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肠上皮细胞应激反应后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细胞胞质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细胞胞核NF-κB p65的表达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培养的肠上皮Lovo细胞分为5组,分别经LPS( 100 ng/ml)、H2O2( 200 μmol/L)直接刺激3h以及经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30 μg/ml)预孵30 min后再予LPS( 100 ng/ml)、H2O2刺激(200 μmol/L)刺激3h,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方法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胞质IκB和细胞胞核NF-κBp65的表达;RT- PCR方法检测TNF-α、IL-1β、IL-8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PS和H2O2刺激后,细胞表现出较高的NF-κB DNA结合活性[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6.20±0.35)倍和(4.16±0.52)倍]和细胞胞核NF-κB p65的表达[分别为(0.64±0.05)和(0.67±0.06)],而细胞胞质IxB的表达则较弱[分别为(0.28±0.10)和(0.39±0.12)];以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预孵后,前二者活性明显降低,而后者的表达明显增强;LPS和H2O2处理后,TNF-α、IL-1β、IL-8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LPS处理组分别为(0.92±0.10)、(0.38±0.03)、(1.44±0.25),H2O2处理组分别为(0.89±0.13)、(0.36±0.06)、(1.42±0.18)],而粘附素预孵后则可显著降低它们的表达水平.NF-κB DNA结合活性与TNF-α、IL-1β、IL-8三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LPS和H2O2诱导的肠上皮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NF-κB的活化可能与TNF-α、IL-1β和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有关。
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肠上皮细胞应激反应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肠上皮细胞应激反应后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细胞胞质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细胞胞核NF-κB p65的表达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培养的肠上皮Lovo细胞分为5组,分别经LPS( 100 ng/ml)、H2O2( 200 μmol/L)直接刺激3h以及经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
【机 构】
:
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内一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肝胆内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1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免疫抑制剂被用于IBD治疗,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收集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
期刊
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亦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1].对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套扎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粘合剂栓塞注射治疗是目前国内首选的内镜治疗措施,也是预防再次出血的主要手段[2],技术比较纯熟,在国内多家医院均已开展多年.但由于套扎器较粗、注射点疼痛等原因,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恶心、挣扎等,影响内镜序贯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序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20世纪70年代产生在美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的品质。对于小组之间来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与激励的关系,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是亲密的合作、互助关系。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20
胃镜检查是确诊上消化道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受检人数迅速增加,受检人群结构、检查目的及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发生了变化.本研究回顾分析2组相隔9年的受检者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及胃镜普及后对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的影响。
期刊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仍是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抢救治疗措施,回顾总结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近5年经三腔二囊管治疗的104例患者中止血失败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止血失败18例(插管失败14例,插管后因不能耐受而早期拔管1例,插管成功后未能有效止血3例),出现并发症9例(鼻黏膜损伤4例,食管黏膜损伤2例,心律失常1例,严重胸骨后疼痛1例,并发肺炎1例),气囊漏气早期脱出1例,本文
期刊
器官纤维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据报道,在工业化国家,45%的死亡病例与纤维化有关[1].因此,开展抗纤维化的研究十分必要.在各种器官纤维化中,肝纤维化的研究可能相对较易,可望获得突破性成果.其理由如下.①病例多.在肝病领域,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伴有肝纤维化.我国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就有2000万左右,大多伴有肝纤维化.有12%~25%的患者5年内将进展为肝硬化[2],因此临床研究不乏病源.②
期刊
目的 了解结直肠腺瘤(CRA)摘除后复发情况和结肠镜监测现状,探讨CRA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研究标准283例CRA摘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CRA摘除后复发率,结肠镜监测间期和CRA复发的关系及CRA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肠镜监测组监测间期、频次,及未行监测的原因.结果 共随访CRA摘除后患者235例,随访率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