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在。本文就主要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会以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得以实现,对人类今后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值新旧城市规划高峰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地面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一、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必要性和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30年城镇化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多;而全国城市总数在这27年内也由193个增加到660个。城市数量及规模的急剧增大,使得城市人口超饱和,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大量耕地被城市建设占用,道路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严重,这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生存空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而土地资源的短缺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关键所在,它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
经过多个发达国家多年发展和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就必须要实现土地的多重、立体利用。那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就是一条可行并且必须要走的道路。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可以使土地得到多重利用,使得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将一些交通道路以及水、电、气、热、路、通信等诸多管网的系统转入地下,可以缓解地上的拥挤状况,也可以避免大规模的重复建设,节约资源,而节省的土地资源可以用以绿化,增加绿地面积,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开发的进程。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事业已经逐渐重视起来。相应国家的号召,在国家整体策略方针的指导下,出台了符合本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鼓励各方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随着城市地下体系的建设,城市各类公共市政管线逐步下移。消除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各种线路,节约了土地资源,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并且城市地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交通系统,休闲娱乐、购物、医疗等各方面的设施也逐渐建设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
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已经开始,但是在这个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作用不够。地下空间规划滞后,指导作用不够强劲,连续性不强,地下建设中不断出现各类问题,阻碍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另外,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不到位,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效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在开发的过程中严重影响来市民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民事权利难以保障,开发利用者难以取得相关产权,导致了一些人的权益受到侵犯,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来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相关部门都局限在自己的范围之内,信息难以流动与共享,导致了城市地下建设进度慢、效率低。
三、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开发利用的思考
1、加强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评估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逆性差,不适合移动,一旦进行开发利用,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地下资源开发利用前,做好开发的适宜性评价至关重要。地下空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难以再生,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政府部门应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深入研究地下空间资源的分布特征,明确哪些属于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较适宜区,哪些属于适宜性一般或较差的区域。
2、确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资源缺乏整合,为了有效解决由此延伸出来的多头管理和短期行为,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权威性的科学、高效的管理协调机构。但在政府合并政府部门、精简冗杂人员的改革中,这种新成立的部门能否发挥其协调各方的作用还有待验证。发达国家目前普遍形成的综合管理体制是通过立法设立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导机构,各地方政府按照权限要求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或公共事业单位作为第三方也参与进来。日本国会成立的“大深度地下使用协议会”与政府、专家委员会共同参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法国则是由作为第三方的混合经济事业体SEM来负责协调和推进,SEM的组成人员包括各政党的议员和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民间专家,这就构成一种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将技术决策融入行政决策的方法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关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信息共享,天津市采用“政府+企业+公众”的模式通过颁布信息共享法规、成立信息共享中心、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以保障实现。这个成功实践可在很多城市作为一种范例模式进行推广。在大中型城市中,电子政务普遍引入政府的日常管理和政务的信息公开与民众互动中,地下空间的信息共享也可以借用这个电子平台建立一个有权限级别的共享系统,实现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同时也可将相关的信息及时发布出来,在满足民众的知情权的同时也接受公众的监督。
3、采取多元投资模式,加大投资力度
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形式单一、周期长、投入量大,单靠政府财政支出难免力不从心。建议对于满足社会整体利益的非盈利性质的公益项目,资金投入量较大,宜采取政府投资方式;对于投资风险较大、盈利较低、回报较慢的项目,应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采取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投资的方式;对于商业性质较强、效益较好的项目,采取完全社会投资的方式。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社会合作投资、完全社会投资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的“混搭”模式,有效增加地下空间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4、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科学制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资源,是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层次性和不可逆性,切记草率行事,急功近利。必须制定科学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切实保障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适当调整限权限用的紧箍咒,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吸引社会力量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投资收益是必要的。必须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明确地下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并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适当放宽地下空间的开发用途和经营范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者依法进行转让、租赁,激发开发商和投资商投资地下空间的积极性,促使地下空间建设增速、增效。
结束语
总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合理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高效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郑怀德.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规划师,2012.
