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的光与影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剧《红色的记忆》由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2021年创作演出。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舞台灯光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灯光可以烘托出场景环境、人物形象甚至人物情感。军旅舞蹈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在灯光方面的发展与应用独具特色。

20世纪90年代:与情感相呼应


  20世紀90年代,军旅舞蹈的叙事性较强,多以故事作为舞蹈表演的主线,由一件事或一个生活片段作为编创灵感,要求演员能充分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要求灯光与作品相呼应。当时的军旅舞蹈灯光多以环境光与气氛光为主,最注重整体环境气氛与演员关系的处理,也能与整个舞蹈所呈现出的情感相吻合,演员的情感与灯光相互配合,起到整体情感舞段的转换作用。
  《壮士》可说是20世纪90年代军旅舞蹈的经典之作,通过五名战士和一面战旗,描绘出军人面对生死进退时义无反顾的英雄情结。表演一开始,灯光就与演员的表演密切配合,起初侧流光给予作品沉重的气氛,演员的移动与灯光的切换十分紧密,在舞段开始时,逆光与面光的配合使舞台气氛逐渐推升,结尾时带有浪漫色彩的表演与暗红色顶光、侧流光的配合将整个舞蹈推向高潮,舞蹈与灯光配合得恰如其分。
  带有诙谐气氛的舞蹈作品《士兵假日》也将整体环境描绘得十分到位。暖黄色的灯光使舞蹈一开始就给人温暖的感觉,昏暗的光线描绘出清晨的场景。大舞段灯光大亮将舞蹈气氛不断向上提升,随后的技巧展示灯光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更加凸显演员表演实力。
  20世纪90年代的灯光将场景与气氛相结合,与演员的舞蹈表演相呼应,使得作品完整感更强,进而使舞蹈表达的故事、情感更加到位,也使演员表演更加真实自然,舞蹈作品呈现出的效果非常强烈。

21世纪初:分割舞台空间


  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的军旅舞蹈作品依旧延续气氛光和环境光的应用,对于情感与灯光的相互配合也十分得当,但21世纪初期的舞蹈编排与舞台灯光更注重舞台空间的利用。通过巧妙的编排与灯光的配合可以将舞台分割成两个或者更多空间,这样一来更有利于舞蹈与灯光的空间转换,效果也更为立体,层次也更丰富。舞台空间分割为两个区域,它们各自接收四个方向的光源,无形中分成两大组灯,每一个区域组光中的各方位灯都得到合理安排,进一步区分了舞台空间。
  舞蹈作品《穿越》作为21世纪初期军旅舞蹈的代表作,其本身具有十分强劲的速度感与紧迫感,运用特种兵这一形象与穿越这一主题不断变化与发展,描绘出战士们英勇与意志。舞蹈开始的四组造型由侧流光与其配合,让作品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第一段主要分为十人舞、六人舞、三人舞和主角几个部分,通过灯光的切分将舞台分为两个部分,十人舞与六人舞虽然同时进行,但互不影响,而且空间感更为强烈,侧流灯光的大量使用使得舞台上的人物立体、动作清晰。在抒情段开始将领舞与英雄林运用两个定点光分开,突出了整体的画面感。在副领舞与领舞接触时将光面打满,使整个舞台融为一体。在第三段技巧出现时依然是侧流光作为主体,整体方向感更为强烈。
  舞蹈作品《前人的足迹》旨在表达一种前仆后继的精神。运用白光、蓝光、黄光突出舞台环境与意境的纯净,配合整个场景灯光与演员的表演,演员的肢体动作更为清晰。舞蹈中也大量运用侧流光实现了场景的划分。
  相对《穿越》来讲,《前人的足迹》更加注重空间感,空间感与灯光的配合也使得整个舞蹈清新、俊逸。
  21世纪初舞蹈作品对灯光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对气氛与环境更加具象,对空间应用也有进一步的提升,舞台灯光也逐渐在舞蹈编创与呈现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而对于舞蹈本身来讲,灯光也成为一种舞蹈中空间编排的重要手法。

