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对信息化管理的持续加大,整个社会的管理对信息化的依存度也在加大。政府信息化管理的力度和建设也逐年在加大。譬如我们熟悉的“金税”工程、“金财”工程、“金质”工程等信息化管理工程。
“金质工程”,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信息化工程,它旨在改变目前我国质检系统信息化比较落后的局面,加大打假治劣的力度,提高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的效率。“金质工程”是“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的“12金”工程之一,山东“金质工程”作为国家“金质工程”的试点项目,它的启动对于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搞好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全省质检部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建设成统一协调、快速反应的执法队伍,加大为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力度,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询服务,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实现山东质检系统执法电子化、信息化,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增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山东“金质工程”作为山东省“阳光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山东省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提高整个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对各个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监察,减少不良产品在的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02年开始整合了山东省各级质监系统的人力、物力按照不同的分工和管理要求开展了规模庞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是在原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导部门业务人员提出需求,进行需求调研,基于业务流程规范系统各个模块的业务,进行业务建模。针对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的要求,从软件开发角度,研究了利用MVC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的方法。在现有WEB应用技术的前提下,采用了先进的J2EE框架结构设计,将系统分为最底层的数据层,中间的业务逻辑层和最上层的用户界面层,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多层的体系结构给系统提供了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在表示层,系统支持用户浏览器应用的HTTP和HTTPS协议的访问;在应用层,IBM强大的Websphere应用服务器提供业务应用可靠的运行环境。在数据层,Oracle数据库提供最稳定和安全的服务。借助先进的框架技术,实现WEB应用的快速开发。同时利用XML实现了特种设备管理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了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质量技术作为政府的管理机构在组织部门设置上跟政府的行政层级划分是一致的,在地方省份中得划分依次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级市得质量技术监督局、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业务管理上采用的是垂直的业务管理方式,涉及到的行政审批的管理业务也是按照不同的层级进行审批的。
(1) 山东金质工程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特种设备工作动态管理、设备动态管理、生产单位动态管理、检验检测中介机构动态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检验工作动态管理、事故动态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监督监察等业务的办理等8个方面的动态即时信息。目前,山东省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已采集设备信息24.5万多条,生产单位3100多家,各类机构650多家,人员10万多人,出具检验报告61000多份,共进行了120多万次数据修改,保证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精细化、长效化。
整个系统依托覆盖质量技术监督计算机网络,以特种设备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可视化表单管理、可视化流程管理、工作流引擎、统一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监控日志系统、消息服务、应用程序管理、WEB打印、信息交换平台为应用支撑,以统一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为保障,实现行政审批、监督监察等各业务的办理以及对监察工作、设备、生产单位、机构、人员、事故、检验等各方面的动态监管。
(2) 本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多层数据分布式应用系统,基于纯Java、依照J2EE架构开发。数据库及应用系统集中部署,异地客户端及其它应用使用浏览器访问。强大的系统定制能力,提供多种定义工具,方便用户快速定义、调整系统,适应网上审批系统各种变化。该系统用有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以使我们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中,体系结构灵活,符合Internet环境下客户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三层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下进行公文、电子邮件传输更加易于管理,易于共享和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这是系统能够在未来环境继续发挥作用的基本需求。
(3) 山东省金质工程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确立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合理可行,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的要求。建立了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监察网络和实时反映安全状况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了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使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该系统符合金质工程规划要求,系统设计先进、科学合理,但应进一步拓展系统的统计、分析、比较等功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加强系统数据关联性。
特种设备管理中涉及到系统的组织机构涉及到了省、市、县三层组织机构的划分。现有的职责分工如下:锅炉处人员分为处长、副处长、锅炉主管、压力容器主管、压力管道主管、电梯主管、起重机械主管、客运索道主管、游乐设施主管、检验主管、人员考核主管、事故处理主管、综合主管。
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
系统基于B/S架构,将特种设备系统的所有业务融入到该信息系统中,具体针对安装、改造、维修告知流程、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登记流程、特种设备检验使用流程、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流程、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处理管理)流程、隐患设备监督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功能实现,将设备动态管理子系统已采集的设备信息24.5万多条提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来处理,使其具备技术先进、容量大、扩展灵活、处理和存储能力强、实时性和可维护性好、安全可靠性高、操作使用方便等特点。本系统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1) 完全采用B/S结构,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
(2) 采用纯JAVA技术,基于J2EE的三层框架结构,配置灵活、自由组装、性能稳定。
(3) 基本模块功能完整,全面覆盖了特种设备各业务,包括各动态数据管理及监察、事故、检验、培训、资料、报表、分析、考核等各项功能。
(4) 从整体上对各业务进行分析融合,实现了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5) 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真正的实时动态数据更新,避免了数据失真。特种设备各业务对象如设备、生产单位、人员、检验机构等动态数据可以实时更新,也可以定时更新,配置灵活。
(6) 采取了平台化策略,自主开发了GWP平台,主要用于业务流程及业务表格的图形化订制,所有订制全部在浏览器上实现,有效克服了需求变更带来的系统不稳定及变更的低效率。
(7) 集成了检验软件,做到了和检验系统的无缝链接。
(8) 集成了信息交换平台,开放标准接口,可以实现与局内其它系统如OA、人事、财务等系统的有效融合,方便、及时地上报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提供的各类数据。
(9) 强大、高效的浏览器下的打印功能,可以精确打印各类报表及证书,所见即所得。
(10) 应用系统备有数据字典,常用标准词语一次性输入,再用时就可以点选。
(11) 注重用户的二次开发,结合系统的基本模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建设符合用户具体业务需求有特色的应用系统。
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建立了高效的数据输入渠道,实现了各级的动态信息联网、信息共享,基础数据即时更新,动态掌握设备变化情况,并在实施动态数据更新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科学的预警系统,设立特种设备检验期、监察意见书整改有效期、许可证有效期、行政审批期限等自动报警,提示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执法水平。
