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独特的,教师要尊重差异、珍重独特。在物理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模式差异化,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措施差异化,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评价。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让物理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个体差异;物理教学;差异化;课堂教学;活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个体差异研究最早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今天教学论中所讲的因材施教,其含义与古代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学生是独特的,教师要尊重差异、珍重独特。”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等多种因素之间必然存在着客观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个体差异,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另外,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教师过多或过于偏激训斥,使他们觉得在同学中没地位;一些同学也建立了这是一位差生的概念,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也不敢发言,这样的情况一多课堂就变的沉闷,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1、教学目标差异化。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它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同一班级的同学教学目标有共同的方面,这是班级授课的基础。但学生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离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差距。要重视对这批学生的观察,应尽可能弄清楚他们每个人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要求和数量,尽可能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学习的果子。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要求注意层次性,把课标要求具体化,教材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同时适度地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讲到“磁现象”时,我详细介绍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磁浮原理及运动原理,提高了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材的安排,如内容、数量、难度、步子大小、内在逻辑、次序、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生对各因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对学习困难学生、对内容有所选择,删去不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或练习,适当增补直观的、联系实际的内容,调整学习的步幅、次序和学习难度,并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障碍,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学具。
3、教学模式差异化。模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合作教学、伙伴教学为辅的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扬长避短、发掘潜能、互相促进。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指导下,发展所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即不能弃个别后进生于不顾、又不能为后进生而丢掉了整体。
4、教学方法差异化。“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化、灵活性、适切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原有认知基础,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对哪些学生采用哪种方法教学,都要体现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俗话说得好:“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关键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人的教学方法。
5、教学措施差异化。(1)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关注个体差异。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一些基础题,选做题是一些综合题和挑战题。(2)课堂提问分层设计-----考虑学生差异。课堂提问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提高,通常,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往往被反应较快的学生捷足先登,反应慢的学生总是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旁观者。我在课堂上,常常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获。(3)课堂教学分层评价——承认学生差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4)课堂教学过程——利用差异资源。学生面对教师说“这个我也会”那教师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装作没有听到,继续教学,还是一句表扬“哦,你连这个都知道了”,然后言归正传,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呢?都不是!这恰恰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良机,先表扬了学生的“先见之明”,然后调整原先准备好的教案,让学生来唱主角,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试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对学生认知基础的了解,仅仅从知识的逻辑关系去寻找学生认知的起点那么难免会面临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而不知所措,也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及师生关系的失和。事实上,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不是一张白纸。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可接触的知识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教师传授,还有其他的途径,诸如:课外书,上网,与同学的交谈和家长的辅导。正是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各不相同,才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对此教师是忽视、限制,还是尊重、利用这些差异呢?新课程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
在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示才华,改变物理课堂沉闷的现状,让物理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峰,林钦.对物理学习评价的把握[J].福建教育,2008,(06).
[2]经本合,周智良.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物理教学探讨,2006,(9).
[3]胡杨城.师生角色互置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福建教育,2007,(12).
[4]吴炳祥.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J].物理教学,2003,(6).
关键词:个体差异;物理教学;差异化;课堂教学;活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个体差异研究最早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今天教学论中所讲的因材施教,其含义与古代的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学生是独特的,教师要尊重差异、珍重独特。”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等多种因素之间必然存在着客观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个体差异,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另外,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教师过多或过于偏激训斥,使他们觉得在同学中没地位;一些同学也建立了这是一位差生的概念,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也不敢发言,这样的情况一多课堂就变的沉闷,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1、教学目标差异化。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它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同一班级的同学教学目标有共同的方面,这是班级授课的基础。但学生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离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差距。要重视对这批学生的观察,应尽可能弄清楚他们每个人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减少作业要求和数量,尽可能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学习的果子。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要求注意层次性,把课标要求具体化,教材内容明朗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同时适度地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讲到“磁现象”时,我详细介绍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磁浮原理及运动原理,提高了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材的安排,如内容、数量、难度、步子大小、内在逻辑、次序、速度等等都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生对各因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对学习困难学生、对内容有所选择,删去不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或练习,适当增补直观的、联系实际的内容,调整学习的步幅、次序和学习难度,并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障碍,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学具。
3、教学模式差异化。模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合作教学、伙伴教学为辅的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兼顾差异、扬长避短、发掘潜能、互相促进。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指导下,发展所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即不能弃个别后进生于不顾、又不能为后进生而丢掉了整体。
4、教学方法差异化。“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化、灵活性、适切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原有认知基础,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对哪些学生采用哪种方法教学,都要体现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俗话说得好:“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关键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人的教学方法。
5、教学措施差异化。(1)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关注个体差异。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一些基础题,选做题是一些综合题和挑战题。(2)课堂提问分层设计-----考虑学生差异。课堂提问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提高,通常,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往往被反应较快的学生捷足先登,反应慢的学生总是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旁观者。我在课堂上,常常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获。(3)课堂教学分层评价——承认学生差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4)课堂教学过程——利用差异资源。学生面对教师说“这个我也会”那教师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装作没有听到,继续教学,还是一句表扬“哦,你连这个都知道了”,然后言归正传,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呢?都不是!这恰恰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良机,先表扬了学生的“先见之明”,然后调整原先准备好的教案,让学生来唱主角,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试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对学生认知基础的了解,仅仅从知识的逻辑关系去寻找学生认知的起点那么难免会面临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而不知所措,也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及师生关系的失和。事实上,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不是一张白纸。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可接触的知识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教师传授,还有其他的途径,诸如:课外书,上网,与同学的交谈和家长的辅导。正是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各不相同,才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对此教师是忽视、限制,还是尊重、利用这些差异呢?新课程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
在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示才华,改变物理课堂沉闷的现状,让物理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峰,林钦.对物理学习评价的把握[J].福建教育,2008,(06).
[2]经本合,周智良.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物理教学探讨,2006,(9).
[3]胡杨城.师生角色互置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福建教育,2007,(12).
[4]吴炳祥.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J].物理教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