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借班上课之后,反思自己,会发现对待学生缺乏一点耐性。为使学生在与教师的近距离接触中获得精神的洗涤,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爱好,运用灵活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用“厚德载物”的胸襟包容学生的一切。
关键词 借班 宽容 缺点 爱好 性格 交流 心胸 习惯
听过好多教师的借班上课,自己也借班上过课,感觉到教师在课上的智慧和耐性出奇的好,即使学生出错也从不发火,还循循善诱,很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回想自己平时的课堂,总是没法实现这样的目标。我曾私下里咨询过其他借班上课的教师,回答说:“熟悉的地方哪有好风景?”说得有点道理。如果教师能做到下面几点,那么教师的每节课都将减少遗憾,学生也将在与教师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中,获得精神的洗涤。
一、对话慢一点,宽容学生的缺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稍有思维的问题时,学生大都沉默不举手,有的甚至是会也不愿意举手,原因是怕说错了老师批评,自己没有面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改变一下策略,变消极的被动为积极的主动。
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有意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起始课中在学生读过几遍古诗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这首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我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想到问题出来了,居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今天学生怎么这么不给老师面子。我有点火了,短暂的慌乱瞬息涌上心头,设计好的教案此时也用不上了,我的脑子必须要求自己能够迅速地而且冷静地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对此作出对应:“怎么了,回答不了,不要怕,再把诗句读读,你肯定会有所发现的。”课堂上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不出来问题并不都是学生的错,教师的宽容态度将是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
二、交流宽一点,宽容学生的爱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书法,有的爱吟诗等,有的学生居然将课外没有看完的作品带到语文课堂上继续品读,看到这样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且把它当作课堂的生成资源加以引导吧。
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当学习到第二节时,我发现有位学生在下面看课外书,为了让他“悬崖勒马”,我面带微笑把他叫起来:“书中描写春天的景色很美,老师想问你,说到春天,你能记起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他嗫嚅着,慢慢说出了十多首古诗,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并没有追究下去,而是继续带领学生读书。事后我想,课堂上的峰回路转不也是一种爱的奉献吗?虽没有批评,但却胜过批评。
三、沟通变一点,宽容对方的性格
花有千朵,树有千姿,学生的性格也是有所差别的。
学生许凯歌,身为班长个性很强,曾因为在课间指导邻位同学背诵课文发生了小摩擦,受了点委屈,气得又哭又叫,收拾书包准备回家不上学了。幸好我及时赶到,拦住他,但是规劝也没有用,只好顺着他意,把他送回了家。在许凯歌家里,我与他妈妈进行了一番长谈。又反过来给许凯歌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他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不能意气用事,要学会弯曲,像弹簧一样蓄实力,寻求更大的成功。第二天,许凯歌又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教室里。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就处处注意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良好的班级氛围,尽量让其他学生少激怒他,他自己也学会了克制自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班级工作还有了更出色的表现。
四、心胸宽一点,宽容学生的不足
学生张辉写字非常不认真,照着书都能写错,是班级中出了名的写字“困难户”,手把手教一时管用,教师一离开他也随之回到了从前,没少受批评。但他写的作文内容却很有特色,词语鲜活有力,极富有感染力。他的作文经常被我在作文课上进行范读。良好的“声誉”慢慢地向他聚拢而来,张辉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一枝独秀”已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因此,在写作上更加努力。没想到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为了能让老师继续宣读自己的“大作”,也为了让老师认得自己写的内容,张辉也开始将自己的字迹作为写作时必改的功课之一。渐渐地,我在批阅张辉作文的时候,发现他的写字水平居然有了空前进步,是写作的高质量带动了他的写字的低质量的发展,没想到自身的长处也可以弥补自身短处的不足,看来榜样的作用真是很大的。
五、教法活一点,宽容学生的不良习惯
学生任苗平时读书声音极低,有时连邻位都听不见,无论老师怎么提醒、示范,她就是不能把声音提高。可一到下课,她的声音居然高了,因为是活动吸引了她,在活动中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角色中去,所以她的声音就自然高了起来。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知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有时是把课文内容有意读错,然后让任苗同学来纠正;有时用排比句,有时用幽默的语言等来有意激发学生的开怀之乐。在乐中读书就忘掉了胆怯,忘掉了心虚,虽有读错但也不觉得是难为情的事情。另外,在学到一些情感非常突出的文章时,我就让任苗去读那些要么非常悲伤,要么非常欢快的内容,这样能迅速让情感占据她的内心世界。
