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阳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禽龙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

来源 :地质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述了产自河南汝阳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相互关联的禽龙类9个中前部尾椎椎体化石。由于化石只保存不完整的尾椎部分,其属种难以断定。但它的发现说明,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中,除了植食性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外,也存在大型鸟脚类恐龙——禽龙类。保存的尾椎椎体系列与发现于比利时的早白垩世贝尼萨尔禽龙相比,不论是大小还是形态构造上均极为相似,从而判断这9个连续的尾椎体分别为第7到第15尾椎。进而推断,河南汝阳盆地产出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化石的沉积地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以及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道容积,对有机物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光催化材料是一类具有光催化活性,能在紫外光
采用野外地质点观察、岩相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南侧的朗县白垩纪混杂岩(KL)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乃东-金东-莫洛断裂为界,该断裂南侧具
对石煤钒矿中五氧化二钒测定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五氧化二钒质量分数测定量值可溯源;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23%~3.95%,有证标准物质(CRM)样品验证相对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糖毒性胰腺INS-1E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胰腺INS-1E细胞糖毒性模型,给予虫草素浓度分别为6.125、12.5、25μmol/L处理,用CCK-8细胞技术试剂盒检测虫草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游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而一款游戏的受欢迎程度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其UI界面设计。该文主要以一款手机游戏
高中作为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阶段之一,需要学生在此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掌握好各学科基础知识,为最终的高考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在语文教学阶段,"情景化"诗词学习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