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德育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中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长时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讲究品德教育,但是和学生群体脱离,并不符合实际,教导的思想跟不上社会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面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有种懒散、挑剔的反叛心理存在。鉴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属于不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历史教师应从专业角度上出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高中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新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而教育学生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首先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其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教学中,要运用这些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青少年学生,让他们坚信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育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是“身心既善且美”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首要地位。历史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最好教材,我们应该通过历史课教学,不断地让青少年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运用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崇高品格,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与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共同成为四大文明古国,能够及早地进入人类文明的领先地位。我们的伟大祖国有许多震惊世人的方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大运河的南北凿通,青铜器的铸造成功,李杜诗篇的光辉闪烁,丝绸之路的外界交流沟通,四大发明的创造……所有这些伟大成就无疑都展现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气势,这些就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我们可以向学生进行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引发他们强烈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等。培养孩子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让学生们举起爱国的伟大旗帜,树立爱国意识,对他们进行八荣八耻的教育。要通过大胆的创造和扎实的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再结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它将为经济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一定能够强盛发达,并立志为实现祖国的腾飞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树立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历史课应重视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树立共产党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历史教师,要经常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的本质,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观点等等,从而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联系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于它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尽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些困难,但由于党的领导,我们深信暂时的问题一定能克服,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课内课外结合
  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这是德育功能有效发挥的途径和重要条件。首先与班级、团队工作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学目标与班级团队工作计划统一,开展活动时要统一部署互相协调,形成合力。其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去消化,去升华。并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去讨论,从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再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对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五、构建新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来提高德育实效
  在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以创新能力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为宗旨,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向高中历史学科规律靠拢,大胆探索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来实现德育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活动体验型、情境创设型、专题研究型、辩论型、历史现象与社会现实类比反思型、小品表演型、历史题材影视品评型等历史学科创新教学的新路子,实现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历程,要教育学生在社会发展中透过历史这个表面看到深层的本质,结合历史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道德修养:的进取性、法律上的自觉性、政治上的客观性、心理上的成熟性,以21世纪复合型人才为标杆,促进学生小断进步。
  参考文献 :
  [1]陈瑞瑞.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德育与班主任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卢闯.论德育教育的泛主体及其特征 [J].山西教育,2010(11)
  [3]王楠,洪戎.论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 [J].才智.2011(2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没有达到机械通气指标的新生儿肺炎并呼吸
本文以江苏省启东公路站严格开支、规范管理的“阳光工程”为案例,介绍了公路系统,尤其是基层公路站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商业贿赂的经验做法,值得相关单位借鉴。 Based on the
劳动力自身的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劳动力的素质直接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因此,劳动力转移是否能够有效进行,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立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良好地运用情感教学方法,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的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目的:探析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8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
张军英同志事迹:张军英,1972年11月出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公诉处检察员,一级检察官。她从事公诉工作15年,勤奋敬业,维护公正,追求卓越,默默奉献,荣立二、三等功各一
摘 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实际;地理思维;欠
潘敏求主任医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实验研究提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瘀"、"毒"、"虚",并依据这一病机制定"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基本治则,自拟肝复方为治疗肝恶性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
葛海英同志事迹:葛海英,女,1957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市十次党代会代表、杨浦区三届区人大代表。她1979年从事检察工作,先后在侦监、公诉、办公室、未检、控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