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变化”的因素,领悟“不变”的本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初次接触倍比关系,对“倍”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借助形象的直观图,引导学生经历多种结构的变化表象,在比较中舍弃不相干的因素,在变化中抓住不变的“倍”关系,从而理解“倍”的概念,领悟“倍”的本质,使学生对“倍”的认识达到概念性的水平。
  【关键词】变化因素;“倍的认识”;概念本质
  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差,另一种是它们的比率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关系,就是对“整数倍”的学习,学生学习时感觉会比较困难。因此,倍的初步认识应该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又能解释“倍”概念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多层次的活动中领悟“倍”的本质。之前笔者已听过几次这个内容的课,基本都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不断在脑海里建立“多少个几就是几的多少倍”的模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又听了“倍的认识”一课,而这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标准模型后,再让学生经历多种“变化”的现象,引导学生从不断的“变化”中抽象出“不变”的本质。
  片段一:在数量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
  教材例题素材是:小白兔在吃萝卜,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通过例题的学习得出“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后,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倍”的含义,初步了解了“倍”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少个几就是几的多少倍”的标准模型,但认识的思维深度是不够的,教师就设计了一个“标准量不变,比较量不断变化”的环节。
  师:胡萝卜2根这个标准不变,白萝卜增加或减少根数,白萝卜又是胡萝卜的几倍?
  1.胡萝卜2根这一标准量不变,白萝卜由10根增加到12根。(如图)
  师:谁知道白萝卜和胡萝卜之间存在了怎样的倍数关系?
  生1: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想的?
  生1: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12根白萝卜就有6个这样的一份,也就是有6个2根,所以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2.2根胡萝卜这一标准量不变,白萝卜增加到14根。(如图)
  师:从图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倍数关系呢?
  生2: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
  3.胡萝卜2根这一标准量不变,白萝卜由10根减少到2根。(如图)
  师:现在白萝卜减少到了2根,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3:胡萝卜是1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也正好是1个2根。
  师:你能用关于倍的语言说说吗?
  生3: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倍。
  生3:还可以说胡萝卜的根数是白萝卜的1倍。
  师:同学们的表达非常好,可以再举例子说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吗?
  生4:2根胡萝卜,20根白萝卜,白萝卜就是有10个2根,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10倍。
  生5:2根胡萝卜,100根白萝卜,白萝卜就是有50个2根,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0倍。
  师:通过大家列举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6:有几个2根就是几倍。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只要胡萝卜是2根这个标准不变,白萝卜的根数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教师先通过不断增加白萝卜的份数,引导学生依次认识6倍、7倍……,然后却把白萝卜的数量减少到1份,这时,学生顺势理解“1倍”,接着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子,标准量始终保持不变,比较量不断变化,在变与不变的比较中,学生对两个数量关系的感知实实在在,这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理解“倍”关系尤为重要。在充分感知这些“变化”的现象后,教师抓住时机抛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抽象出“白萝卜有胡萝卜这样的几份,白萝卜就是胡萝卜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对较难理解的“1倍”也自然得到突破,从而能较好领悟“1份”对应“1倍”“几份”对应“几倍”。
  片段二:在模型的“变化”中深化认识“倍”
  学生领悟了“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后,已经能较好地理解“倍”这一概念,但学生所经历的直观模型都是排列整齐的标准结构,这样的标准结构还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真正地深入思考,因此,教师提供了一次“变式结构”的练习题给学生辨析。题目如下:
  蘋果是桃子的 倍。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幅图中的苹果与桃子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苹果是桃子的2倍,我这样想,有4个桃子, 4个为1份,有8个苹果,4个为1份,就有2份。
  这幅图打乱了图形的排列顺序,没有原来的标准结构那样直观地表示出“有这样的几份”,这种变式结构,要得出“几倍”,需先辨析出有“几份”。这就要引导学生舍弃表象、深入关注本质,抽象“1份”和“几份”,达到深化对“倍”的认识。
  以上两个片段的设计都帮助了学生逐一舍弃那些“变化”的因素,提取出“不变”的本质,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概念的学习,需要继承既定的东西,但又不能被动接受,所以,就需要让学生经历丰富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一节好课的结束,笔者还在思考:这节“倍的认识”的教学之所以比较成功,是因为教师善于设计“在变中抓不变”的教学活动,可是,在两个“变化”环节的设计上,笔者觉得还可以设计得更完整。
  片段一的环节,学生只是经历了“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这一种情况,如果另一种情况“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也让学生经历的话,学生将会更好地领悟“不管两个量怎样变化,只要是一个量里包含几个另一个量,就可以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这一本质,而且还渗透了正反比例的思想。
  片段二的环节,除了提供打乱排列顺序的变式结构,还可以提供错误结构让学生辨析,如:根据下图判断“●的个数是▲的3倍”是否正确?
