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对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指出,新时期,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职业水平,增强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摸索,自我完善,迎接挑战。
  关键词: 高职教师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的主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工程实施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着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自身素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素质,而且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知识经济时代中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迫切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1.高职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道德修养方面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的道德修养相对高。教师的思想修养与道德风貌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准则,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规范。教师人格中每一细小的、美好的品质表露,都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激动,由此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强烈的爱国热情与高尚的情操,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实行关爱教育,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处处慎思自己的言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事事以身作则,点滴为人楷模,使学生“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际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高尚、心地善良、情感诚挚的美德,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使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职教师应具备精博的业务素质
  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品位,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为此,高职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电更新知识结构,淘汰、更新过时的知识点,跨专业进修学习,提倡学科交叉,为大口径专业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地钻研教育现象的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新趋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适时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去探索未知的科学真理,去创造、开拓新的科学领域。只有高职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思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使自己的教学观富有前瞻性,用真才实学教育学生,用满腹经纶感染学生,用博闻强识打动学生,用专业技能吸引学生,才可能对其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内涵有所感悟和体验,并显现出潜在的、巨大的专业智慧。
  3.高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奉献的职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高职老师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宽于待人的胸怀,开朗平和、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清醒的头脑、严肃的态度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展机遇和障碍;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开拓事业,充分认识自我。这样,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情感弱点,最终控制环境,变不利为有利,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出现在学生之间,用最好的方法把丰富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有能力及时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4.高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职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教师劳动越来越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在教育中的具体要求,就是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态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基于学科的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教育以“产、学、研”为主,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基础、优势、发展空间均在“应用”上,也就是除了为地方(区域)、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应发挥自身在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全力合作、勇于创新,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理论联系实践,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应用研究,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5.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技术型和实用型的人才。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完成产品的制作,高职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依靠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也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应经常深入实际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跟用人单位进行现场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亲身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且应将校内实验室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和发挥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实践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对高职教育带来了更强烈的挑战,也对高职教师带来了挑战。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职业水平,增强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摸索,自我完善,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钱萱.刍谈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2).
  [2]赵宝芳,杨桦,石明忱.高职教师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求[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2.
  [3]赵烨.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
  [4]刘秀英.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新西部,2009,(16).
  [5]胡向阳.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6]李鹏斌.新世纪高职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