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败,挑战逆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明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这样评价海明威:“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名著,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这部中篇小说塑造了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形象,他被人们视为海明威笔下最完美的英雄人物,这种典型的“硬汉”形象为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提供了精神指引。
  桑提亚哥是一个乐观坚强的逆境英雄,也是一个悲剧英雄。老人是有智慧的,他能够根据水的流向判断鱼群位置,能够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判断天气风向。但他已经处于风烛残年,在生活中屡遭厄运,饱经风霜,常常食不果腹。他是体能上的弱者,外貌苍老且充满沧桑之感,肌肤不再健硕,“外形消瘦憔悴,颈脖皱纹很深”,脸腮上长满褐斑,手上长满老茧,皮肤被晒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不能抵御风暴,那间破旧的小屋不能遮风挡雨,而且这位老人一直走背运,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捕到。渔船上的破帆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正是这种形象上的落差帮助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让他的性格、意志和行动超越了年龄限制,赢得了读者的同情和尊重。无论有没有收获,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在他看来,“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这是一个一无所有却自信勇敢的人,那双眼睛“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和小男孩马诺林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即使男孩被爸爸叫到别的船上去、不再跟他一起出海捕鱼,老人表示出完全的宽容和理解,他的乐观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心。
  桑提亚哥是一个形象单纯但是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他喜欢、同情并理解自己捕到的这条鱼,觉得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的相像。他感慨道:“它是靠吃活鱼维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有些鯊鱼那样,只知道游来游去地满足食欲。它是美丽而崇高的,见什么都不怕。”老人对这条鱼的赞美,表明了他所欣赏的为人准则:追求生命的价值,保持英勇和高贵。同时,我们可以从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我们在向困难、向大自然挑战的时候,要遵从自然规律,不能无止境地索求,只有适当开发,适可而止,才能既维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桑提亚哥将逆境英雄的形象推上了顶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努力抗争,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老人最令人动容的地方。桑提亚哥与大海搏斗、与艰难困苦搏斗、永不服输,始终保持着征服者的豪迈气概。“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桑提亚哥的话富含哲理。他是一条硬汉子,始终斗志昂扬,他面对困难所体现出来的勇敢、顽强精神,连年轻人也自愧不如。老人被别的渔夫看不起,但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捕到大鱼。桑提亚哥在近海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就决定独自一人去更远的海域,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身心极限,最终历经千难万险,在第八十五天,桑提亚哥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老人与海》花大量笔墨来描写孤独的老渔夫在茫茫大海上与大马林鱼、各种鲨鱼纠缠、搏斗三天三夜的经历,最后老人带回岸边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长的白色鱼骨架。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老人躺在床上,只能在梦中重温曾经的美好岁月。
  《老人与海》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张爱玲评价道:“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没有得到什么——没有食物没有水,而且左手抽筋,伤口流血;从故事结局来看,桑提亚哥不算是胜利者,他还要继续忍受孤独、饥饿和伤痛的折磨。但从人的自信自尊、勇于抗争的精神来说,桑提亚哥取得了胜利,成为一个英雄。老人自始至终都没有低头,没有失去一个人应有的尊严,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地斗争,他杀死了大鱼,又以折断的舵柄为武器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体现了一个强者应有的品质。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桑提亚哥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说到底,真正的胜利是精神的胜利,正是这种抗争、坚忍的精神赢得了我们的敬意,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
  老人那种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遭受挫折、失败,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失利、工作的不顺、别人的批评而选择放弃和逃避,丧失前进的动力。其实,这些挫折和那位生活窘迫、与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对抗的老渔夫相比算不了什么,想想这位坚强面对生活的老渔夫,内心会释然许多。至少我们不必手上长满老茧,皮肤被晒出斑点,夏天可以在家里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家务可以由父母代劳,即使要为生活奔波,所谓的艰难困苦也只是小小的不顺心、不满意而已。其实我们周围有许多现实版的桑提亚哥,他们像那位老人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下坚强、乐观地活着,即使身体残疾、生命卑微,即使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也从来不放弃。他们也是祖国的建设者,依靠自己的臂膀挑起生活的重担。对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要始终尊敬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奋勇拼搏,永不放弃,乐观地迎接挑战。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
