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专业实训室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和企业接轨的关键点。本文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的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建设为例,探讨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与实训问题,通过营造企业化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流程,做到校企链接,管理对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子专业 实训室 企业化 氛围 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B-0040-03
电子实训室是开展电子技术学习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场所。以往的实训室通常采用老师演示、学生实验、实训小结、递交实训报告等常规流程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通过对实训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的改进、完善,优化了实训教学环境,创造了一个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氛围,从而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实训室硬件的企业氛围营造
(一)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建设概况
学校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占地面积112平方米,按照企业标准厂房设计和布局,生产及实训工位50个,其中,生产工位48个,检验工位2个。可针对《电子小产品组(安)装与调试》《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传感器技术》等课程,提供12个实训大项57个小项目的实训实验教学使用。
电子实训室设备分为生产设备、教学主设备及教学辅助设备三大类,其中生产设备为两条流水生产线及两套生产检验设备,可生产或组装尺寸不大于25厘米的电子小产品或设备;教学设备有24套,每套设备包括数字示波器、数字信号发生器、数字式电子交流毫伏表、数显直流稳压电源,这24套设备属于基础通用仪器,主要应用在基础实验及基础电路的测试;教学辅助设备及设施有两台60寸高清平面显示器、一台高清实物展示台、一台计算机及扩音设备、音箱、贮物柜等配套设备。
(二)按工厂布局设置硬件,打造企业环境氛围
学校聘请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锐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电子专业实训室,就其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营造与企业相近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将实训室建成与生产车间相同的生产场地,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的真实环境,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下面按照功能区域就具体布局进行详述。
1.地面以颜色划分
电子实训室地面刷涂不种颜色涂料,以区分生产工作区域、过道区域、物料区域、学习交流区域、成果展示等五个地面区域,打造全新的校企文化氛围,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2.实训室的空间划分
电子实训室以电子生产企业为蓝本,结合自身环境及条件,把实训室的空间按不同工作的功能区划分为5个空间的区域:实训(生产)工作区、物料区、质量检验区、作品展示区、学习交流区。
(1)实训(生产)工作区。如图1,用蓝色标识,为蓝色区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区域,或以准员工的身份生产产品的工作区。以学习者身份时,每两位学生使用一套仪器,如果以生产者的身份时,一人一个工位,生产工序从1号工位到24号工位流动。从1号工位流入待生产物料,24号工位流出产品。
(2)质量检验区。从24号工位产出的产品,需转到质量检验区进行质检,质检区配有质检仪器、工具及相应的质量检验文件。检验区同时配有一套严格的产品检验操作流程文件,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3)物料区。用于临时存贮元器件或生产用半成品及成品的区域。
(4)作品展示区及学习交流区。这是与企业稍有不同的区域,是同学们在学习和生产之余,互相讨论,钻研知识,切磋技能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示学生的作品的地方。
二、实训室软件的企业氛围营造
实训室除了在硬件上聘请行业相关单位对实训室布局和设计、硬件进行建造,还聘请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一起参与电子实训室的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共同打造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生产实训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型实训室。
(一)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为某一种(个)目标而人为制订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
1.基本教学、实训管理制度
学校编制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教学流程》《实训室管理规定》《实验管理员职责》《实训室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文件。
2.企业方面管理制度
在准员工管理方面有《班组管理》《7S管理》;生产工位文件有《分立插件作业指导书》《电烙铁标准作业指导书》等;产品品质保障方面有《品质管理》《质量检验确认运行流程》《手工锡焊外观质量检验标准》《量检具操作标准》(含视频)《分立插件外观检验标准》;安全生产的保障方面有《现场安全行为规定》《ESD(防静电)管理》。
(二)营造企业氛围
有了良好的实训硬件、软件环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执行力,前面所做的一切就变成一句空话。为此,电子实训室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
1.实训室全面实施7S管理,营造良好职场氛围
通过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方式,保证了企业优良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质量,减少浪费、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其最终目的是让每位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及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目的。如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国内的海尔公司等,均为7S管理的运用典范。