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有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以使我们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中,体系结构灵活,符合Internet环境下“客户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三层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下进行公文、电子邮件传输更加易于管理,易于共享和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这是系统能够在未来环境继续发挥作用的基本需求。
政府信息化需求发展现状
(1)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的过程,信息化的目标是形成新型政务管理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电子政务,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大大提高。我国政府信息化经过早期推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及上世纪末的政府上网工程等发展阶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通过推行电子政务逐步实现政府信息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政府信息化是构建精简高效、规范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是行政管理制度革命化和现代化的催化剂。然而,政府信息化是一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前提,须合理进行人员组织、经费投入、物资调配并涉及资源整合、观念更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怎样的管理机制来实施这项系统工程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国内外政府信息化管理差异的比较
①CIO的产生与职责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首席信息主管,是一个组织(企业或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包含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组织的目标。CIO在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占有一席之地,在“一把手”的领导下,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
②政府信息化需要CIO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CIO在企业和政府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我们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便有效地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近年来,我国一些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尤其是实行了CEO制度的企业,也在试行着自己的CIO制度,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在政府部门,CIO的设立和相应制度的建立似乎尚处于理论呼吁阶段。然而,在目前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接“WTO”的挑战,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迫切要求面前,有必要将CIO制度或CIO理念尽快在政府部门加以推行,以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③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体现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投资分散和投资效益低下、固守传统工作方式,忽视业务流程优化和规范化、重开发,轻应用和人才匮乏和冗员充斥五个方面。
该系统的实施的对质检工作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加强了对各个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监察,减少了不良产品在的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从而大大提高整个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整个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管理水平,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规模庞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特种设备管理是质量监督局的一项重要的业务内容,特种设备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只有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特种设备,预防事故的发生才是管理特种设备的需要。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其影响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作者单位 山东省纤维检验局)
“金质工程”,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信息化工程,它旨在改变目前我国质检系统信息化比较落后的局面,加大打假治劣的力度,提高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的效率。“金质工程”是“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的“12金”工程之一,山东“金质工程”作为国家“金质工程”的试点项目,它的启动对于全国质检系统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搞好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全省质检部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建设成统一协调、快速反应的执法队伍,加大为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力度,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询服务,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实现山东质检系统执法电子化、信息化,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增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山东“金质工程”作为山东省“阳光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山东省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提高整个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对各个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监察,减少不良产品在的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02年开始整合了山东省各级质监系统的人力、物力按照不同的分工和管理要求开展了规模庞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是在原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导部门业务人员提出需求,进行需求调研,基于业务流程规范系统各个模块的业务,进行业务建模。针对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的要求,从软件开发角度,研究了利用MVC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的方法。在现有WEB应用技术的前提下,采用了先进的J2EE框架结构设计,将系统分为最底层的数据层,中间的业务逻辑层和最上层的用户界面层,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多层的体系结构给系统提供了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在表示层,系统支持用户浏览器应用的HTTP和HTTPS协议的访问;在应用层,IBM强大的Websphere应用服务器提供业务应用可靠的运行环境。在数据层,Oracle数据库提供最稳定和安全的服务。借助先进的框架技术,实现WEB应用的快速开发。同时利用XML实现了特种设备管理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了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质量技术作为政府的管理机构在组织部门设置上跟政府的行政层级划分是一致的,在地方省份中得划分依次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级市得质量技术监督局、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业务管理上采用的是垂直的业务管理方式,涉及到的行政审批的管理业务也是按照不同的层级进行审批的。
(1) 山东金质工程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特种设备工作动态管理、设备动态管理、生产单位动态管理、检验检测中介机构动态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检验工作动态管理、事故动态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监督监察等业务的办理等8个方面的动态即时信息。目前,山东省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已采集设备信息24.5万多条,生产单位3100多家,各类机构650多家,人员10万多人,出具检验报告61000多份,共进行了120多万次数据修改,保证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精细化、长效化。
整个系统依托覆盖质量技术监督计算机网络,以特种设备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可视化表单管理、可视化流程管理、工作流引擎、统一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监控日志系统、消息服务、应用程序管理、WEB打印、信息交换平台为应用支撑,以统一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为保障,实现行政审批、监督监察等各业务的办理以及对监察工作、设备、生产单位、机构、人员、事故、检验等各方面的动态监管。
