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代谢手术对身体成分构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对身体成分构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66例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2例,女24例;年龄为(40±11)岁,年龄范围为17~63岁。66例患者中,27例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设为LSG组;39例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设为LRYGB组。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身体成分构成指标。观察指标:(1)术前和术后6个月人体测量学参数、糖脂代谢指标、体脂质量百分比(BF%)、Android区BF%与Gynoid区BF%比值(A/G比值)变化情况。(2)术前和术后6个月全身和局部身体成分变化情况。(3)BF%与人体测量学参数、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再住院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6个月身体成分变化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基线一致)或协方差分析(基线不一致)。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双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

(1)术前和术后6个月人体测量学参数、糖脂代谢指标、BF%和A/G比值变化情况:LSG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身BF%、手臂BF%、腿部BF%、躯干BF%、Android区BF%、Gynoid区BF%、A/G比值分别为(102±17)kg、(37±5)kg/m2、(118±14)cm、1.01±0.06、(94±14)mmHg(1 mmHg=0.133 kPa)、(137±15)mmHg、(8.1±4.2)mmol/L、7.3%±2.4%、(1.11±0.26)mmol/L、2.14 mmol/L(1.73 mmol/L,2.59 mmol/L)、40%±6%、46%±10%、36%±8%、42%±6%、45%±6%、37%±7%、1.23±0.18和(82±15)kg、(29±4)kg/m2、(101±13)cm、0.95±0.08、(76±10)mmHg、(118±16)mmHg、(7.2±1.2)mmol/L、5.4%±0.8%、(1.26±0.32)mmol/L、1.21 mmol/L(0.88 mmol/L,1.55 mmol/L)、36%±8%、41%±9%、34%±10%、38%±8%、41%±8%、35%±10%、1.20±0.17,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Gynoid区BF%、A/G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03,1.730,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上述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8,13.283,9.013,3.804,6.031,6.226,2.393,4.287,-2.900,3.193,2.932,5.198,2.167,3.357,3.116,P<0.05)。LRYG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身BF%、手臂BF%、腿部BF%、躯干BF%、Android区BF%、Gynoid区BF%、A/G比值分别为(80±12)kg、(28±4)kg/m2、(98±9)cm、0.96±0.05、(85±10)mmHg、(134±17)mmHg、(8.6±2.8)mmol/L、8.3%±1.7%、(1.13±0.26)mmol/L、2.06 mmol/L(1.15 mmol/L,3.30 mmol/L)、30%±8%、29%±11%、23%±9%、37%±7%、40%±7%、29%±8%、1.42±0.26和(69±9)kg、(24±3)kg/m2、(91±8)cm、0.93±0.05、(80±9)mmHg、(129±18)mmHg、(7.4±1.8)mmol/L、7.0%±1.5%、(1.18±0.29)mmol/L、1.29 mmol/L(0.85 mmol/L,2.02 mmol/L)、25%±8%、23%±12%、20%±9%、29%±9%、32%±10%、25%±9%、1.29±0.25,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33,-1.073,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上述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25,10.200,7.129,2.887,2.805,2.517,3.699,2.608,7.997,8.018,6.029,8.342,8.069,5.813,6.391,P<0.05)。LSG组和LRYGB组患者术后6个月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躯干BF%、Android区BF%、A/G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408,t组间=2.641,F组间=20.673,5.140,5.735,4.714,P<0.05)。(2)术前和术后6个月全身和局部身体成分变化情况:LSG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全身脂肪质量、全身肌肉质量、全身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38.74±9.68)kg、(57.71±11.62)kg、(60.14±11.95)kg和(26.64±8.29)kg、(48.65±13.80)kg、(51.00±14.27)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6,5.413,5.315,P<0.05);手臂脂肪质量、手臂肌肉质量、手臂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5.19±1.67)kg、(5.78±1.58)kg、(6.10±1.64)kg和(3.73±1.19)kg、(5.10±1.53)kg、(5.43±1.57)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64、5.405、5.363,P<0.05);腿部肌肉质量、腿部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19.05±4.19)kg、(19.93±4.35)kg和(15.93±4.71)kg、(16.81±4.87)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3,5.568,P<0.05);躯干脂肪质量、躯干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21.93±4.90)kg、(29.70±5.94)kg和(14.69±4.79)kg、(24.78±7.02)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03,5.421,P<0.05);Android区脂肪质量、Android区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4.16±1.19)kg、(5.01±1.12)kg和(2.57±0.90)kg、(3.83±1.20)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88,7.637,P<0.05);Gynoid区脂肪质量、Gynoid区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5.51±1.42)kg、(9.27±1.86)kg和(3.85±1.16)kg、(7.65±2.31)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1,5.672,P<0.05);骨骼肌指数分别为(8.86±1.38)kg/m2和(7.49±1.71)kg/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4,P<0.05)。LRYG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全身脂肪质量、全身肌肉质量、全身骨矿盐含量、全身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23.58±7.80)kg、(51.76±8.35)kg、(2.55±0.48)kg、(54.31±8.63)kg和(16.88±6.86)kg、(49.41±7.70)kg、(2.47±0.50)kg、(51.88±8.05)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01,3.974,4.354,4.075,P<0.05);手臂脂肪质量分别为(2.72±2.37)kg和(1.73±1.02)k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0,P<0.05);腿部脂肪质量、腿部肌肉质量、腿部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5.21±2.46)kg、(16.68±3.50)kg、(17.60±3.66)kg和(4.01±2.12)kg、(15.63±2.90)kg、(16.54±3.05)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2,3.372,3.319,P<0.05);躯干脂肪质量分别为(14.87±4.11)kg和(10.38±4.00)k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5);Android区脂肪质量、Android区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2.61±0.86)kg、(3.96±0.87)kg和(1.81±0.79)kg、(3.78±0.67)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32,2.153,P<0.05);Gynoid区脂肪质量、Gynoid区非脂肪组织质量分别为(3.14±1.17)kg、(7.89±1.58)kg和(2.44±0.96)kg、(7.43±1.26)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12,3.207,P<0.05);骨骼肌指数分别为(8.04±1.22)kg/m2和(7.43±1.13)kg/m2,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3,P<0.05)。LSG组和LRYGB组患者术后6个月全身肌肉质量、全身非脂肪组织质量、手臂脂肪质量、腿部肌肉质量、腿部非脂肪组织质量、躯干非脂肪质量、Android区非脂肪组织质量、Gynoid区非脂肪组织质量和骨骼肌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846,13.614,23.696,7.100,7.127,15.243,16.921,8.625,5.497,P<0.05)。(3)BF%与人体测量学参数、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66例患者全身BF%与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r=0.405,0.663,0.625,0.331,P<0.05);手臂BF%与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r=0.432,0.682,0.639,0.309,P<0.05);腿部BF%与体质量、BMI、腰围呈正相关(r=0.366,0.646,0.564,P<0.05);躯干BF%与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r=0.332,0.560,0.554,0.335,P<0.05);Android区BF%与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r=0.327,0.537,0.543,0.336,P<0.05);Gynoid区BF%与BMI、腰围呈正相关(r=0.561,0.488,P<0.05),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491,P<0.05);A/G比值与BMI呈负相关(r=-0.334,P<0.05),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506,P<0.05);骨骼肌指数与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r=0.757,0.641,0.609,0.519,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369,P<0.05)。(4)随访情况: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