其中,整理,就是将实训室“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严格区分开来,“不需要”的尽快处理掉;整顿,就是对“需要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要之物,提高生产效率,完成作业;清扫,将实训室的场所打扫干净,消除职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清洁,就是将前面“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素养,又称教养,即培养员工养成文明礼貌习惯,能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它是整个7S的核心;安全,培养建立安全工作环境,做好危险品管理安全工作,既要求“人”的安全,也要求“设备及产品”的安全;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创造效益。 总的来说,7S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逐渐被各企业的管理者所认同。
2.采用精细化管理电子实训室检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及物料
对实验和检验用仪器、设备按7S理念来进行标准化管理。用来实验和检验的仪器、设备、量具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实验及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定期检验,并有相应记录。严格按照国标规定,经检验合格的仪器及量器具方能使用。此外,实验设备应有明确的使用状态记录,如技术状态、使用状态、清洁状态等。对于生产型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等可参照企业的规定执行。
对元器件及耗材实现精细化管理。元器件库房实行企业化的精细管理,设置元件库的总布局图,有统一编号,分类、分规格存放。同时配有一本元器件及耗材登记表,内含名称、进货数量、规格、购进日期、领用日期、领用数、领用人、剩余量等。
3.“教”与“学”的过程营造
在教学的实训、实习、生产过程中融入7S管理方法有助于营造企业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也有助于保障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安全,有助于实训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实训成本的节约,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借助实训室进行电子小产品的生产与组装,制订融合生产的一体化教学流程。实训室的各个实训项目和工作任务也对应了企业的各生产工序和工序下的各项工作。
教学流程:开始→班前会→任务下达→领料→检测→安装→测试、检验→总装→产品终检及评价→成果展示、总结→7S作业→结束。
其中,①班前会,总结过去的学习工作情况对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②任务下达,布置当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③领料,线长领生产物料和生产用具。④检测,上线前,检验物料(元件)的好坏,确保产品质量。⑤安装,上线组装生产电子产品。⑥测试、检验,对半成品进行测试、初检,保证产品合格。⑦总装,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总安装。⑧产品终检及评价,对成品进行终检后入库,同时对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价(与课程成绩挂钩)。⑨成果展示、总结,展示产品,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⑩7S作业,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7S作业,形成良好职场素养。图形化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2)实训室对不同的教学实训、生产(工作)任务设置有对应的一套作业指导书,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训室的各个教学工作任务,相当于企业各工序下的各(下转第76页)(上接第41页)项具体工作任务,可以按任务、流程,在生产线的工位牌上明白准确地标示,让学生知道在实训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步骤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企业称之为作业指导书。
电子实训室针对不同的教学、生产工作任务,编写了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电烙铁使用作业指导书》《质检具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分立件插件标准作业指导书》《分立插件外观检验标准》《手工锡焊外观质量检验标准》等,让学生在工艺文件的指导下进行实训、生产,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线的生产组织方式。
(3)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企业工作机制。实训室采用小组化教学,学习组长对应企业的线长,副组长对应线长助理,学习委员对应品管员。电子专业实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生产组织形式,以小组→生产线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工作情境下学习,完成实训或真实的生产任务。在学习、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职业习惯,负起职责,提升职业素养。
最后,把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张贴7S管理标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参考。让学生在日常实训及生产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氛围的熏陶,逐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生产实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在硬件氛围建设上,电子实训室的布置突显了企业特色氛围,体现了企业用人信息、行业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产生学习动力,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在软件氛围建设上,倡导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在实习、实训环节中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中的规章融入学校制度建设之中。同时,根据学生基本情况探索出符合现代中职学生的一套便于实施与操作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敬业精神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对电子实训室软、硬件的企业氛围营造,学校电子实训室在企业化的进程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并在《传感器技术》《整机装配与调试》等课程的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当然,电子实训室在为实训教学的完善,促进实训室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的道路上,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金涛此.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探析[J].职业教育,2010(2)
[2]王雪亘.中等职业学校 3Q 7S管理[J].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李翠萍.浅谈实训室布局和使用中的企业文化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9)
