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大多数以实地调研的方式来了解村落场地的现状。但是,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对传统村落场地的实际调研活动难以开展。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空间句法作为一种云调研的量化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空间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可以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空间句法;高田坑村;空间结构
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涉及经济、人文、历史、建筑、地理、景观、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其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上,主要通过人的认知对村落空间进行描述;在定量研究上,主要方法有GIS和空间句法。空间句法是理性且可以对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可以对现有空间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也可以对传统村落的规划进行评估。在后疫情时代,运用空间句法可以有效地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剖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为传统村落未来的发展提供优化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田坑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临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西靠婺源篁岭。高田坑村是一个以山峦形势为骨架、水源植被为血肉的传统村落。村落被周边丘陵所环抱,形态呈燕窝状,其海拔高度近700米,是开化县海拔最高的村落。高田坑村历史悠久,尚留存88幢完整的黄泥夯土房且保留有传统建筑的风貌,村落的房屋布局集中分布在村内溪流的两侧。
(二)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是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和他的团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于量化空间的方法,强调空间的关系而非内容。空间句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视域分析法、轴线分析法、线段分析法和凸空间分析法。这四种方法均是将空间抽象地表达成空间模型,再通过相关软件对空间模型进行计算,最后分析数据并得到空间关系。
对于布局紧凑的高田坑村,适合采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其过程主要包括资料准备、建构模型、模型计算、数据解读四个阶段:首先,在资料准备阶段,收集高田坑村的航拍图像、Google地球影像等图像资料,借助网络媒体,通过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地方志、网络问卷等途径有效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对村落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其次,在模型建构阶段,利用AutoCAD软件将高田坑村的巷道空间抽象转译为轴线图,用轴线来简洁地概括村落的道路系统;再次,在模型计算阶段,将轴线图转换为DFX格式文件,并将其导入DepthMap软件中,对模型进行修改、调整并展开计算,生成各种量化关系图和数据;最后,在数据解读阶段中,通过对生成的关系图和数据进行解析,可以得到相关的空间结构特征。
二、高田坑村巷道的空间句法解析
将高田坑村的巷道空间抽象地转换为轴线空间。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图1)可知,村落的轴线共有125根,除了几根较长的轴线外,其他轴线都呈现短、杂、乱的特征。
(一)高田坑村的集成度
集成度表示空间系统中某一单元空间与其他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集成度分为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在空间句法分析中,全局集成度最高的空间构成了系统空間的全局集成核,在系统空间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高田坑村的全局集成度分析(图2)可知,轴线的颜色由红到蓝,颜色越暖代表集成度越高,颜色越冷代表集成度越低。全局集成度分析图中,暖色轴线覆盖了村落的主要道路,其中1号轴线是村落的集成核,因此其通达性、渗透性、公共性在村落空间中处于主导地位。集成核是村落道路系统中人流最大的部分,其功能价值高于其他空间,从而成为村落的中心活动区域,在村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来看,村落集成度较高的轴线主要分布在村落主要道路空间以及村口位置,集成度较低的轴线则主要分布在村落的边缘区域以及村民的居住区域。
从R为3步深的局部集成度分析(图3)可知, 1号与2号轴线在系统空间中有较高的局部集成度,这些轴线基本上覆盖并串联起村民的交流活动等公共空间。其中2号轴线的颜色最暖,是局部集成度最高的轴线,意味着该空间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通达性。与此同时,2号轴线是村落中最长的道路,连接了村落的入口空间以及村落的内部空间,是通往村落内部空间的重要通道。
通过以上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分析可知,1号与2号轴线的空间通达性较好,因此该空间更适合被作为公共空间。将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的相关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表1)可知,村落的局部整合度的平均值远高于全局整合度的平均值,反映了高田坑村的整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此外,局部整合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大,反映了村落的各空间存在差异,空间结构组织较为不合理。
