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之后的朝核问题走向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华盛顿乐观地认为朝方的“去功能化”是不可逆的,而给平壤“摘帽”等回馈则是可逆的,平壤几乎乐不可支。因为它仅仅兑现了3处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和仅针对钚相关核计划的申报,就可换得白宫所承诺的“摘帽”和额外的经援补偿,真是太赚了。
  
  6月26日,在龃龉、拖延了大半年之后,朝鲜终于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递交了核申报清单。美国旋即表示,作为回报,已启动45天内将朝鲜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删除的审核程序,同时将解除依《敌国贸易法》对朝发动的相关制裁。
  翌日,鸭绿江对岸一声巨响,朝鲜炸毁了宁边核设施冷却塔,标志着朝方对其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的初步实现,通往朝核问题“第三阶段”(即最终的弃核阶段)的视野仿佛变得清晰起来。
  这是近15年来,在朝核问题上现出的二度曙光。曾几何时,一抹曙色也曾在克林顿政权的后期出现过,但随着布什的上台,所谓“ABC”(Anything but Clinton)政策转型成为现实,一切退回到原点。
  平壤能否如期于8月11日获得华盛顿的“摘帽”?摘了帽又如何?围绕韩国游客7月11日在金刚山被击毙的朝韩之争、围绕绑架日本人问题的朝日冷战,将蔓延到几时,向何处发展?美中的“半岛无核化”目标能否进行到底?“后布什”政权时代的朝核问题将如何构图?这些问题长期并将继续困扰国际社会。
  朝鲜半岛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只要其磁辐射呈不规则的“紊流”形态,东北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便不得安宁。这一点自古如是,且并未随着半岛宗主大国身影的淡出而自愈或减轻症状。相反,随着朝鲜核博弈的“走钢丝”游戏的深度展开,愈发呈现出惊险迭出、一波三折的刺激和诡谲。
  
  目標:8月11日,还是10月30日?
  
  时间离白宫承诺的45天国会审核程序的终止期越来越近,美朝双方均进入读秒状态。但直到7月23日于新加坡举行的六方国家外长会谈时,双方都未能就朝方提出的核计划清单的验证路线图达成一致——无疑,8月11日前完成验证工作已几近不可能。在新加坡,美国务卿赖斯说,“即使经过45天时,也未必一定有必要决定解除(对朝‘支恐国家’认定)事宜”,暗示了如平壤不同意美方制定的验证计划,兑现“摘帽”的行动有可能顺延。
  
  7月3日,美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下辖的“反恐、不扩散、贸易”小组的民主党议员提出一项议案,内容是在“朝核清单”验证书被提交众院审议之前,反对解除对朝“支恐国家”的认定。此举使此前众院议长、加州女民主党议员佩洛西对其下属、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伯曼所作的关于朝核清单验证问题“可作为议题,但毋庸审议”的指示成了一句空话。继而,7月31日,美参院国防事务委员会主持召开了朝核问题听证会,六方会谈美首席代表、助理国务卿希尔出席,这表明美国会审核朝核清单的程序在正常运作,针对给朝鲜“摘帽”的阻力、压力皆在,一切未必如白宫所预期的那样顺利。但由于美国会8月起休会一个月,客观上指望国会阻止“摘帽”已基本不现实。不仅如此,美国会还批准了总统布什提出的关于拆除使用后核燃料棒之工程所需的5000万美元追加预算,助推白宫的“问题解决”。
  不过,布什总统的安全咨询机构、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亚洲局局长怀尔德于7月30日警告说,朝方如不尽早对美方的验证工作提供合作的话,不排除“摘帽”延期的可能,明言如美方的验证计划不被同意的话,8月11日的“自动解除”将不会出现。与此同时,前国务院朝鲜部长、7月28日刚升格为六方会谈美政府特使的金成则赴北京,进入与朝方及中方实务层面的具体协调,说明美国确已做好了成与不成的两手准备,并在美朝实务会谈开始前,不惜以国家安全事务官员介入的严厉姿态来牵制平壤可能的金蝉脱壳。
  从金成亲赴北京与中朝磋商验证计划来看,即使谈判决裂,美收回“摘帽”承诺的可能性也不大,只会将既定8月11日的“摘帽”适度向后顺延。问题是,金正日能伸,布什不能伸。“摘帽”越往后拖,问题解决的进程便会拖延,而布什政权的时间,已所剩无几——至少在大选前,“第二阶段”关闭的10月30日前,无论如何有必要搞定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及核计划申报的验证工作,这既是《9·19共同声明》确立的目标,更是布什自身被“去功能化”的时限。否则,“解决朝核问题”的政治果实将花落他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对朝鲜来说,时间则相对充裕。因为所谓8月11日的时限,并非指验证结果而言,而是指验证路线图(计划)的确立。换言之,平壤只须在8月11日前,对美方的“路线图”作出原则同意的表态即可,而验证作业本身,紧赶慢赶,恐怕也要拖到10月30目前后。正如过去15年来多次出现过的情况一样,平壤真好运气:每到节骨眼,时钟的钟摆就和着它的节奏摆,一次又一次为它赢得时间;而关键处,赢得时间,也就等于赢得了筹码。
  金成特使是空手而归,还是捎回验证路线图的礼物,国际社会拭目以待。但种种迹象表明,无论华盛顿还是平壤,似乎视线都已经越过8月11日,而定格在10月30日上。
  