【作者简介】张志勇(1970-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实训教学及实训室管理方向。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电子专业 实训室 企业化 氛围 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B-0040-03
电子实训室是开展电子技术学习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场所。以往的实训室通常采用老师演示、学生实验、实训小结、递交实训报告等常规流程式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通过对实训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的改进、完善,优化了实训教学环境,创造了一个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氛围,从而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实训室硬件的企业氛围营造
(一)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建设概况
学校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占地面积112平方米,按照企业标准厂房设计和布局,生产及实训工位50个,其中,生产工位48个,检验工位2个。可针对《电子小产品组(安)装与调试》《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传感器技术》等课程,提供12个实训大项57个小项目的实训实验教学使用。
电子实训室设备分为生产设备、教学主设备及教学辅助设备三大类,其中生产设备为两条流水生产线及两套生产检验设备,可生产或组装尺寸不大于25厘米的电子小产品或设备;教学设备有24套,每套设备包括数字示波器、数字信号发生器、数字式电子交流毫伏表、数显直流稳压电源,这24套设备属于基础通用仪器,主要应用在基础实验及基础电路的测试;教学辅助设备及设施有两台60寸高清平面显示器、一台高清实物展示台、一台计算机及扩音设备、音箱、贮物柜等配套设备。
(二)按工厂布局设置硬件,打造企业环境氛围
学校聘请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锐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电子专业实训室,就其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营造与企业相近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将实训室建成与生产车间相同的生产场地,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的真实环境,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下面按照功能区域就具体布局进行详述。
1.地面以颜色划分
电子实训室地面刷涂不种颜色涂料,以区分生产工作区域、过道区域、物料区域、学习交流区域、成果展示等五个地面区域,打造全新的校企文化氛围,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2.实训室的空间划分
电子实训室以电子生产企业为蓝本,结合自身环境及条件,把实训室的空间按不同工作的功能区划分为5个空间的区域:实训(生产)工作区、物料区、质量检验区、作品展示区、学习交流区。
(1)实训(生产)工作区。如图1,用蓝色标识,为蓝色区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区域,或以准员工的身份生产产品的工作区。以学习者身份时,每两位学生使用一套仪器,如果以生产者的身份时,一人一个工位,生产工序从1号工位到24号工位流动。从1号工位流入待生产物料,24号工位流出产品。
(2)质量检验区。从24号工位产出的产品,需转到质量检验区进行质检,质检区配有质检仪器、工具及相应的质量检验文件。检验区同时配有一套严格的产品检验操作流程文件,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3)物料区。用于临时存贮元器件或生产用半成品及成品的区域。
(4)作品展示区及学习交流区。这是与企业稍有不同的区域,是同学们在学习和生产之余,互相讨论,钻研知识,切磋技能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示学生的作品的地方。
二、实训室软件的企业氛围营造
实训室除了在硬件上聘请行业相关单位对实训室布局和设计、硬件进行建造,还聘请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一起参与电子实训室的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共同打造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生产实训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型实训室。
(一)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为某一种(个)目标而人为制订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
1.基本教学、实训管理制度
学校编制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室教学流程》《实训室管理规定》《实验管理员职责》《实训室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文件。
2.企业方面管理制度
在准员工管理方面有《班组管理》《7S管理》;生产工位文件有《分立插件作业指导书》《电烙铁标准作业指导书》等;产品品质保障方面有《品质管理》《质量检验确认运行流程》《手工锡焊外观质量检验标准》《量检具操作标准》(含视频)《分立插件外观检验标准》;安全生产的保障方面有《现场安全行为规定》《ESD(防静电)管理》。
(二)营造企业氛围
有了良好的实训硬件、软件环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执行力,前面所做的一切就变成一句空话。为此,电子实训室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
1.实训室全面实施7S管理,营造良好职场氛围
通过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方式,保证了企业优良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质量,减少浪费、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其最终目的是让每位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及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目的。如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国内的海尔公司等,均为7S管理的运用典范。
其中,整理,就是将实训室“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严格区分开来,“不需要”的尽快处理掉;整顿,就是对“需要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要之物,提高生产效率,完成作业;清扫,将实训室的场所打扫干净,消除职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清洁,就是将前面“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素养,又称教养,即培养员工养成文明礼貌习惯,能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它是整个7S的核心;安全,培养建立安全工作环境,做好危险品管理安全工作,既要求“人”的安全,也要求“设备及产品”的安全;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创造效益。 总的来说,7S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逐渐被各企业的管理者所认同。
