常模。
2.同测评时间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境状态差异
如图1所示,对三次测评各年级的学生心境状态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次測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心境状态均值分别为78.14、76.45、80.71。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心境状态,四年级较差,二年级其次,三年级较好;第二次测评,二、三、四、七年级学生的心境状态均值分别为:78.67、76.75、80.08、82.06。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心境状态,七年级最差,四年级其次,二年级较好,三年级最好;第三次测评,四个年级学生心境状态均值分别为80.57、78.50、83.69、86.28。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心境状态,七年级最差,四年级其次,二年级较好,三年级最好。
3.同年级学生在不同测评时间点的心境状态发展变化
(1)二年级学生(G2)在升至四年级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变化
为探讨二年级学生(G2)在三次测评中心境状态的变化情况,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重复量数)。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显示,Mauchly’s W系数为0.990(X2=0.778,p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心境状态;心理健康;简式POMS量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據中国互联络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络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学校和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有可能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隐患。一些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对此,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也普遍存在相应的担心。因此,亟需学术界通过系统的研究给出科学的回答。
二、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外对中小学生心境状态研究相对较少,关于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测评的研究更未涉及。但对网络环境、心理健康等上位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所涉及。例如:周海峰等人结合行动研究法、逻辑归纳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和反思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李海柏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别从完善教育环境、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希望全社会能为顺利开展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设条件。李瑶等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的热点,认为“国内的研究关注网络环境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国外的研究更关注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学习者心理机制”。维嘉雅·玛尼卡瓦索佳(Vijaya Manicavasagar)等研究发现,使用他们开发的基于网络的积极心理学项目“Bite Back”,“可以减少青少年精神病理学症状并增加幸福感,尤其对那些使用该项目每周30分钟以上或更频繁(每周至少3次)的青少年”。可以看出,即使是关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国内外也缺少实证研究及相关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开展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测评研究十分必要。
具体来说,网络学习环境即“引入网络因素后,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并且包括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本研究中网络学习环境是指我国中小学生在课堂内外常用的电子学习设备,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平板电脑、上网笔记本等。心境(Mood)是情绪的一种,具体是指“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学者们认为,心境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适应等。心境状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心境状态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并改善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消极的心境状态则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状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关于心境状态的测量方法,学界提出了自我报告法、自主神经系统测量法、惊跳反应测量法、行为测量法和脑测量法。其中,自我报告法可采用问卷形式,使用方便,容易接受,应用也比较广泛,而“简式POMS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正是这样一种测量心境状态的良好工具。
三、研究设计
(一)测评工具
简式POMS量表也称作心境状态剖面图,由罗伯特.J.格罗夫(Robert J.Grove)等简化和发展、由祝蓓里修订并建立中国常模(102.6±17.43),它的信度在0.06-0.82之间,平均为0.71。该量表由40个描述不同感情状态的形容词组成,包括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精力、自尊感七种不同情绪。心境状态总分的计算方法是:情绪纷乱的总分=消极情绪(紧张 愤怒 疲劳 抑郁 慌乱)-积极情绪(精力 自尊感) 100。情绪纷乱的总分值越高代表被试心境状况越消极,反之则心境状态越积极。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和山东两地的4所城市和乡村中小学,二、三、四、七年级(以下简称G2、G3、G4、G7),21个实验班,共计553位中小学生。选择这两个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全国较早使用网络学习环境的地区,使用规模较大,并且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使用网络学习环境一学期以上。选择二、三、四、七年级的原因是可以在学生毕业前持续开展为期两年左右的追踪研究。
(三)测评过程
2014年9月至10月进行了第一次测评;2015年9月至10月进行了第二次测评;2016年9月至10月进行了第三次测评,但山东省部分小学为五年制,故部分班级第三次测评时间稍作提前至五年级下学期(2016年6月)。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使用描述统计并对比全国常模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心境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心境状态差异,采用相关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重复量数)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在不同测评时间点的心境状态发展变化。
四、研究结果
(一)学生心境状态现状、差异和发展变化 1.学生心境状态总体现状
为探究网络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本研究进行三次实证测评:第一次:中学生心境状态值缺失;小学生心境状态均值为78.73,标准差为15.67,98%的学生心境状态达标(在中国常模正负一个标准差范围内)。第二次:被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均值为80.30,标准差16.50,97%的学生心境状态达标;第三次:被测中小学生心境状态均值为83.80,标准差21.24,95%的学生心境状态达标。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被试心境状态优于以往全国常模。
2.同测评时间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境状态差异
如图1所示,对三次测评各年级的学生心境状态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

第一次測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心境状态均值分别为78.14、76.45、80.71。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心境状态,四年级较差,二年级其次,三年级较好;第二次测评,二、三、四、七年级学生的心境状态均值分别为:78.67、76.75、80.08、82.06。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心境状态,七年级最差,四年级其次,二年级较好,三年级最好;第三次测评,四个年级学生心境状态均值分别为80.57、78.50、83.69、86.28。总体来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心境状态,七年级最差,四年级其次,二年级较好,三年级最好。
3.同年级学生在不同测评时间点的心境状态发展变化
(1)二年级学生(G2)在升至四年级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变化
为探讨二年级学生(G2)在三次测评中心境状态的变化情况,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重复量数)。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显示,Mauchly’s W系数为0.990(X2=0.77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