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自有它的独特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实验、探索后的材料,我们对它们有着极深的情感。因此,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会尽力保證一种材料的纯粹性。
在我的眼中,材料需要回归本质。材料的形态可以是混凝土,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其他的农作物,但在精神内核上一定是保持纯粹的,而纯粹,便是对所有材料等而视之。
我们可以看到,本土创造对循环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大多以水泥为依托。这是工业时代的象征物,但也是城市化进程下衍生的大量废弃物,尽管不少改造和修缮是以“建设美好家园”为出发点,但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废渣和废弃物也在对地球造成持续污染。
在本土创造团队开展的“中国潮州日用废瓷再生实验”当中,我们看见了废弃材料对当下,对未来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中国潮州算是世界上70%日用陶瓷的“母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全球化浪潮席卷下,陶瓷产业将潮州与世界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结。当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进程打破传统社会秩序,过往格序工整的潮州古城连同乡土文化,快速地消亡。
在行业巨大的产量与商业价值背后,价格倾轧、产能过剩、粉尘污染、废料倾倒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产业现状与生活环境,而传统概念上的对废弃瓷砖的再生利用,仅仅是将废瓷打碎,重新加入陶瓷制作原料中去。受限于陶土原料需要保持的黏性,每次生产能利用上的废瓷十分有限。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有另一个方向的尝试:改变瓷砖骨料的利用方式,提高废瓷的利用率和生产速度,探讨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拼装式家具的发展可能。
材料设计需要服务大众,同时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教育过程”,品牌本土创造的产品在餐饮、酒店以及文化展览中心等大众商业场景中被采用后,不少消费者开始认识并接受和购买环保的设计。
本次主题展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可持续设计、相对先锋的作品,它们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并希望设计师们能关注环保,关注可持续。
“无废实验室”不仅是策展的主题,同时也是未来材料设计的方向之一,这一主题的诞生,是希望人们减少废弃物品对地球的伤害。
由此,“废弃再生”“合成天然”“重审自然”成为当下和未来材料设计的关键词。“废弃再生”是在探索建筑废渣、陶瓷、水泥、咖啡渣、海绵等人造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这将成为无废城市的发展趋势;“合成天然”以注塑、浇注、层压等工艺结合人工合成物与天然材料,探索多途径合成的可能性;“重审自然”则是挖掘类似软木、丝瓜、菌丝、菠萝叶等容易被忽视的自然产物,使之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城市当中的废弃材料,引导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更便于投入工业化量产当中,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工业之美,让更多“无用”,成就“有用”。
农造生土筋骨灯材料:生土、金属矿物质、铝
生土-筋骨系列以铸造产品的工业化配角模具为灵感,对工业产品和工业模具进行角色转化,推出筋骨这一系列富有冷酷粗犷气质和原生生命力的产物。简练硬朗的线条丰富了大众化形态下的个性化表达,表面粗糙肌理和自然锈化痕迹富有生命气息并和谐于形态气质之中。
K系列铝椅材料:铝
轻盈的全铝座椅,可单手高举。黑色硬朗的线条带来不一样的庄重感。作品使用传统圈椅结构,用利落的线条塑造出先锋造型,区别于传统木椅固有的温润姿态。弯折后的金属板用作靠背、坐垫,以精妙的角度和舒适的包围感让金属与人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属于金属的温柔”。
“晕”系列条案材料:二向色夹胶玻璃
条案的鲜明色彩,让整个作品极具未来感。在光的照耀下,作品颜色渐变弥散,无论是边缘还是平面,色彩在玻璃蒙砂中,形成交错的光晕。色彩与二向色玻璃高度融合,内折面还拥有多角度的反射效果。
“梁”户外长材料:高密度混凝土、日用陶瓷废渣
