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反传统与当下提倡传统文化的关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dan2008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社会各界对五四反传统的争议不断。本文从内在精神追求和重构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五四反传统和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两者具有内在精神追求的一致性,并且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五四;反传统;传统文化;科学;民主;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浪潮,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的热议与批判。五四反传统与现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是水火不容还是息息相关,真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五四反传统与弘扬传统文化都追求科学和民主精神并共同肩负着重构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两者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一、共同的精神追求——科学与民主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统治,列强侵略,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五四新文化运动响应时代号召应运而生。西方先进思想不断被引进,严复《天演论》翻译著作的出版发行更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与此同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苟延残喘,急需一场社会变革来帮助其脱胎换骨。
  五四的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将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文化。五四反传统中所反的是儒家思想中关于纲常礼教和封建制度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余之抨击孔子,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王所雕塑之偶像权威也,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1]因此五四反传统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而是试图消解传统文化中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方面。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秉承科学的态度,坚守民主的精神,摒弃全盘否定传统的偏激行为,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钱玄同曾这样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若有人肯研究孔教与旧文学,鲤理而整治之,这是求之不可得的事。”[2]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五四文化人对传统文化的正确审视并对其进行发掘与整理。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弘扬传统文化,是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在国际上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我们急需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认同,于是传统文化被强势推向历史舞台。但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古,也不是全盘否定西方,更不应该是为了对抗西方而迫切提出的文化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视野中,我们应该以一种流动的、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传统文化,中西合璧,返本开新是我们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开山鼻祖的梁漱溟,也确实承认中国文化必须接受并引进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我们现在所弘扬的传统文化,也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民主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文化,既不是复古,也不是反西,而是汲取两者的精髓,开创出一种新的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五四反传统与弘扬传统文化都秉持着科学与民主的内在精神追求,不全盘否定传统,亦不主张全盘西化;不全盘否定西方,亦不倡导全面复古。都是一种有选择的文化发展,都属于对文化现代性的“新”追求。
  二、重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两者一脉相承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矛头直指儒家思想,但目的却不是消除传统文化而是重建和创造中国新文化。新文化的“新”并不是专指西方文化,而是区别于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而有待去开发创造的一种未来文化。五四先驱们在解构封建专制思想的同时,以实际的行动去关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寻求传统的支持。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先哲当代先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3]我们可以看到五四先驱们所提倡的中西综合观念。传统不能丢,西方要学习,过去不能忽略,努力创造现代,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性。
  但任何历史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五四反传统,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现代性的彻底实现仍旧需要历史的沉淀,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弘扬传统文化正是接过五四反传统手中的接力棒,重新担负起中国文化现代性重建的历史任务。汤一介在1994年《古今中西之争与现代文化的发展》中指出:“真正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中考察,使得中国文化的真精神和时代的要求接轨,这将是中国文化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4]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先生也讲到:“我们将以“中国主体,世界眼光”为宗旨……这种文化主体性的挺立是在和世界文化和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研究的密切沟通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5]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早已不是单纯的文化复归,而是在不断地反省与选择中重建和创构中国文化。
  历史的发展总是如出一辙的相似,在中国文化现代性发展的观念上,五四反传统与弘扬传统文化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五四反传统为文化的现代性发展开辟了方向,而今的弘扬传统文化是对前者承接与再发展,两者在中国文化近现代的发展史上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五四反传统与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精神追求—科学和民主,两者在对于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建构上,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注释:
  [1]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李大钊全集》,第1卷,第82页.
  [2]钱玄同.致周作人[A].鲁迅研究资料:第9辑[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3]任建树等.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新华文摘》1995年第5期第20页.
  [5]陈来主编《清华国学丛书》,总序.