  《老人与海》堪称塑造当代美国人民感情和态度的精神源泉。桑提亚哥是拥有超凡毅力的硬汉,他勇于挑战,矢志不渝地追求生活理想,他的勇气和抗争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人的真正胜利是精神上的胜利,坚强地面对一切挫折,不在负面情绪中消沉,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即使遭遇极端困难也充满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永不言败,才能获得人们心灵上的共鸣。这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将代代流传,向每一位读者诉说这个不朽的灵魂。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等方法,以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3》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模式为例对全媒体背景下国内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究。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播讯息的方式变得格外便捷。加上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画面和声音传播的综合、聚拢等特征,使传统媒体在传播优势方面受到极大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应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提供内容,而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
摘 要:余秀华成为热门,让人们再次关注诗歌,平民诗人的头衔也再度进入人们眼帘,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的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碎片化,二是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三是感受的储备与提取,对诗人平民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解释。  关键词:语言学;诗歌;平民化;余秀华  作者简介:柳玄涯,女,浙江省嘉兴市人,西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被称为其的经典之作。同《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剧中主角,在现实与理想中痛苦徘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关键词: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郭小雨(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儿童文学的书写中,死亡是不可回避的重要描写内容。当前评论界对薛涛的批评重点主要停留在其幻想体儿童文学的创作,而相对忽略了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的“诗意化”处理方面的贡献。本论文以其主要作品入手,着重探讨薛涛以转化与延宕为特质的独特的死亡处理方式。薛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新秀,对其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儿童文学;薛涛;死亡书写;诗意化;延宕  作者简介:张
摘 要:本文以雅斯贝尔斯生存悲剧观为理论依据,以生存——密码——超越为主线,结合对文本的细读,解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这一悲剧形象。斯特里克兰德从一个实存的人,经过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变为一个生存的人;作为一个天才艺术家,他以绘画为媒介,解读超越存在消息的密码;在趋向超越存在的过程中,他超越了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困苦,最终超越了疾病和死亡,实现了自己的最高可能性,证明了人在失败中的伟大
春天不会来了  在很久以前  她还是个女孩子  喜欢跳房子皮筋沙包  那时我跌破了头  她用柳絮为我止血  说了一声变  我就破涕为笑  记忆里所有的孩子  都是小矮人  只有你才是公主,喊你回家的  一定不是好人  那时的雨水只是雨水  那時的眼泪还是眼泪  那时长不高的我  藏在那个春天里  听人说春天又要来了  雨水变得忧伤  鸟儿不再歌唱  她已白发苍苍
摘 要:中国龟类变身谭在变身后性别、变身原因方面呈现多样性,在创作上展现了独立性的特点。日本龟类变身谭则展现了相对单一、有继承性的特点。中国故事中龟类既受到传统的四灵、龟卜等观念的影响,又更多受到六朝时代的异类婚姻主题影响。而日本则将中国传来的神仙思想和龟的神圣形象贯彻始终。  关键词:龟类变身谭;神仙思想;中日比较;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教师的理念、方法都要有所改变,而教师的个体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面对新课程,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备课便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应加强制度建设,依据课程标准,做好前提准备,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充分交流,完善、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关键词:集体备课;提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基金项目:2017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探索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公选课新模式——以“中外女性文学作品选讲”为例(项目编号:YJSJG2017-15)。  摘 要: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排斥肉欲、追求心灵上沟通的精神爱情。而在我国当代女作家对爱情的写作中,无论是池莉笔下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所遮蔽的爱情,还是卫慧笔下沦为欲望狂欢载体的爱情,实际上都是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消解。本文以池莉的
寒风捶打着石头温柔的态度  石头在白纸上静静地发芽。  天冷冰冰的  那些游走在地面上的云  都是火的化身。  在炙热的月光下  谁都抵抗不了流行性感冒  越是不信邪的人  越是信宗教。  湖面是平靜的  石头发芽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冰川回到故里。  你有一丝茫然  当石头向你微笑时  你流出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