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研发新型卫星太阳翼
8月17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获悉,由该集团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充气展开式太阳翼地面样机总装集成及地面折叠展开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实现“一箭多星”奠定基础。
太阳翼是航天器的供电设备,是航天器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直接关系卫星在轨的有效运行。太阳翼面积越大,其为卫星提供的能源就越多。但受到运载工具有效空间和运载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航天器太阳翼在满足性能要求和发射约束方面遇到了两难。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充气展开式太阳翼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悉,由于采取了充气展开技术,这一新型太阳翼在展开面积、功率与传统太阳翼相同的情况下,重量下降了50%,既满足了卫星所需的能源供给,又有效减轻了整星重量,也更加有助于“一箭多星”发射。
随着卫星互联网星座蓬勃发展,“一箭多星”的运载需求也被更多人所关注。2019年年初,集团跳出传统太阳翼研制的固定思维,尝试采用空间柔性充气驱动技术,打造一款新型太阳翼。项目团队从零开始,海量调研资料,经过几十次的方案讨论和论证,提出了充气展开太阳翼的技术方案,并在刚柔连接密封、柔性动态仿真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功完成10m2充气展开太阳翼原理样机的研制,并先后开展地面折叠压紧力学试验、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多项地面试验,有效验证了充气展开太阳翼的可行性。目前,该新型太阳翼已经开展工程系列产品研制工作,应用于型号任务。
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首获实验验证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设计并实验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退相并擦除”量子信道,并在该量子信道中验证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信道容量是衡量通信信道在噪声环境中通信能力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一个量子信道而言,其信道容量的概念在传输不同种类信息的情况下,有多种表现形式,即经典容量、私密容量和量子容量,量子容量表示信道传输量子信息的能力,并由相干信息的最大值来定义。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人们先后发现量子信道的经典容量和量子容量均具有不可加性。
所谓不可加性就好比一个人的左耳和右耳都听不到声音,但把两只耳朵一起用时,却能够听得十分清楚。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但是要在实验上观测到“不可加”的现象却十分困难。在常见的量子信道中,不可加性的效应十分微弱,难以实验观测。
为了能实际观测到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在实验上构建了一种同时具有“退相”和“擦除”性质的量子信道,即“退相并擦除”量子信道,首次明显且直接地观测到了量子容量中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研究人员搭建了一套具有n次复用能力的量子信道,研究发现,在使用双重和三重复用的信道时,其相干信息与在使用单重复用信道下测得的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值:在单重复用信道下测得相干信息量为零的情况下,双重和三重复用信道下的相干信息依旧存在。这就证明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
该成果对证明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和量子信道容量的测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审稿人评价“该实验研究对信息科学和量子技术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该工作构建了“退相并擦除”信道,为量子信息论的深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8月17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获悉,由该集团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充气展开式太阳翼地面样机总装集成及地面折叠展开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实现“一箭多星”奠定基础。
太阳翼是航天器的供电设备,是航天器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直接关系卫星在轨的有效运行。太阳翼面积越大,其为卫星提供的能源就越多。但受到运载工具有效空间和运载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航天器太阳翼在满足性能要求和发射约束方面遇到了两难。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充气展开式太阳翼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悉,由于采取了充气展开技术,这一新型太阳翼在展开面积、功率与传统太阳翼相同的情况下,重量下降了50%,既满足了卫星所需的能源供给,又有效减轻了整星重量,也更加有助于“一箭多星”发射。
随着卫星互联网星座蓬勃发展,“一箭多星”的运载需求也被更多人所关注。2019年年初,集团跳出传统太阳翼研制的固定思维,尝试采用空间柔性充气驱动技术,打造一款新型太阳翼。项目团队从零开始,海量调研资料,经过几十次的方案讨论和论证,提出了充气展开太阳翼的技术方案,并在刚柔连接密封、柔性动态仿真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功完成10m2充气展开太阳翼原理样机的研制,并先后开展地面折叠压紧力学试验、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多项地面试验,有效验证了充气展开太阳翼的可行性。目前,该新型太阳翼已经开展工程系列产品研制工作,应用于型号任务。

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首获实验验证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设计并实验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退相并擦除”量子信道,并在该量子信道中验证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信道容量是衡量通信信道在噪声环境中通信能力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一个量子信道而言,其信道容量的概念在传输不同种类信息的情况下,有多种表现形式,即经典容量、私密容量和量子容量,量子容量表示信道传输量子信息的能力,并由相干信息的最大值来定义。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人们先后发现量子信道的经典容量和量子容量均具有不可加性。
所谓不可加性就好比一个人的左耳和右耳都听不到声音,但把两只耳朵一起用时,却能够听得十分清楚。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但是要在实验上观测到“不可加”的现象却十分困难。在常见的量子信道中,不可加性的效应十分微弱,难以实验观测。
为了能实际观测到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在实验上构建了一种同时具有“退相”和“擦除”性质的量子信道,即“退相并擦除”量子信道,首次明显且直接地观测到了量子容量中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研究人员搭建了一套具有n次复用能力的量子信道,研究发现,在使用双重和三重复用的信道时,其相干信息与在使用单重复用信道下测得的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值:在单重复用信道下测得相干信息量为零的情况下,双重和三重复用信道下的相干信息依旧存在。这就证明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
该成果对证明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和量子信道容量的测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审稿人评价“该实验研究对信息科学和量子技术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该工作构建了“退相并擦除”信道,为量子信息论的深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