(二)高田坑村的可理解度
可理解度表示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的相关度,用来衡量人们对空间的感知程度。其中,X轴、Y轴分别表示全局整合度值、局部整合度值,R2表示可理解度值。高田坑村的可理解度值R2为0.776564(图4)。R2越接近0,村落的空间可理解度越低;R2越接近1,村落空间的可理解度越高。因此,从R2的数值上来看,高田坑村的可理解度数值相对来说较好,即村落的空间系统较为清晰,人对该空间的感知程度较高。结合村落实况发现,村落中有一条水系贯穿村落的南北方向,村民的很多活动都围绕这一水系展开,所以村落的空间结构形态与水系是息息相关的。村落水系结合村落的主要道路布局,给予了村落较好的辨识度,提升了村落空间的结构,因此高田坑村具有较好的可理解度。
(三)高田坑村的连接值
连接值表示单元空间相连接的节点数值。某一单元空间的连接值越高,说明该空间与周围空间的联系越紧密,空间渗透性越好,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力越大。在空间句法分析中,颜色越暖则联系越密切,颜色越冷则联系越疏远。由高田坑村的连接值分析可知(图5),红色的轴线和黄色的轴线各一根,其余轴线均为蓝色和绿色,整个轴线系统主要呈现出冷色多于暖色的现象,说明村落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因此高田坑村的空间整体连接值较低。结合村落实况可知,高田坑村的地势有很大的高差,使得村落内部空间较为复杂,连接值较低。 (四)高田坑村的控制值
控制值表示某一单元空间对与之相连空间的控制程度。通过控制度分析(图6)可知,村落主要呈现冷色较多暖色较少的现象,表示高田坑村中各个单元空间的相互控制程度较弱。颜色越冷说明控制值越低,反之则控制值越高。2号轴线连接周边较多的断路式空间,且为连接村落内部空间的唯一道路,因此2号轴线的控制值最高。
(五)高田坑村的选择度
选择度表示在整体空间系统内任意两个单元空间之间的最短路径所需经过的次数。选择度较高的轴线其颜色越暖,也说明此空间具有较大的吸引交通的潜力。同集成度一样,选择度也有全局分析和局部分析:局部选择度表示局部空间里最短路径的可能性,全局选择度则表示整体空间里最短路径的可能性。
通过对村落轴线模型进行全局选择度分析和半径为3米的局部选择度分析发现,半径设定不同,村落内选择度较好的道路空间也有所不同。从高田坑村的全局选择度分析(图7)和局部选择度分析(图8)可知,选择度较高的轴线依然是村落的核心空间。全局选择度最高的1号轴线与集成核轴线为同一条轴线,说明此轴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村落整体连接性、通达性较好,适合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局部选择度最高的轴线是2号轴线,说明该空间的人流较大,是村落通行的核心空间。因此,1号与2号轴线既是通往村内空间的必经之路,也是可达性最高的街巷。
三、高田坑村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以高田坑村为例,本文利用空间句法对村落的空间形态有了更加理性和直观的认识,并研究了其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各种参数模型分析其空间,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策略。
第一,适当拓宽路面,增加道路景观。由于村落的道路等级不明确,内部空间的通达性较差,部分边界区域会出现断头路的现象,使得村落的连接度较低。为了提升高田坑村道路的通达性与连接度,可以对部分道路进行改造和设计,依据正常需求适当拓宽路面,同时增加道路景观来提高道路的辨识度。
第二,增设空间标识设计。目前村落的可理解度较好,有很好的辨识度,但仍需继续提升。为了提升整体辨识度,可以增设系统性的空间标识设计,不仅可以方便游客辨识道路,而且可以很好地分散人流,缓解村落中主要道路空间的交通压力。同时,空间标识设计也有助于村落景观节点的美化。
第三,恢复水系生态。水系对于高田坑村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并且通过空间句法分析更加证实了水系对于高田坑村空间结构的重要性。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发现当地村民与水系的互动是十分密切的,但是目前水系植物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缺少管理与维护。因此,为了给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水质及保护当地村民与水系的互动,需要对河道进行清理,同时也需要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水系的生物链,从而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水系。
第四,增设公共交流空间。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发现整个村落的连接度较低,村落中有公共交流属性的空间较少。交流空间是人类心理需求发展的必然,也是促进当地文化信息交流、感情联系的场所,而且丰富的公共交流空间可以提高村落的开放性、连接度和渗透性,促进村落各个空间结构上的融合。因此,需要借助景观设计的手段来增设村落的公共交流空间。
