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種游戏活动的过程,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引导幼儿遵守行为规则,对幼儿进行常规意识培养,使其遵循幼儿园常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原则。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将“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将常规教育内容逐渐变成幼儿自主行为活动”作为常规教育目标。如今,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发了各种活动,针对重心不同的课堂,帮助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练习。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常规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容易出现与初衷相违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过分强调秩序,忽略幼儿的自主性
现阶段,在幼儿常规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保证秩序与充分展开活动、活动开展与保证幼儿安全两大冲突点。因此,许多教师为了顺利展开常规教育相关的游戏与活动,保证幼儿自身安全,会对幼儿进行过度管理与过分强调规则秩序。由于幼儿正处在难以控制自己言行和情绪的成长阶段,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往往会跟随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觉来行动,而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强调幼儿要听从指挥,在特定时刻不许动、不许说话等,就会对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带来负面影响。
2.过于重视整体和谐性,忽略个人发展的差异性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而忽略了处于幼儿期的学生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理解,并且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儿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教师教学的内容。为了保持环境的有序性,教师往往会采用模式化的方式教育幼儿,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性差异,所以模式化常规教育在表面上提高了幼儿教师教学的质量,但目前的教育只停留在浅层,并没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限制了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此外,还有部分幼儿园漠视常规教育,对国家幼儿园发展政策不重视或研究不到位,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观念上爱护尊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严师出高徒”,但实际上,这种专制型的严格教育观不适用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幼儿,过度“吓”“管”幼儿,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只有认识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常规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自主行为习惯。如有一个幼儿在教师讲课时突然大声叫喊,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此时教师可以温和地告诉他,可以通过举手或起立等更温和的方式引起教师注意,也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又如有的幼儿挑食,不吃蘑菇,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少到多,慢慢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教师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独特,“月亮不只可以像弯弯的小船,也可以像豆角”。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提高常规教育的效率。
2.重视常规教育多样化,杜绝模式化灌输教育
利用游戏法、家校联合参与法等方法,教师能增加常规教育的趣味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解“洗手洗脸”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作示例,然后分解动作,解释在什么情况下要洗手、洗脸,然后把全班幼儿分成小组,请幼儿选择在不同情境下应该执行的行为,答对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个小红花,然后幼儿可以用小红花与教师换礼物。总之,教师灵活运用幼儿园环境资源,增加户外活动等常规教育,就可以延伸常规教育的内容。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家长资源
言传身教对身心还未健全的幼儿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且幼儿的常规教育并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家长也是影响幼儿自主行为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结语
在处理常规教育规则与自由之间的矛盾时,教师不能将规则等同于束缚,将它们与自由完全对立,而应该重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两者做到辩证统一。另外,教师还应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常规教育,在尊重理解幼儿的同时,提升常规教育的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幼儿园)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将“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将常规教育内容逐渐变成幼儿自主行为活动”作为常规教育目标。如今,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发了各种活动,针对重心不同的课堂,帮助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练习。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常规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容易出现与初衷相违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过分强调秩序,忽略幼儿的自主性
现阶段,在幼儿常规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保证秩序与充分展开活动、活动开展与保证幼儿安全两大冲突点。因此,许多教师为了顺利展开常规教育相关的游戏与活动,保证幼儿自身安全,会对幼儿进行过度管理与过分强调规则秩序。由于幼儿正处在难以控制自己言行和情绪的成长阶段,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往往会跟随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觉来行动,而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强调幼儿要听从指挥,在特定时刻不许动、不许说话等,就会对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带来负面影响。
2.过于重视整体和谐性,忽略个人发展的差异性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而忽略了处于幼儿期的学生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理解,并且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儿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教师教学的内容。为了保持环境的有序性,教师往往会采用模式化的方式教育幼儿,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性差异,所以模式化常规教育在表面上提高了幼儿教师教学的质量,但目前的教育只停留在浅层,并没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限制了幼儿多元化的发展。
此外,还有部分幼儿园漠视常规教育,对国家幼儿园发展政策不重视或研究不到位,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观念上爱护尊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严师出高徒”,但实际上,这种专制型的严格教育观不适用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幼儿,过度“吓”“管”幼儿,会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只有认识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常规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自主行为习惯。如有一个幼儿在教师讲课时突然大声叫喊,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此时教师可以温和地告诉他,可以通过举手或起立等更温和的方式引起教师注意,也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又如有的幼儿挑食,不吃蘑菇,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少到多,慢慢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教师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独特,“月亮不只可以像弯弯的小船,也可以像豆角”。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提高常规教育的效率。
2.重视常规教育多样化,杜绝模式化灌输教育
利用游戏法、家校联合参与法等方法,教师能增加常规教育的趣味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解“洗手洗脸”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作示例,然后分解动作,解释在什么情况下要洗手、洗脸,然后把全班幼儿分成小组,请幼儿选择在不同情境下应该执行的行为,答对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个小红花,然后幼儿可以用小红花与教师换礼物。总之,教师灵活运用幼儿园环境资源,增加户外活动等常规教育,就可以延伸常规教育的内容。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家长资源
言传身教对身心还未健全的幼儿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且幼儿的常规教育并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家长也是影响幼儿自主行为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结语
在处理常规教育规则与自由之间的矛盾时,教师不能将规则等同于束缚,将它们与自由完全对立,而应该重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两者做到辩证统一。另外,教师还应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常规教育,在尊重理解幼儿的同时,提升常规教育的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