结论

LSG和LRYGB均显著改变身体成分构成。LRYGB在降低躯干BF%和Android区BF%方面优于LSG。两种手术方式改变脂肪质量和骨矿盐含量的效果相似,LSG导致更显著的全身肌肉质量下降,LRYGB导致更显著的腿部肌肉质量和骨骼肌指数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侧侧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85例患者中,4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设为半端端吻合组;39例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中肝中静脉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ALPPS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或多发病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6例;年龄为(44±9)岁,年龄范围为26~64岁。患者术前均行腹上区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以1.5 mm薄层图像数
目的探讨倒刺缝线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加固吻合口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1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2例,女93例;年龄为(62.3±0.7)岁,年龄范围为20~75岁。215例患者中,86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倒刺缝线缝合吻合口,设为倒刺缝线组;12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吻合口
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始于2000年,历经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飞速发展的转变。笔者就中国20年来发表减重代谢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机构来源、发表期刊、文献类型、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减重手术实现了以胃旁路术和胃束带术为主导向以胃旁路术和袖状胃切除术为主导的转变,修正手术和肠道菌群是近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但中国腹腔镜减重代谢外科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多
随着腹腔镜设备光学技术的发展,手术画面的质量获得较大提高,从而推动了日本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质量迅速提高。2017年《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中国和日本的胃肠外科学专家成功举办"4K时代中日胃肠微创手术标准解读交流会",希望通过会议交流、推广、普及中国与日本在腹腔镜胃肠微创手术领域的医疗技术。通过参加会议,笔者团队展示4K腹腔镜保留自主神经的胃肠肿瘤根治术等手术方式,介绍日本内镜外科学会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肥胖症合并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4例;年龄为(39±10)岁,年龄范围为20~56岁。74例患者均行LS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肥胖症指标与OSAS指标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胃肠胰最为常见。对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诊断时已有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手术的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治疗等,近年来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又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减重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全世界减重代谢外科医师的不断验证与改进,减重手术现已被认定为治疗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金标准"。减重代谢外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经典手术方式。同时,新的减重手术方式不断出现,其中基于袖状胃切除术的附加手术成为研究热点。减重代谢外科医师应在临床应用各种新减重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客观准确、实事求是,通过批判吸收不断前行。笔者探讨减重代谢外科新手术方式对学
减重代谢外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种手术方式不断出现,设计理念包括缩短有效小肠长度减少营养吸收、缩小有效胃容积减少摄食量以及缩短有效小肠长度联合缩小有效胃容积。绝大多数的手术方式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临床结局不佳而被淘汰,尤其是单纯缩短小肠有效长度的手术方式。一种新手术方式可否成为推荐的标准手术方式,需要经过临床前论证和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试验、临床推广和正式推荐4个阶段,并在各阶段不断收集实验和临床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根据巴塞罗那标准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干预方式为MMF(0.75~1.5 g/d)联合UDCA(13~15 mg·kg-1·d-1)治疗,观察期为至少12个月。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