第五,增设商业服务产品。由空间句法分析可知,1号轴线是村落的集成核,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在集成核周边开发适当的商业服务产品,可以充分开发空间的特性和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根据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相关政策要求,可以考虑在集成核附近开发特色民宿,以此来推动村落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足不出户”的量化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特殊时期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关系,探究传统村落空间深层组织规律及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我们研究传统村落以及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本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次研究仅仅运用了轴线分析法,而未用其他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因此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次,轴线分析法只是对空间平面化的概括,而高田坑村的支巷随地形而建,起伏曲折,有较多的地势高差问题,因此导致轴线图中各个空间关系的呈现并不精准;最后,空间句法容易忽略非物质的因素,因此建构的空间模型概括不全面。总之,空间句法虽然缺乏定性研究的灵活性,但是可以用其对乡村的空间结构进行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乡村规划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希利尔.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徐会.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南京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学,2015.
[3]陈驰,李伯华,袁佳利,等.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8(10):234-240.
[4]袁媛,李鹏宇.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以鄂东麻城市深沟垸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2):212-213.
[5]徐会,赵和生,刘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吴家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1):24-29.
[6]马庚,王东.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以“古苗疆走廊”报京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5):75-81.
[7]张立恒,康美.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毕克齐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4):88-92,104.
[8]王倩.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8):69-70.
[9]卢雯韬,秦华.空间句法理论下传统村落空间解析与优化:以贵州黔东南报京村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0(5):26-35.
[10]韩承志,钱双宝.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分析:以桂林市褚村为例[J].住宅科技,2020(6):63-66.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空间句法;高田坑村;空间结构
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涉及经济、人文、历史、建筑、地理、景观、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其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上,主要通过人的认知对村落空间进行描述;在定量研究上,主要方法有GIS和空间句法。空间句法是理性且可以对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可以对现有空间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也可以对传统村落的规划进行评估。在后疫情时代,运用空间句法可以有效地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剖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为传统村落未来的发展提供优化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田坑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临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西靠婺源篁岭。高田坑村是一个以山峦形势为骨架、水源植被为血肉的传统村落。村落被周边丘陵所环抱,形态呈燕窝状,其海拔高度近700米,是开化县海拔最高的村落。高田坑村历史悠久,尚留存88幢完整的黄泥夯土房且保留有传统建筑的风貌,村落的房屋布局集中分布在村内溪流的两侧。
(二)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是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和他的团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于量化空间的方法,强调空间的关系而非内容。空间句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视域分析法、轴线分析法、线段分析法和凸空间分析法。这四种方法均是将空间抽象地表达成空间模型,再通过相关软件对空间模型进行计算,最后分析数据并得到空间关系。