“梁”组合式户外长凳是一款日用陶瓷废料回收应用的混凝土公共家具,它倡导一种“积极、平实、极具社会性”的可持续化概念。作品将中国本土庞大的日用陶瓷废料存量引入材料开发应用中,替代天然大理石材料,经济又环保,陶瓷废料的原本形态被转化为产品独特的视觉语言后,更显真实自然。
在我的眼中,材料需要回归本质。材料的形态可以是混凝土,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其他的农作物,但在精神内核上一定是保持纯粹的,而纯粹,便是对所有材料等而视之。
我们可以看到,本土创造对循环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大多以水泥为依托。这是工业时代的象征物,但也是城市化进程下衍生的大量废弃物,尽管不少改造和修缮是以“建设美好家园”为出发点,但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废渣和废弃物也在对地球造成持续污染。
在本土创造团队开展的“中国潮州日用废瓷再生实验”当中,我们看见了废弃材料对当下,对未来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中国潮州算是世界上70%日用陶瓷的“母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全球化浪潮席卷下,陶瓷产业将潮州与世界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结。当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进程打破传统社会秩序,过往格序工整的潮州古城连同乡土文化,快速地消亡。
在行业巨大的产量与商业价值背后,价格倾轧、产能过剩、粉尘污染、废料倾倒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产业现状与生活环境,而传统概念上的对废弃瓷砖的再生利用,仅仅是将废瓷打碎,重新加入陶瓷制作原料中去。受限于陶土原料需要保持的黏性,每次生产能利用上的废瓷十分有限。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有另一个方向的尝试:改变瓷砖骨料的利用方式,提高废瓷的利用率和生产速度,探讨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拼装式家具的发展可能。
材料设计需要服务大众,同时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教育过程”,品牌本土创造的产品在餐饮、酒店以及文化展览中心等大众商业场景中被采用后,不少消费者开始认识并接受和购买环保的设计。
本次主题展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可持续设计、相对先锋的作品,它们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并希望设计师们能关注环保,关注可持续。
“无废实验室”不仅是策展的主题,同时也是未来材料设计的方向之一,这一主题的诞生,是希望人们减少废弃物品对地球的伤害。
由此,“废弃再生”“合成天然”“重审自然”成为当下和未来材料设计的关键词。“废弃再生”是在探索建筑废渣、陶瓷、水泥、咖啡渣、海绵等人造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这将成为无废城市的发展趋势;“合成天然”以注塑、浇注、层压等工艺结合人工合成物与天然材料,探索多途径合成的可能性;“重审自然”则是挖掘类似软木、丝瓜、菌丝、菠萝叶等容易被忽视的自然产物,使之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城市当中的废弃材料,引导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更便于投入工业化量产当中,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工业之美,让更多“无用”,成就“有用”。
农造生土筋骨灯材料:生土、金属矿物质、铝
生土-筋骨系列以铸造产品的工业化配角模具为灵感,对工业产品和工业模具进行角色转化,推出筋骨这一系列富有冷酷粗犷气质和原生生命力的产物。简练硬朗的线条丰富了大众化形态下的个性化表达,表面粗糙肌理和自然锈化痕迹富有生命气息并和谐于形态气质之中。
K系列铝椅材料:铝
轻盈的全铝座椅,可单手高举。黑色硬朗的线条带来不一样的庄重感。作品使用传统圈椅结构,用利落的线条塑造出先锋造型,区别于传统木椅固有的温润姿态。弯折后的金属板用作靠背、坐垫,以精妙的角度和舒适的包围感让金属与人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属于金属的温柔”。
“晕”系列条案材料:二向色夹胶玻璃
条案的鲜明色彩,让整个作品极具未来感。在光的照耀下,作品颜色渐变弥散,无论是边缘还是平面,色彩在玻璃蒙砂中,形成交错的光晕。色彩与二向色玻璃高度融合,内折面还拥有多角度的反射效果。
“梁”户外长材料:高密度混凝土、日用陶瓷废渣
“梁”组合式户外长凳是一款日用陶瓷废料回收应用的混凝土公共家具,它倡导一种“积极、平实、极具社会性”的可持续化概念。作品将中国本土庞大的日用陶瓷废料存量引入材料开发应用中,替代天然大理石材料,经济又环保,陶瓷废料的原本形态被转化为产品独特的视觉语言后,更显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