(2) 本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多层数据分布式应用系统,基于纯Java、依照J2EE架构开发。数据库及应用系统集中部署,异地客户端及其它应用使用浏览器访问。强大的系统定制能力,提供多种定义工具,方便用户快速定义、调整系统,适应网上审批系统各种变化。该系统用有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以使我们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中,体系结构灵活,符合Internet环境下客户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三层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下进行公文、电子邮件传输更加易于管理,易于共享和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这是系统能够在未来环境继续发挥作用的基本需求。
(3) 山东省金质工程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确立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合理可行,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的要求。建立了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监察网络和实时反映安全状况的信息化网络,实现了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使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该系统符合金质工程规划要求,系统设计先进、科学合理,但应进一步拓展系统的统计、分析、比较等功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加强系统数据关联性。
特种设备管理中涉及到系统的组织机构涉及到了省、市、县三层组织机构的划分。现有的职责分工如下:锅炉处人员分为处长、副处长、锅炉主管、压力容器主管、压力管道主管、电梯主管、起重机械主管、客运索道主管、游乐设施主管、检验主管、人员考核主管、事故处理主管、综合主管。
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
系统基于B/S架构,将特种设备系统的所有业务融入到该信息系统中,具体针对安装、改造、维修告知流程、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登记流程、特种设备检验使用流程、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流程、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处理管理)流程、隐患设备监督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功能实现,将设备动态管理子系统已采集的设备信息24.5万多条提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来处理,使其具备技术先进、容量大、扩展灵活、处理和存储能力强、实时性和可维护性好、安全可靠性高、操作使用方便等特点。本系统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1) 完全采用B/S结构,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
(2) 采用纯JAVA技术,基于J2EE的三层框架结构,配置灵活、自由组装、性能稳定。
(3) 基本模块功能完整,全面覆盖了特种设备各业务,包括各动态数据管理及监察、事故、检验、培训、资料、报表、分析、考核等各项功能。
(4) 从整体上对各业务进行分析融合,实现了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5) 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真正的实时动态数据更新,避免了数据失真。特种设备各业务对象如设备、生产单位、人员、检验机构等动态数据可以实时更新,也可以定时更新,配置灵活。
(6) 采取了平台化策略,自主开发了GWP平台,主要用于业务流程及业务表格的图形化订制,所有订制全部在浏览器上实现,有效克服了需求变更带来的系统不稳定及变更的低效率。
(7) 集成了检验软件,做到了和检验系统的无缝链接。
(8) 集成了信息交换平台,开放标准接口,可以实现与局内其它系统如OA、人事、财务等系统的有效融合,方便、及时地上报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提供的各类数据。
(9) 强大、高效的浏览器下的打印功能,可以精确打印各类报表及证书,所见即所得。
(10) 应用系统备有数据字典,常用标准词语一次性输入,再用时就可以点选。
(11) 注重用户的二次开发,结合系统的基本模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建设符合用户具体业务需求有特色的应用系统。
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建立了高效的数据输入渠道,实现了各级的动态信息联网、信息共享,基础数据即时更新,动态掌握设备变化情况,并在实施动态数据更新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科学的预警系统,设立特种设备检验期、监察意见书整改有效期、许可证有效期、行政审批期限等自动报警,提示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执法水平。
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有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以使我们在相对单一的环境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中,体系结构灵活,符合Internet环境下“客户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三层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下进行公文、电子邮件传输更加易于管理,易于共享和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这是系统能够在未来环境继续发挥作用的基本需求。
政府信息化需求发展现状
(1) 政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的过程,信息化的目标是形成新型政务管理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电子政务,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大大提高。我国政府信息化经过早期推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及上世纪末的政府上网工程等发展阶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通过推行电子政务逐步实现政府信息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政府信息化是构建精简高效、规范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是行政管理制度革命化和现代化的催化剂。然而,政府信息化是一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前提,须合理进行人员组织、经费投入、物资调配并涉及资源整合、观念更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怎样的管理机制来实施这项系统工程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国内外政府信息化管理差异的比较
①CIO的产生与职责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首席信息主管,是一个组织(企业或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包含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组织的目标。CIO在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占有一席之地,在“一把手”的领导下,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
②政府信息化需要CIO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CIO在企业和政府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我们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便有效地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近年来,我国一些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尤其是实行了CEO制度的企业,也在试行着自己的CIO制度,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在政府部门,CIO的设立和相应制度的建立似乎尚处于理论呼吁阶段。然而,在目前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接“WTO”的挑战,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迫切要求面前,有必要将CIO制度或CIO理念尽快在政府部门加以推行,以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③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体现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投资分散和投资效益低下、固守传统工作方式,忽视业务流程优化和规范化、重开发,轻应用和人才匮乏和冗员充斥五个方面。
该系统的实施的对质检工作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加强了对各个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监察,减少了不良产品在的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对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从而大大提高整个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整个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管理水平,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规模庞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特种设备管理是质量监督局的一项重要的业务内容,特种设备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只有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特种设备,预防事故的发生才是管理特种设备的需要。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已把信息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谋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其影响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作者单位 山东省纤维检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