对于布局紧凑的高田坑村,适合采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其过程主要包括资料准备、建构模型、模型计算、数据解读四个阶段:首先,在资料准备阶段,收集高田坑村的航拍图像、Google地球影像等图像资料,借助网络媒体,通过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地方志、网络问卷等途径有效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对村落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其次,在模型建构阶段,利用AutoCAD软件将高田坑村的巷道空间抽象转译为轴线图,用轴线来简洁地概括村落的道路系统;再次,在模型计算阶段,将轴线图转换为DFX格式文件,并将其导入DepthMap软件中,对模型进行修改、调整并展开计算,生成各种量化关系图和数据;最后,在数据解读阶段中,通过对生成的关系图和数据进行解析,可以得到相关的空间结构特征。
二、高田坑村巷道的空间句法解析
将高田坑村的巷道空间抽象地转换为轴线空间。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图1)可知,村落的轴线共有125根,除了几根较长的轴线外,其他轴线都呈现短、杂、乱的特征。
(一)高田坑村的集成度
集成度表示空间系统中某一单元空间与其他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集成度分为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在空间句法分析中,全局集成度最高的空间构成了系统空間的全局集成核,在系统空间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高田坑村的全局集成度分析(图2)可知,轴线的颜色由红到蓝,颜色越暖代表集成度越高,颜色越冷代表集成度越低。全局集成度分析图中,暖色轴线覆盖了村落的主要道路,其中1号轴线是村落的集成核,因此其通达性、渗透性、公共性在村落空间中处于主导地位。集成核是村落道路系统中人流最大的部分,其功能价值高于其他空间,从而成为村落的中心活动区域,在村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来看,村落集成度较高的轴线主要分布在村落主要道路空间以及村口位置,集成度较低的轴线则主要分布在村落的边缘区域以及村民的居住区域。
从R为3步深的局部集成度分析(图3)可知, 1号与2号轴线在系统空间中有较高的局部集成度,这些轴线基本上覆盖并串联起村民的交流活动等公共空间。其中2号轴线的颜色最暖,是局部集成度最高的轴线,意味着该空间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通达性。与此同时,2号轴线是村落中最长的道路,连接了村落的入口空间以及村落的内部空间,是通往村落内部空间的重要通道。
通过以上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分析可知,1号与2号轴线的空间通达性较好,因此该空间更适合被作为公共空间。将全局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的相关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表1)可知,村落的局部整合度的平均值远高于全局整合度的平均值,反映了高田坑村的整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此外,局部整合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大,反映了村落的各空间存在差异,空间结构组织较为不合理。
(二)高田坑村的可理解度
可理解度表示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的相关度,用来衡量人们对空间的感知程度。其中,X轴、Y轴分别表示全局整合度值、局部整合度值,R2表示可理解度值。高田坑村的可理解度值R2为0.776564(图4)。R2越接近0,村落的空间可理解度越低;R2越接近1,村落空间的可理解度越高。因此,从R2的数值上来看,高田坑村的可理解度数值相对来说较好,即村落的空间系统较为清晰,人对该空间的感知程度较高。结合村落实况发现,村落中有一条水系贯穿村落的南北方向,村民的很多活动都围绕这一水系展开,所以村落的空间结构形态与水系是息息相关的。村落水系结合村落的主要道路布局,给予了村落较好的辨识度,提升了村落空间的结构,因此高田坑村具有较好的可理解度。
(三)高田坑村的连接值
连接值表示单元空间相连接的节点数值。某一单元空间的连接值越高,说明该空间与周围空间的联系越紧密,空间渗透性越好,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力越大。在空间句法分析中,颜色越暖则联系越密切,颜色越冷则联系越疏远。由高田坑村的连接值分析可知(图5),红色的轴线和黄色的轴线各一根,其余轴线均为蓝色和绿色,整个轴线系统主要呈现出冷色多于暖色的现象,说明村落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因此高田坑村的空间整体连接值较低。结合村落实况可知,高田坑村的地势有很大的高差,使得村落内部空间较为复杂,连接值较低。 (四)高田坑村的控制值
控制值表示某一单元空间对与之相连空间的控制程度。通过控制度分析(图6)可知,村落主要呈现冷色较多暖色较少的现象,表示高田坑村中各个单元空间的相互控制程度较弱。颜色越冷说明控制值越低,反之则控制值越高。2号轴线连接周边较多的断路式空间,且为连接村落内部空间的唯一道路,因此2号轴线的控制值最高。
(五)高田坑村的选择度
选择度表示在整体空间系统内任意两个单元空间之间的最短路径所需经过的次数。选择度较高的轴线其颜色越暖,也说明此空间具有较大的吸引交通的潜力。同集成度一样,选择度也有全局分析和局部分析:局部选择度表示局部空间里最短路径的可能性,全局选择度则表示整体空间里最短路径的可能性。
通过对村落轴线模型进行全局选择度分析和半径为3米的局部选择度分析发现,半径设定不同,村落内选择度较好的道路空间也有所不同。从高田坑村的全局选择度分析(图7)和局部选择度分析(图8)可知,选择度较高的轴线依然是村落的核心空间。全局选择度最高的1号轴线与集成核轴线为同一条轴线,说明此轴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村落整体连接性、通达性较好,适合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局部选择度最高的轴线是2号轴线,说明该空间的人流较大,是村落通行的核心空间。因此,1号与2号轴线既是通往村内空间的必经之路,也是可达性最高的街巷。
三、高田坑村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以高田坑村为例,本文利用空间句法对村落的空间形态有了更加理性和直观的认识,并研究了其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各种参数模型分析其空间,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策略。
