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间隔瘤介入封堵治疗临床经验

来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导丝参比封堵器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瘤(ASA)合并ASD/复杂型卵圆孔未闭(PF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ASA合并ASD/PFO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加硬导丝通过ASD/PFO建立轨道后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切面判断ASD各缘回声强度及边缘组织压迫与导丝的关系,据此进行封堵器类型及型号选择,均置入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以超声心动图评估房室腔变化及心功能、心包积液及器械表面血栓,动态心电图评价房性心律失常,门诊随诊评估有无再发脑梗死.结果 共纳入29例患者,其中ASA合并ASD 22例(22/29),ASA合并PFO 7例(7/29),平均年龄(46.97±13.53)岁,其中女性22例(22/29).所有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二次封堵器更换.22例ASD患者使用封堵器直径为6~24 mm;7例PFO患者中5例使用腰部直径6 mm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2例使用腰部直径8 mm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双孔及多孔型ASA合并ASD 9例(9/29),最大缺损孔径为5~12 mm;5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即刻存在残余分流,均为ASA合并多孔型ASD患者,平均残余分流为(2.20±0.84)mm,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和右心室前后径均未见明显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未受到影响(均P<0.05);无器械相关血栓、心脏压缩及脑梗死发生,1例患者术后34 h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结论 ASA合并ASD/PFO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导丝参比封堵器选择策略提高了封堵器选择准确率,特制小腰大盘型ASD封堵器可最大限度覆盖ASA、重整房间隔,避免多个封堵器置入,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1].我国AMI救治面临的问题,包括患者对该疾
报道1例血管炎相关肺动脉狭窄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行肺动脉造影+右心导管检查+双侧肺动脉支架置入术。术中出现心脏压塞,经心包穿刺引流后好转。后给予抗凝、对症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肺动脉CT血管造影,支架无狭窄。提示针对血管炎相关肺动脉狭窄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同时施行双侧支架置入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一直以来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抗栓治疗基础,但目前我国基层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