其他文献
提起高考,仿佛每个和我一样正在为前途苦苦打拼的学生都会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早就被人激励过一个无限美好的前景,可脑中却已没有空余的时间仔细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期盼的未来。至于那个遥远朦胧的高考之外,更是无暇顾及。  常常被人这样劝导:你只要度过高中三年,走入大学,一切你现在期待的都会变成现实。这个“诺言”着实有些说服力,却也显得朦胧又遥远,像一个遥不可及又不敢触碰的幻梦。我从未问我自己,高考之外的你
作者简介:王富盛(1988-),男,福建上杭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叶落如风的季节,携一缕情丝系于狮子山下,尘世间的纷扰,红尘中的忙碌,此刻已然抛于九霄,独留一颗纯净之心来细细品味这闹市中难得的一片宁静。  岁月如风,叶如歌,一曲曲飘落的天籁,胜似下凡之仙女,撒娇于大地的胸怀,为我铺就一条满载憧憬与遐思的林间小道,此道通往天上人间,通向无边的自我。  六百年有
本文介绍了国内铝塑复合板行业的发展历史、营销环境和行业现状,并对铝塑复合板产业的结构特点和铝塑复合板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分析说明了造成铝塑复合
作者简介:代成烨(1999.11-),男,河南省郑州市人,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本部)实验班高中二年级六班,班主任李双东老师。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清华园,莘莘学子心之所向。那儿代表着园海之内的教育最高峰,充满了理想与抱负,庄重而又大气。可前一段日子,清华大学官微“清小华”的一则招生微博使其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内容是这样的:“上清华,变成白富美。”并附上了几张清华学霸前
天空是漆黑的,甚至不着一粒星尘。那如墨的暗夜似还很不留情面的压下,压下,直叫人喘不过气来。平日里安静的拉格朗小镇此刻却变作了一座不夜城,但却不仅仅是欢乐的来访——人们哀鸣、哭泣,整日向我主耶稣祷告,人们高喊、愤怒、咒骂着那温和的轭;人们狂笑,作恶,放肆地享受着那平日没有的权力——毕竟,凌晨四点快要到了。  ——现在,无论做什么,我主都会原谅我的。  ——我主?去他妈的主!我告诉你,上帝已经死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母亲王桂秀和父亲张常青(祥京)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连窗户都没有的(人称黑屋)小房子成婚。父母亲的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就在这穷得叮当响的条件下开始了。在父母亲的二人世界里,物质生活条件是乎与自己的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毫无关联。1950年3月25日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我。  我出生之时正是乡村里成立农民协会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劳苦大众当家作主。我父亲作为赤贫代表被乡亲们推举为
沉下心去阅读曹文轩老师的书,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仿佛在彼方凝望曾经,从迷失中寻找自我。  我喜欢去读曹老师的《根鸟》,我喜欢根鸟对于梦想的执着,喜欢那个若隐若现的大峡谷,喜欢最终百合花盛开的彼岸。文中用细腻的文字刻画出了一个少年为了梦想而去追求的故事。他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去追寻,最后他找到紫烟了吗?他找不到那又如何,他追寻的不过是一个未知的梦。看看文中的少年根鸟,我如同看见了那个自己,一个正在一
窗外淅淅沥沥漂着零星小雨,打在窗户上的滴答声像是悄声而快速地嗫嚅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种阴雨天气持续了一整天,思媛很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坐在办公室里浑身湿漉漉地黏,难受。  当时针指向七点,思媛才撑了把格子伞从办公楼里慢慢走出。思媛浑身疲累,可走得很仔细,生怕鞋面上沾上了泥浆,她已经没有气力在回家后洗一双鞋子。  在便利店买了些吃食,思媛走向公交车站等公交,忽而几个中学生骑着单车“咻”地快速驶过,
那年那月山东发水灾,何长奉带着媳妇王氏和年少的儿子何汉章一家三口逃荒要饭途径安徽亳县一个叫马庄的村子。何长奉看到马庄寨门高筑,围村的圈河宽而深,河内外沿长满了圪针树,荆棘树,和不远一颗分布的野蔷薇,是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常年的逃荒总想找个安全的安身之处。于是拿出所有的积蓄求该村的马练总,买了村子一个叫马户的后院两间破草房在此安家落户。说到练总这一称呼要提一下什么是练总,那年月兵荒马乱土匪横行,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