如果教师能够将每次教学看成借班上课,在“厚物”时不忘纳百川,那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开阔的胸襟,更多的则是“载德”的无限、人文的无限、希望的无限。
关键词 借班 宽容 缺点 爱好 性格 交流 心胸 习惯
听过好多教师的借班上课,自己也借班上过课,感觉到教师在课上的智慧和耐性出奇的好,即使学生出错也从不发火,还循循善诱,很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回想自己平时的课堂,总是没法实现这样的目标。我曾私下里咨询过其他借班上课的教师,回答说:“熟悉的地方哪有好风景?”说得有点道理。如果教师能做到下面几点,那么教师的每节课都将减少遗憾,学生也将在与教师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中,获得精神的洗涤。
一、对话慢一点,宽容学生的缺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稍有思维的问题时,学生大都沉默不举手,有的甚至是会也不愿意举手,原因是怕说错了老师批评,自己没有面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改变一下策略,变消极的被动为积极的主动。
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我有意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起始课中在学生读过几遍古诗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这首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我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想到问题出来了,居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今天学生怎么这么不给老师面子。我有点火了,短暂的慌乱瞬息涌上心头,设计好的教案此时也用不上了,我的脑子必须要求自己能够迅速地而且冷静地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对此作出对应:“怎么了,回答不了,不要怕,再把诗句读读,你肯定会有所发现的。”课堂上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不出来问题并不都是学生的错,教师的宽容态度将是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
二、交流宽一点,宽容学生的爱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书法,有的爱吟诗等,有的学生居然将课外没有看完的作品带到语文课堂上继续品读,看到这样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且把它当作课堂的生成资源加以引导吧。
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当学习到第二节时,我发现有位学生在下面看课外书,为了让他“悬崖勒马”,我面带微笑把他叫起来:“书中描写春天的景色很美,老师想问你,说到春天,你能记起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他嗫嚅着,慢慢说出了十多首古诗,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并没有追究下去,而是继续带领学生读书。事后我想,课堂上的峰回路转不也是一种爱的奉献吗?虽没有批评,但却胜过批评。
三、沟通变一点,宽容对方的性格
花有千朵,树有千姿,学生的性格也是有所差别的。
学生许凯歌,身为班长个性很强,曾因为在课间指导邻位同学背诵课文发生了小摩擦,受了点委屈,气得又哭又叫,收拾书包准备回家不上学了。幸好我及时赶到,拦住他,但是规劝也没有用,只好顺着他意,把他送回了家。在许凯歌家里,我与他妈妈进行了一番长谈。又反过来给许凯歌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他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不能意气用事,要学会弯曲,像弹簧一样蓄实力,寻求更大的成功。第二天,许凯歌又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教室里。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就处处注意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良好的班级氛围,尽量让其他学生少激怒他,他自己也学会了克制自己,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班级工作还有了更出色的表现。
四、心胸宽一点,宽容学生的不足
学生张辉写字非常不认真,照着书都能写错,是班级中出了名的写字“困难户”,手把手教一时管用,教师一离开他也随之回到了从前,没少受批评。但他写的作文内容却很有特色,词语鲜活有力,极富有感染力。他的作文经常被我在作文课上进行范读。良好的“声誉”慢慢地向他聚拢而来,张辉也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一枝独秀”已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因此,在写作上更加努力。没想到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为了能让老师继续宣读自己的“大作”,也为了让老师认得自己写的内容,张辉也开始将自己的字迹作为写作时必改的功课之一。渐渐地,我在批阅张辉作文的时候,发现他的写字水平居然有了空前进步,是写作的高质量带动了他的写字的低质量的发展,没想到自身的长处也可以弥补自身短处的不足,看来榜样的作用真是很大的。
五、教法活一点,宽容学生的不良习惯
学生任苗平时读书声音极低,有时连邻位都听不见,无论老师怎么提醒、示范,她就是不能把声音提高。可一到下课,她的声音居然高了,因为是活动吸引了她,在活动中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角色中去,所以她的声音就自然高了起来。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知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有时是把课文内容有意读错,然后让任苗同学来纠正;有时用排比句,有时用幽默的语言等来有意激发学生的开怀之乐。在乐中读书就忘掉了胆怯,忘掉了心虚,虽有读错但也不觉得是难为情的事情。另外,在学到一些情感非常突出的文章时,我就让任苗去读那些要么非常悲伤,要么非常欢快的内容,这样能迅速让情感占据她的内心世界。
如果教师能够将每次教学看成借班上课,在“厚物”时不忘纳百川,那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开阔的胸襟,更多的则是“载德”的无限、人文的无限、希望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