[2]蔡朝生.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许圣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会以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得以实现,对人类今后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值新旧城市规划高峰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地面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一、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必要性和意义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30年城镇化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多;而全国城市总数在这27年内也由193个增加到660个。城市数量及规模的急剧增大,使得城市人口超饱和,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大量耕地被城市建设占用,道路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严重,这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生存空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而土地资源的短缺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关键所在,它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
经过多个发达国家多年发展和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就必须要实现土地的多重、立体利用。那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就是一条可行并且必须要走的道路。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可以使土地得到多重利用,使得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将一些交通道路以及水、电、气、热、路、通信等诸多管网的系统转入地下,可以缓解地上的拥挤状况,也可以避免大规模的重复建设,节约资源,而节省的土地资源可以用以绿化,增加绿地面积,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地下空间开发的进程。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事业已经逐渐重视起来。相应国家的号召,在国家整体策略方针的指导下,出台了符合本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鼓励各方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随着城市地下体系的建设,城市各类公共市政管线逐步下移。消除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各种线路,节约了土地资源,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并且城市地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交通系统,休闲娱乐、购物、医疗等各方面的设施也逐渐建设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
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已经开始,但是在这个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作用不够。地下空间规划滞后,指导作用不够强劲,连续性不强,地下建设中不断出现各类问题,阻碍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另外,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不到位,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效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在开发的过程中严重影响来市民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民事权利难以保障,开发利用者难以取得相关产权,导致了一些人的权益受到侵犯,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来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相关部门都局限在自己的范围之内,信息难以流动与共享,导致了城市地下建设进度慢、效率低。
三、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开发利用的思考
1、加强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评估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逆性差,不适合移动,一旦进行开发利用,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地下资源开发利用前,做好开发的适宜性评价至关重要。地下空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难以再生,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政府部门应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深入研究地下空间资源的分布特征,明确哪些属于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较适宜区,哪些属于适宜性一般或较差的区域。
2、确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资源缺乏整合,为了有效解决由此延伸出来的多头管理和短期行为,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权威性的科学、高效的管理协调机构。但在政府合并政府部门、精简冗杂人员的改革中,这种新成立的部门能否发挥其协调各方的作用还有待验证。发达国家目前普遍形成的综合管理体制是通过立法设立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导机构,各地方政府按照权限要求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或公共事业单位作为第三方也参与进来。日本国会成立的“大深度地下使用协议会”与政府、专家委员会共同参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法国则是由作为第三方的混合经济事业体SEM来负责协调和推进,SEM的组成人员包括各政党的议员和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民间专家,这就构成一种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将技术决策融入行政决策的方法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关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信息共享,天津市采用“政府+企业+公众”的模式通过颁布信息共享法规、成立信息共享中心、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以保障实现。这个成功实践可在很多城市作为一种范例模式进行推广。在大中型城市中,电子政务普遍引入政府的日常管理和政务的信息公开与民众互动中,地下空间的信息共享也可以借用这个电子平台建立一个有权限级别的共享系统,实现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同时也可将相关的信息及时发布出来,在满足民众的知情权的同时也接受公众的监督。
3、采取多元投资模式,加大投资力度
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形式单一、周期长、投入量大,单靠政府财政支出难免力不从心。建议对于满足社会整体利益的非盈利性质的公益项目,资金投入量较大,宜采取政府投资方式;对于投资风险较大、盈利较低、回报较慢的项目,应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采取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投资的方式;对于商业性质较强、效益较好的项目,采取完全社会投资的方式。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社会合作投资、完全社会投资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的“混搭”模式,有效增加地下空间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4、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科学制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资源,是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层次性和不可逆性,切记草率行事,急功近利。必须制定科学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切实保障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适当调整限权限用的紧箍咒,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吸引社会力量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投资收益是必要的。必须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明确地下工程建设和使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并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适当放宽地下空间的开发用途和经营范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者依法进行转让、租赁,激发开发商和投资商投资地下空间的积极性,促使地下空间建设增速、增效。
结束语
总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合理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高效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郑怀德.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规划师,2012.
[2]蔡朝生.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许圣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