  何为朝核问题解决的最终目标
  
  假定在8月11日至10月30日之间的某一天,验证作业被实施,其结果获得美方及其他六方国家的认可,华盛顿兑现诺言,为朝鲜摘掉“支恐国家”的帽子——那又怎么样呢?
  6月27日,当朝鲜按照与美私下达成的合意,毅然炸毁事实上失去功用、已成摆设的宁边核设施冷却塔的时候,美主流舆论一致给予高调评价。《时代》周刊甚至评价为“布什政权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胜利”,其逻辑是以“解除‘支恐国家’认定”这种并无实质意义的小小“代价”,便换来了核设施不可逆的去功能化,朝鲜以钚为燃料的核开发计划从此成为“过去时”,可谓钓到了“大鱼”。
  确实,对美国来说,“支恐国家”的认定,只是一个政治标签;即使一朝“摘帽”,与其相联动的《敌国贸易法》的法律适用被终止,相关制裁措施被叫停,美国也无非少了一个过去10年来不断玩于股掌之间的砝码而已。只要白宫觉得制裁仍有必要,它尽可以以其它方式恢复制裁,而倒掉的宁边冷却塔却是无法重建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华盛顿乐观地认为朝方的“去功能化”是不可逆的,而自己给平壤“摘帽”等回馈则是可逆的——这也构成了布什最大的外交功绩和即将兑现的“遗产”的来源。
  对此,平壤捂嘴偷着乐,几乎乐不可支。今年4月22日,美朝鲜半岛问题前大使杰克·普里查特率朝核问题工作小组对朝鲜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与包括六方会谈朝鲜首席代表、副外长金桂冠在内的朝方高官多次密谈。回国后的5月29日,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部分谈话笔录被公开:
  关于核计划申报问题,朝方官员说:“在 4月的新加坡会谈上,我们同意对钚相关设施的验证问题提供合作,但在浓缩铀和现有核武器的问题上,我方并未被要求合作。因此,我们没有把核武器数量公开的考虑”;“对钚相关设施的废弃工作需3年时间。这期间,我们期待美国兑现在克林顿政权时代曾承诺过的轻水堆建设项目”。
  关于弃核问题,针对美大使“朝鲜准备何时放弃核武器”的问题,朝方官员答道:“我们希望美国习惯朝鲜作为核保有国的事实”;“考虑在朝美关系完全实现正常化之后,再就弃核问题进行交涉”。
  可以说,此发言既是旨在诱使美让步的平壤惯用的外交手腕,同时也是对其核博弈战略目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清晰化表达,从根本上颠覆了迄今为止六方会谈的谈判成果。到目前为止的六方会谈,基本上是在2005年明达成的《9·19共同声明》的框架内推进的,以朝鲜弃核和半岛无核化为最终目标。具体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朝鲜半岛的无核化;2、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3、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之下。连这种以国际公法的形式,板上钉钉的约束都能被平壤反手甩掉,不能不说是由于布什政权后期,布什本人急于在政权易手前建功立业的功利性焦虑及金正日对这种心理的精准把握所致,正是华盛顿一退再退的政策妥协,为平壤的核保有生存策略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和余地。
  接着便传出美朝两国达成幕后交易的消息:在平壤通过主席国中国对六方国家公开的核申报清单中,只包括钚提取量及存量,同时向美提供一份秘密备忘录,对浓缩铀和核技术扩散问题做出说明,美为之保密,仅向六方会谈其他国家口头简要传达有关内容。作为交换,美承诺“摘帽”,并解除与之相关的制裁。而按六方会谈当初达成的协议,作为对平壤“回报”性质的经援,是基于“所有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和“完全而准确的申报”基础上的承诺,而不应该是目前平壤所兑现的3处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和仅针对钚相关核计划的申报。
  对朝鲜来说,钚开发本来就是暴露于美国眼皮底下无密可保的核计划,放弃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如果仅凭放弃钚开发,便获取美国的“摘帽”和六方国家的经援补偿的话无异于这种“丢卒保车”做法的“合法性”受到六方体制的承认,甚至鼓励。那可真太值了,赚头之大,国际社会几乎难以再阻止其他无核国家效颦朝鲜的博弈冲动。而与此同时,平壤将恃其“摘帽”后咸鱼翻身的“正常国家”身份和未明确申报的铀浓缩计划及手中保有的核弹既成品,坦然“晋级”核国家,并以此为砝码与美及其他六方国家谈判。到那一天,目前锐意推进的朝核问题“三段论”最终解决方案,是否“最终”,便存疑了。
  毋庸讳言,平壤辞典中的“问题解决”与国际社会期待和理解的“问题解决”之间,乖离越来越大:前者无须解释,平壤核博弈的战略目标15年如一日,从来不曾改变;而后者,由于华盛顿对平壤的妥协,目标几经“转型”,到今天已面目全非。从7月31日公布的200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看,朝鲜被视为“威胁国际秩序的流氓国家”的理由主要基于其核扩散和导弹扩散问题,五角大楼对其打压的调门远低于对在8月2日伊欧核谈“两周宽限期”到期后仍拒不妥协的伊朗的措辞,大有将两者区别对待,以朝鲜“不扩散即可摘帽”、伊朗“不扩大核计划即可参加讨论,但非得暂停铀浓缩,才能进入正式谈判”划线的可能。
  可是,除美、朝之外的六方会谈相关国家,虽然对美的战略妥协“原则默认”(或不得不“默认”),但华盛顿从来没有对其政策转型做出过明确说明。因此,相关各国在对“问题解决”的定义和理解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差”是肯定的。毕竟,美国带大家玩一圈,但中间真正实现了“脑筋急转弯”的只有美国自己而已。
  所以,基于到目前为止,朝核问题解决目标上发生的变形,国际社会似有必要进行重新调整。换句话说,在美“不扩散即可”成为有可能被兑现的现实性底牌的时候,除美、朝之外的六方国家须扪心自问,能否接受并援助一个事实上的核国家?
  