第一,适当拓宽路面,增加道路景观。由于村落的道路等级不明确,内部空间的通达性较差,部分边界区域会出现断头路的现象,使得村落的连接度较低。为了提升高田坑村道路的通达性与连接度,可以对部分道路进行改造和设计,依据正常需求适当拓宽路面,同时增加道路景观来提高道路的辨识度。
第二,增设空间标识设计。目前村落的可理解度较好,有很好的辨识度,但仍需继续提升。为了提升整体辨识度,可以增设系统性的空间标识设计,不仅可以方便游客辨识道路,而且可以很好地分散人流,缓解村落中主要道路空间的交通压力。同时,空间标识设计也有助于村落景观节点的美化。
第三,恢复水系生态。水系对于高田坑村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并且通过空间句法分析更加证实了水系对于高田坑村空间结构的重要性。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发现当地村民与水系的互动是十分密切的,但是目前水系植物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缺少管理与维护。因此,为了给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水质及保护当地村民与水系的互动,需要对河道进行清理,同时也需要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水系的生物链,从而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水系。
第四,增设公共交流空间。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发现整个村落的连接度较低,村落中有公共交流属性的空间较少。交流空间是人类心理需求发展的必然,也是促进当地文化信息交流、感情联系的场所,而且丰富的公共交流空间可以提高村落的开放性、连接度和渗透性,促进村落各个空间结构上的融合。因此,需要借助景观设计的手段来增设村落的公共交流空间。
第五,增设商业服务产品。由空间句法分析可知,1号轴线是村落的集成核,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在集成核周边开发适当的商业服务产品,可以充分开发空间的特性和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根据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相关政策要求,可以考虑在集成核附近开发特色民宿,以此来推动村落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足不出户”的量化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特殊时期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关系,探究传统村落空间深层组织规律及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我们研究传统村落以及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本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次研究仅仅运用了轴线分析法,而未用其他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因此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次,轴线分析法只是对空间平面化的概括,而高田坑村的支巷随地形而建,起伏曲折,有较多的地势高差问题,因此导致轴线图中各个空间关系的呈现并不精准;最后,空间句法容易忽略非物质的因素,因此建构的空间模型概括不全面。总之,空间句法虽然缺乏定性研究的灵活性,但是可以用其对乡村的空间结构进行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为乡村规划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希利尔.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徐会.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南京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学,2015.
[3]陈驰,李伯华,袁佳利,等.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8(10):234-240.
[4]袁媛,李鹏宇.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以鄂东麻城市深沟垸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2):212-213.
[5]徐会,赵和生,刘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吴家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1):24-29.
[6]马庚,王东.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以“古苗疆走廊”报京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5):75-81.
[7]张立恒,康美.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毕克齐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4):88-92,104.
[8]王倩.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8):69-70.
[9]卢雯韬,秦华.空间句法理论下传统村落空间解析与优化:以贵州黔东南报京村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0(5):26-35.
[10]韩承志,钱双宝.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分析:以桂林市褚村为例[J].住宅科技,2020(6):63-66.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