当代: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灯光是舞蹈表演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灯光显现的效果也成为编导在作品创作中思考的问题。环境光、气氛光以及灯光对于空间分割作用在当代都得到了相对完整的设计与应用,一些舞蹈中还添加了道具以及一些手法使灯光的呈现效果更加真实具体。
  舞蹈作品《红蓝军》作为当今军旅舞蹈的典范,其对灯光的应用可以说是相对全面的,对于灯光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作品开始红军出现时完全由成像灯表现,整齐的动作与单一的灯光创造出潜伏的效果,舞台后区蓝军的三个造型与定点光的相互结合恰当的与红军分割成两个空间,天幕道具的作用使灯光投射出丛林般的效果,加上红蓝相配的暗色调使气氛压抑而凝重,对于环境的描述和气氛的表达可说是十分准确。在红军被发现时的全场灯光亮起使得前面场景的压抑感得以释放,二段结尾时的暗光埋下了伏笔。第三段蓝军的出场应用以动制动的手法,强烈的闪烁灯光加上强而有力的动作将蓝军形象描绘得十分强悍,大量技巧的使用将整个舞蹈气氛上升到一定高度。第四段是完全的空间分割切换,通过成像灯、后场顶光与侧流灯的配合将舞台分割成红蓝两个区域,用全新的手法演绎出红蓝两军的对抗,托举的灯光配合完全将气氛推到定点,并且一直延续到作品结束。结束时的灯光定点也再一次强化红蓝两军的对抗情节,使整个舞蹈更加完美。
  当代军旅舞蹈灯光发展了以往的灯光制作方法,大胆采用了舞台空间分割方法。通过灯光的交错呈现,使舞台空间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舞台灯光在军旅舞蹈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至今,舞蹈与灯光的运用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舞台灯光的不断完善、灯光的全新应用形式也使军旅舞蹈在艺术表达方面得到了更好地推动。两者在相互促进中结合,使得今后军旅舞蹈的表现空间更加广阔,艺术效果更加瑰丽多彩。
其他文献
今年两会期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内,各类政策供给不断优化,6月,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9月,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城“尝鲜”养老理财产品试点;9月,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第三支柱养老正在加速布局。  如何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年轻人会为30年后的“焦虑”买单吗?退休后还能保障原来的生活吗  在我国当前养老保险体系的三个层次
期刊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发展高度关注、格外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坐标、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贯穿着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全省上下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立足省情特征,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  坚持发展“提
期刊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一百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方针和政策,指导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工作。回顾总结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成就与经验,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党领导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十分重视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为赢得革命胜利创造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刊
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第二三届中-美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研讨会将于10月23—26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内容主要包括: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解剖与盆底功能评估,基础尿动力学,膀胱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尿失禁、俞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守和手术治疗进展(子宫托、骶神经刺激、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修补、穹隆脱垂的悬吊与功能改善的选择、生物及合成材料在瓮底重建于术中的应用、补片的适应址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定于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第六届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产科、新生儿科专家介绍围产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进行学术交流。参加本次会议将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现将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征文内容:围产医学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可投稿。(2)征文要求:论文全文(3000字以内)及摘要(500字)各1份。论文稿件请按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观点,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资源紧约束下,中国用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了中国粮。即使在新冠肺
期刊
苗勒管腺肉瘤是一类罕见的肿瘤,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总结了41例苗勒管腺肉瘤,71%起源于子宫,其余部位有卵巢(15%)、盆腔(12%)和宫颈(2%)[1].腺肉瘤由良性或非典型性的腺体成分和肉瘤样间质构成,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的腺纤维瘤和高度恶性的癌肉瘤之间.苗勒管腺肉瘤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临床呈低度恶性,不易远处转移,但复发率高。
期刊
世博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通过博览会,众多科学技术和发明成果走向了日常生活。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被世人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一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但是,致力于推动英国艺术、制造业和商业发展的皇家艺术协会在1836年的一份报告中认为,英国商品的设计不如欧洲大
期刊
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产科医生共同翻译了一篇发表于50年前、具有开创意义的、关于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研究论文,以对论文作者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认可和赞誉。正是这项研究最终促使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技术成为产科领域内最普及的、最安全的一项操作,挽救了成千上万个妇女的生命。该篇经典论文的首个英文译本发表于近期BMJ网站(bmj.com)新闻栏目中,期望文章的作者,两名上海的产科医生:吴源泰和吴成臻,能得到公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