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考评价改编教材习题以作业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来源 :辽宁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的实施目标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要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要有评价功能附带其中.教学中,可改编教材习题,使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切实成为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要研究题目的特点和功能,挖掘教材习题的价值,剖析学生思维,确定教材习题的优化方向,立足各层次学生发展,拓展教材习题的功能.
其他文献
学校美育在国民审美素养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美育的内涵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更要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学校在推进美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立足课程,探索学校美育新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途径,使传统文化与美育课堂的结合系统化、系列化、多维度、可持续,以凸显学习效果,彰显育人价值.
2020年6月,兴城市教育局为了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民生问题,利用公办优质幼儿园集团化的办园思路,将原职专实验幼儿园划分到第一幼儿园,形成了“一园两址”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我园边实践、边思考,不断梳理以公办优质幼儿园为依托,实施“统一+特色”的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期刊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育学生个体的综合素养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也是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客观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主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也持续涌现.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在优化学校育人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有属性,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是独特的,但实践层面上的教学策略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因此有必要依托于生活化教学策略基础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
期刊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我们又走在了送教的路上.一路上,和我们相伴的不仅有生机勃勃的草木,还有特别的他们:热情善良的村委会干部、认真负责的乡村送教老师、心存希望且渴望关怀的父母、笑容天真的学生……rn暖心的话语rn一拿到送教学生名单,我们几个送教老师就开始研究送教路线.怎么走呢?目的地都是偏僻的乡村,有的地址甚至在导航上都搜不到.于是,我们决定先到每个学生所在的村委会了解情况,打听学生的确切住址.村委会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对我们的送教之举大加赞赏,并向我们介绍学生的家庭情况.
期刊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政治学科教学上,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设计多样化的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宏观把握知识,强化感悟和体验,形成个性化的政治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如何做人.”教师教学生,首先应该心中有学生,要爱学生.作为班主任老师,更要做到目中有“学生”“以班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管理都要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期刊
深度学习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学习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好问题”是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为此,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善于设计并捕捉“好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期刊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期刊
量感一般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需要学生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能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还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期刊
中考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和选拔性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疏漏了一些中考试题中考查的知识点,会让学生在中考中失去全面发挥的机会.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这些疏漏的知识点有什么特点,在有限的中考数学复习时间内,在夯实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帮助学生将疏漏的知识点弥补到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