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开胸手术的麻醉处理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双侧肺部疾病手术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施行双侧分别开胸,一次完成手术7例均治愈。麻醉快速诱导插入Carlen's导管。侧卧位手术,术后仰卧位15分钟,无异常情况再置对侧卧位行另一侧开胸手术,术中保证气道通畅,防止包虫破裂,维持适宜麻醉深度,缩短单肺通气时限,维持循环稳定等,并预防术后心肺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期刊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幅射热甩尾法测痛。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2µg/rat)、苯哌利啶(1µg/rat)、或可乐定(5µg/rat)、甩尾阈略有提高;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或苯哌利啶加可乐定,痛阈明显提高,其程度超过分别注药的相加。大鼠皮下注射小剂量吗啡(1mg/kg)或苯哌利啶(40µg/kg),痛阈提高有限,但皮下注药的同时,蛛网膜下腔注射可乐定(5µg/rat),痛阈明显提高,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因
介绍蛛网膜下腔内植入导管的大白鼠模型的制作和该实验模型在研究脊髓内镇痛作用原理中的应用。将体重约200g的大白鼠在全麻下行腰段椎板切除术,将微导管植入蛛网膜下腔,闭合创口使动物苏醒。通过测量和比较动物在蛛网膜下腔内用药前后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可以对脊健内固有镇痛系统以及外源性药物镇痛作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使用在动物颈、尾安装的两对刺激电极,可以显示药物在脊髓内的节段性作用。
针刺镇痛下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h Wave Lithotripsy,简称ESWL)40例,另20例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作对比。前者镇痛成功率分别为85%(手法运针)和90%(电针),后者为80%。与镇痛有关的并发症,前者仅占12.5%,后者为65%。x2检验P<0.005。作者认为,采用针刺镇痛施行ESWL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等优点。
期刊
40例颈、肩、背部纤维肌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开放法研究芬必得与双氯灭痛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显示两药的镇痛效果相近,芬必得镇痛持续时间及减轻晨僵作用优于双氯灭痛,副作用较少。但对症状较重患者,两组均需追加其它药物才能使症状完全缓解。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