  ▲▲▲▲
  ●●●● ●●●● ●●●
  这样,让学生在错误结构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正确结构,再一次加深对倍的认识。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没有比较就没有抽象,认识“倍”概念的过程,就是比较两个数量时抽象出“几个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抽象领悟“倍”本质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变化中比较,在比较中舍弃“变化”的因素,领悟“不变”的本质,才能使学生对“倍”的认识达到概念性的水平。
其他文献
锦囊1:记住电话和地址  平时常给孩子重复家人电话号码及报警电话110,另外,也要让他记住一个值得信任的邻居的电话,一旦有紧急情况或遇到危险,就会有意识赶紧拨通号码找到爸妈和警察。而且孩子还应记牢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全称。  没事时可以模拟几次特殊情况,让孩子进行演练,真遇事了才不慌张。  锦囊2:把孩子“栓”身边  带孩子外出时,家长的头等大事就是随时注意孩子是否在自己身旁或视线范围内。有些家长
本报综合报道 12月3日至7日,由世界银行项目经理拉比雅·哈里率领的世行督导团一行8人,到我省开展世行贷款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督导检查工作。这是该项目自2018年1月启动实施以来,世界银行开展的第二次项目实施情况督导检查。  12月3日至4日,世行督导团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罗定市开展了现场督导检查,到佛山市参观了流动实验室和“班班通
【摘要】幼儿语言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启发幼儿的想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幼儿的思维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有助于使幼儿在活动中尽情享受和体验活动乐趣,开发其智理因素。本文以“幼儿语言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为题,谈及笔者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幼儿;语言活动;多媒体技术  我们给教育的定义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价值引导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应
本报综合消息 11月27日上午,首场“粤港澳同一堂课·走进大湾区”网络教研活动在珠海市文园中学举行。这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第13场“同一堂课”网络教研系列活动,主题为“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首次由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由省教育研究院和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易新闻广东、腾讯课堂全程同步直播,累计点击观看人数超57.6万人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知识,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写了什么?”  每一篇文章的学习伊始,我一定会给足时间,让学生带着“文章写了什么?”这个任务进行自主阅读思考,让初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不同学生因阅读能力、生活体验等的差别,对文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且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育有着非常宽广的视角,这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让学生对生活的情感通过正确的渠道得以宣泄,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对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认识。探索多元的、灵活的美术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条件,设计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使每一堂课都是美的碰撞、美感与知觉的积累、综合能力的运用和体验。  【关键词】儿童国画;教学艺术;情感;个性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已经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习得规律为导向,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将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以人为本;新课改
[摘要]乡土文化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乡土文化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要让乡土文化的价值能够更好地体现,就应该站在发展的高度,让乡土文化融入到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当中去。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品德;社会教学  一、乡土文化对教育的意义  (一)乡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都是在长时期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形成的,而乡土文化能够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已以势不可挡之态涌入了现实教学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因而,“翻转课堂”这一创新型教学模式被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前任务;设计策略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进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中学语文
【摘要】语文教师要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引领学生迈开自由步调,去观察,去读文,去交流,去听说体验,去想象感悟,从而在多方面多角度去寻觅到写作的素材。孩子们通过观察想象,就遇到新的感受,碰到新的触点,会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作文,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关键词】语文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明确地指出:“有效的习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