  朝美急速接近,六方体制重洗牌
  
  7月23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六方国家非正式外长会谈,像一个隐喻,微妙地诠释了运行5年之久的六方会谈体制,在朝核问题终于走到通向最终弃核“第三阶段”拐点上的今天,面临重新洗牌的现实。作为5年来,六方国家外长的首轮磋商,会谈只持续了1小时20分,颇像一个高效的碰头会。尽管结束后,主席国中国外长杨洁篪总结说,会谈“非常有意义”,并表示近期将于北京再次举行六方国家外长磋商,但基本上是例行公事的表态。最High的,显然是美朝两国代表——朝鲜外长朴义春和美国务卿赖斯两次握手;正式会议结束后,两国又单独接触。与5年前相比,朝鲜在六方体制中的地位,仿佛从一极走到了另一极:从众人_致谴责的犯错误的“坏孩子”,变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核心存在。
  相形之下,其他各国都像陪衬,落寞而边缘:当出席磋商的日外相高村正彦趁代表合影时,向朝外长朴义春说“希望解决两国间诸悬案,推进日朝关系”的时候,后者仅以一句“知道了”便结束了“对话”;而韩朝外长的“对话”也大同小异,且大半偏离了主题,成了围绕“金刚山事件”的抗议与反抗议,尤其朝鲜方面近日正式拒绝韩国就此事件展开联合调查的要求,并表示将驱逐金刚山内的部分韩国人员等,令朝韩僵局有陷入长期化的危险;至于日韩,不仅没能实现期待中的各自与朝方富于建设性的“外长会谈”,而且彼此先为竹岛问题闹得不欢而散……随着朝美的急速接近,其他六方国家之间却越来越有“隙”,几乎任何一对,都难以琴瑟和谐。
  纵然如此,由于朝美“媾和”的权宜目的过于明朗,双方的底牌、目标昭然若揭,除当事两国外的各国反而比较释然。因为从形势中,大家很容易读出如下共识:1、朝鲜即使近期内获得“摘帽”,朝核问题也肯定会延续到“后布什”政权;2、“后布什”政权要想谋求朝核问题最终解决的话,注定绕不开六方会谈,此乃六方机制长期化的最大理由;3、即使朝核问题有望获得最终解决,也注定绕不开六方国家,因为,对朝经援须大家共同埋单,谁都不可能逃賬;4、唯其如此,即使美国一锤定音,确立对朝妥协的框架,但在具体条件上,也不大可能越俎代庖,所以,各国的账,最后还是要一笔一笔跟平壤清算——时间还有。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的共同信仰认为,这个国家未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会保护我们的利益,哪怕一时做不到,但它会争取、它会追求,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国家我爱定了。  文化有差异,民族、血统上有差异不等于政治上不能认同,国家统i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不能过分强调共同的文化,信仰更不能强调。文化是多元的,信仰也是多元的。当然如果能有共同的价值观那更好,但这不韪要条件。  中国内陆以一条15寸的等雨量线分为东部
“民主党内部有一个专门致力于解决日本战后各种遗留问题的‘战争遗留问题处理工程’。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我参与设立了旨在解决中国劳工赔偿的‘中国劳工问题小委员会’。希望随着新政权的开始,靖国神社、慰安妇和战争劳工赔偿等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现年66岁的细川律夫曾7次当选日本众议员,出身律师的他作为旧社民党议员参与了民主党1996年9月的创建,现任民主党常务干事、“日中21世纪会”事务局长等职。作
尽管民众、官方和学者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很不相同,但这个群体的出现看来是公认的。不仅如此,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让“中产”不再单纯是一个收入的概念,而被赋予了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等多重涵义。一个流行的理论是,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中产阶级越庞大,社会就越稳定。因为中产阶级渴望保持稳定,不希望激进的变革。  然而,这个被认为拥有强大力量和光明未来的阶层,却正在经受着难以言说的困惑和疼痛。计划经济
