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讨论如何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和必要。本文指出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检测机构重复并存、检测标准不完善,缺乏高技术检测人员等,同时提出了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重复化、检测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标准的混乱已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效力的发挥。因此寻求解决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多个检测机构体系并存
一方面,由于众多的检测机构分布在不同地区、分属于不同部门,从而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普遍,各部门都在逐年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相同或相近的检测设备,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各检测机构为完成条块监督任务,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检验机构建设,拥有了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备,但机构间相互交流不多,缺乏有效的合作,各自执法,且硬件设备基本雷同,造成浪费,而一些重要检验项目因无检测设备支持而无法开展。多个检测机构并存导致重复检测、交叉检测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现有资源的浪费。
1.2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不完善
标准是生产的准则与约束。良好的标准及其制定是产生合格产品质量之前提。目前我国的一些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还不完善,我国的标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质检、卫生、农业等部门往往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检测的结果比较独立,只在本部门、本系统内互认,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共享和互认机制。这就容易造成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的情况。
1.3各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良莠不齐
从检测水平上看,省部级以上的检测机构设施先进、技术能力强,检测的效率和水平比较高。地级市以下特别是县级的检测机构设施落后、技术能力弱,检测的水平比较低。同时,级别高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快,级别低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慢。
从部门分布看,检验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农业、质检、卫生等部门,极少数分布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几乎没有其他部门和中介机构介入,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检测水平不高。
从地域分布看,现有的检测机构绝大多数在城市,而有些偏远县区检验检测机构则几乎是空白。市级以下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特别是县级检验检测机构虽然数量多,但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专业人才缺乏,开展检测的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能力弱,基层检测能力低,已经直接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
1.4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是一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然而长期以来从事食品检验检测人员没有一定的资质要求,造成了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直接导致开展的检测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缺乏法定性和权威性
2、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对策措施
2.1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在设置机构时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结合区域发展水平,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当考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结构上,在全国形成以国家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顶尖,以省部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龙头,以市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食品检测机构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另外,实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从工作计划、部门分工、项目安排、经费分配、样品抽采、方法确定、结果分析、资料汇总、信息发布的统一管理,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形成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有序的检测机制和体制,有效避免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等现象。
2.2统一检测标准,规范检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应根据食品国际贸易发展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分工合理、职能明确、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人员匹配、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通过统一检测标准,解决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矛盾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定位不合理的问题;对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清理,凡与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相矛盾,或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企业产品标准一律取消备案,逐步建立重点突出,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定位准确的统一检测标準,规范检验方法。
2.3增加检验检测投入
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要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落实设施、仪器、科研等各项经费以及人员编制。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大对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采取以县级财政为主,国家、省、市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4提高企业自我检测能力。
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对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行业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企业应变被动抽检到主动自检,充分发挥食品企业自主检测的积极性。我国现有的检验检测体系以政府机构为主,今后应注意加强企业自检和以行业检测为代表的中介机构检测。积极加强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的培训,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以帮助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工作重心,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实施“人才强检、科技兴检”战略,全面提升食品检验的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5建立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队伍,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保证。食品检测机构要采取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人才,加速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引进高科技人才的步伐。同时,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养,设立继续教育基金,鼓励业务人员以委培、半脱产或自学等方式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支持业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会和业务培训,及时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最新动态,掌握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
3、结束语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持,只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到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消费者才能提高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但是,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广大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芳芳;秦智伟;周秀艳;;低农药残留量的黄瓜种质资源筛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梁立娟;李乾坤;杨秀娟;;基于实验室草莓样品的农药残留状况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颜振敏;吴艳兵;李广领;王建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重复化、检测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标准的混乱已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效力的发挥。因此寻求解决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多个检测机构体系并存
一方面,由于众多的检测机构分布在不同地区、分属于不同部门,从而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普遍,各部门都在逐年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相同或相近的检测设备,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各检测机构为完成条块监督任务,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于检验机构建设,拥有了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备,但机构间相互交流不多,缺乏有效的合作,各自执法,且硬件设备基本雷同,造成浪费,而一些重要检验项目因无检测设备支持而无法开展。多个检测机构并存导致重复检测、交叉检测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现有资源的浪费。
1.2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不完善
标准是生产的准则与约束。良好的标准及其制定是产生合格产品质量之前提。目前我国的一些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还不完善,我国的标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质检、卫生、农业等部门往往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检测的结果比较独立,只在本部门、本系统内互认,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共享和互认机制。这就容易造成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的情况。
1.3各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良莠不齐
从检测水平上看,省部级以上的检测机构设施先进、技术能力强,检测的效率和水平比较高。地级市以下特别是县级的检测机构设施落后、技术能力弱,检测的水平比较低。同时,级别高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快,级别低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慢。
从部门分布看,检验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农业、质检、卫生等部门,极少数分布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几乎没有其他部门和中介机构介入,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检测水平不高。
从地域分布看,现有的检测机构绝大多数在城市,而有些偏远县区检验检测机构则几乎是空白。市级以下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特别是县级检验检测机构虽然数量多,但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专业人才缺乏,开展检测的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能力弱,基层检测能力低,已经直接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
1.4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是一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然而长期以来从事食品检验检测人员没有一定的资质要求,造成了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直接导致开展的检测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缺乏法定性和权威性
2、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对策措施
2.1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在设置机构时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结合区域发展水平,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当考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结构上,在全国形成以国家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顶尖,以省部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龙头,以市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食品检测机构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另外,实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从工作计划、部门分工、项目安排、经费分配、样品抽采、方法确定、结果分析、资料汇总、信息发布的统一管理,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形成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有序的检测机制和体制,有效避免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等现象。
2.2统一检测标准,规范检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应根据食品国际贸易发展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分工合理、职能明确、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人员匹配、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通过统一检测标准,解决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矛盾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定位不合理的问题;对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清理,凡与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相矛盾,或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企业产品标准一律取消备案,逐步建立重点突出,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定位准确的统一检测标準,规范检验方法。
2.3增加检验检测投入
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要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落实设施、仪器、科研等各项经费以及人员编制。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大对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采取以县级财政为主,国家、省、市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4提高企业自我检测能力。
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对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行业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企业应变被动抽检到主动自检,充分发挥食品企业自主检测的积极性。我国现有的检验检测体系以政府机构为主,今后应注意加强企业自检和以行业检测为代表的中介机构检测。积极加强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的培训,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以帮助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工作重心,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实施“人才强检、科技兴检”战略,全面提升食品检验的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5建立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队伍,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保证。食品检测机构要采取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人才,加速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引进高科技人才的步伐。同时,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培养,设立继续教育基金,鼓励业务人员以委培、半脱产或自学等方式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支持业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会和业务培训,及时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最新动态,掌握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
3、结束语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持,只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到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消费者才能提高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但是,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广大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芳芳;秦智伟;周秀艳;;低农药残留量的黄瓜种质资源筛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梁立娟;李乾坤;杨秀娟;;基于实验室草莓样品的农药残留状况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颜振敏;吴艳兵;李广领;王建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