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电解工人体内镍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从事镍电解工人体内镍负荷与自由基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100名镍电解作业人员为接触组,以80名无镍接触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镍含量作为体内负荷;同时测定两组人员中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并将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镍作业组血清中MDA含量[(14.98±2.03)μmol/L]明显升高;SOD活力[(90.33±18.76)U/L]、GSH活力[(101.48±19.76)U/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镍具有增加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某地区木工机械致手外伤的伤情特点及预后情况,并就预防手外伤发生,提高手外伤治疗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对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因木工机械致手外伤就诊并住院于顺德乐从医院的3792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格,然后结合住院病案,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致伤机械类型、伤情特点、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铣床是最常见的致伤机械,多指背
重症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3种类型.热射病的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意识不清.现将我院诊断的2例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病例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GSTT1、GSTM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业人员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某皮革厂69名肝功能异常的DMF作业人员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相似岗位、DMF接触水平相近而肝功能正常的125名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RFLP方法分别对GSIT1、GSTM1和CYP2E1 PstI位点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GSTM1阳性和GST
目的 调查职业性锰接触的危害程度和工人健康状况,为职业病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西2家大型锰矿生产及锰冶炼厂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并进行5年历史性队列研究.结果 近30年锰作业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锰平均浓度为0.45 mg/m3;2007年锰累积暴露指数(年空气锰平均浓度与作业工龄加权值,CEI)的平均值为5.77 mg·m-3年.近5年接触者的
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
期刊
患者男,37岁,农民,2005年7月始在某市某化工公司氨噻肟酸车间烃化岗位任操作工,主要接触氨噻肟酸(头孢类抗生素的中间体)。
期刊
口服来苏儿(煤酚皂溶液)中毒致多脏器损害近年多有个案报道.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收治11例口服来苏儿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钡中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0例钡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长期接触硬脂酸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及血钾降低,并有神经精神症状,补钾、补镁治疗有效.结论 慢性钡中毒可引起肌无力、血钾降低、神经精神症状,治疗的关键是补钾,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中1,2,4-三甲基苯、1,3,5-三甲基苯的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研究规范"的要求研究了色谱条件的选择、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方法的精密度、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效率、解吸效率、样品的稳定性及待测物的穿透容量等指标.结果 采用DB-VRX毛细管柱可将待测物与现场干扰物质分离;在17~32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18 μg/m
急性有机溶剂中毒常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凶险,病情进展迅速.2008年4月,我们应用血浆置换术结合常规化学毒物中毒救治疗法成功救治1例因误服醇酸漆专用稀释剂导致的急性二氯丙烷和三氯丙烷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