2.采用精细化管理电子实训室检测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及物料
对实验和检验用仪器、设备按7S理念来进行标准化管理。用来实验和检验的仪器、设备、量具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实验及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定期检验,并有相应记录。严格按照国标规定,经检验合格的仪器及量器具方能使用。此外,实验设备应有明确的使用状态记录,如技术状态、使用状态、清洁状态等。对于生产型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等可参照企业的规定执行。
对元器件及耗材实现精细化管理。元器件库房实行企业化的精细管理,设置元件库的总布局图,有统一编号,分类、分规格存放。同时配有一本元器件及耗材登记表,内含名称、进货数量、规格、购进日期、领用日期、领用数、领用人、剩余量等。
3.“教”与“学”的过程营造
在教学的实训、实习、生产过程中融入7S管理方法有助于营造企业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也有助于保障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安全,有助于实训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实训成本的节约,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借助实训室进行电子小产品的生产与组装,制订融合生产的一体化教学流程。实训室的各个实训项目和工作任务也对应了企业的各生产工序和工序下的各项工作。
教学流程:开始→班前会→任务下达→领料→检测→安装→测试、检验→总装→产品终检及评价→成果展示、总结→7S作业→结束。
其中,①班前会,总结过去的学习工作情况对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②任务下达,布置当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③领料,线长领生产物料和生产用具。④检测,上线前,检验物料(元件)的好坏,确保产品质量。⑤安装,上线组装生产电子产品。⑥测试、检验,对半成品进行测试、初检,保证产品合格。⑦总装,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总安装。⑧产品终检及评价,对成品进行终检后入库,同时对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价(与课程成绩挂钩)。⑨成果展示、总结,展示产品,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⑩7S作业,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7S作业,形成良好职场素养。图形化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2)实训室对不同的教学实训、生产(工作)任务设置有对应的一套作业指导书,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训室的各个教学工作任务,相当于企业各工序下的各(下转第76页)(上接第41页)项具体工作任务,可以按任务、流程,在生产线的工位牌上明白准确地标示,让学生知道在实训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步骤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企业称之为作业指导书。
电子实训室针对不同的教学、生产工作任务,编写了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电烙铁使用作业指导书》《质检具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分立件插件标准作业指导书》《分立插件外观检验标准》《手工锡焊外观质量检验标准》等,让学生在工艺文件的指导下进行实训、生产,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线的生产组织方式。
(3)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企业工作机制。实训室采用小组化教学,学习组长对应企业的线长,副组长对应线长助理,学习委员对应品管员。电子专业实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生产组织形式,以小组→生产线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工作情境下学习,完成实训或真实的生产任务。在学习、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职业习惯,负起职责,提升职业素养。
最后,把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张贴7S管理标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参考。让学生在日常实训及生产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氛围的熏陶,逐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生产实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在硬件氛围建设上,电子实训室的布置突显了企业特色氛围,体现了企业用人信息、行业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产生学习动力,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在软件氛围建设上,倡导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在实习、实训环节中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中的规章融入学校制度建设之中。同时,根据学生基本情况探索出符合现代中职学生的一套便于实施与操作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敬业精神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对电子实训室软、硬件的企业氛围营造,学校电子实训室在企业化的进程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并在《传感器技术》《整机装配与调试》等课程的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当然,电子实训室在为实训教学的完善,促进实训室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的道路上,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金涛此.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探析[J].职业教育,2010(2)
[2]王雪亘.中等职业学校 3Q 7S管理[J].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李翠萍.浅谈实训室布局和使用中的企业文化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9)
【作者简介】张志勇(1970- )男,广西玉林人,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实训教学及实训室管理方向。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