亲欧盟的图斯克应该“感谢”亲美的雅罗斯瓦夫给他创造了这么大有可为的外交空间。  自去年10月赢得议会选举以来,图斯克这个名字在波兰已经风靡了3个多月。这期间被前总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搞砸的周边外交,被图斯克一一熨平,而当他可以因此而告慰的时候,反对党又抓住医改问题对他发难,美国也一再催促他早点落实反导基地的建设问题。鉴于前任政府只做了两年便因友党内讧而提前下台,同样需要借助友党支持才能维持执政的
达赖外访始于1967年,并在1973年欧洲之行中达到其个人流亡=生涯的首个高峰。1989年12月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后,达赖迅速蹿红,成为许多国家的座上宾。最近15年中,其每年保持平均13国次左右的出行记录。2002年和2008年,因与北京谈判,出访规模略为下降。今年适逢其流亡50周年,达赖特别活跃,估计出访次数不会低于20国次。     台湾“8·8”水灾后,以岛内南部六县市为基础的绿营政客挖空心思
如果奥巴马当选后任命苏珊·莱斯为国务卿,美国和拉美关系改善的可能性较大。但因历史欠账太多的缘故,美国对拉美政策“既没有力度,也没有方向”的局面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8月15日,今年4月以41%得票率当选的“穷人主教”卢戈就任巴拉圭总统,实现了该国60年来的首次“政党轮替”,同时也延续了南美洲大幅“向左转”的趋势。  由于近年来南、北美洲分裂日益严重,南美洲势将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的烫手山芋。而造
2005年总统大选以及2008年议会选举中,哈梅内伊为了遏制改革派曾暗中出手扶持保守派,所以内贾德谙熟伊朗政治怪胎的软肋:在经济欠发达和最高领袖善于玩弄平衡术的国家中,将民粹煽情发挥到极致再辅以领袖的暗中支持,才是通向权力高峰的撒手锏。    在六场“美式”电视辩论和5月28日以来连遭恐袭干扰的一片光怪陆离中,伊朗总统大选于6月12日展开了“对内贾德4年政绩的全民公投”。按照常规的民选政治逻辑,内
中国一直存在投资冲动,每次的投资过热都是地方政府强力推动的结果,而每一次宏观调控都是中央应对投资过热的必然对策。而对投资过热的强力控制,同时也导致一批项目下马,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经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一周之内,地方政
在经历许多次的挫败后,东突组织或许已开始改变袭击策略,由袭击平民转为袭击边防武警和公安等维护稳定的国家权威机关。    当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奥运会的欢乐里,远在奥运会举办地几千公里外的新疆,东突分子却借召开奥运会之际,制造了两起让举国震惊,让世界愕然的恐怖事件。  奥运会开幕前四天的8月4日上午8时许,喀什市公安边防支队集体出早操时,突遭两名暴力恐怖分子驾车袭击,并引发车上的爆炸物,造成16人死亡,
业绩普遍呈现高增长的同时,银行业主体的薪酬分配水平亦大幅增高。“双高”之所以成为问题被关注,一则要认清银行的业绩增长是否具有阶段性和偶然性,一则在于银行薪酬分配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分配标准模糊含混的弊病。    中国银行业迎来了一轮高增长。最新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多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幅同比分别达到或超过50%,少数上市商业银行第一季度利润增长幅度甚至达到或超过100%。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