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举措研究

来源 :名城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r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配电网导致的间题因素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运行中要认真分析配电网存在的间题并对其进布科学管理,才能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运行质量以及安全性与可靠性,才能保障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用电。本文主要对10kv配电网建设中的问题以及影响10kv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10kV配电网建设相关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举措
  一、10kv配电网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1.1网架问题
  在10kV配电网建设中,网架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电力传输的质量和效率。由于110/35kV变电站仍处于建立与发展的初期,因此其转供能力仍存在不足,在面临大量用户的电量供给问题时,无法做到高效率的电能转换。在小容量电力用户逐渐增加的背景下,网架问题也体现在变电站仓位的利用情况中,例如,在我国某地的10kV配电网建设中,25个装接容量小于3500kVA的10kV出线占用了3个变电站的18个仓位,直接导致了变电站仓位分配不足的问题。K型站点分布较少且不合理也是网架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装接容量较大,多数K型站点电源分配均依赖于同一变电站,这就大大增加了变电站的运行负担。
  1.2管理问题
  10kv配电网在规划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大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首先就是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还未制定出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没有统一的系统与方法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另外就是10kv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主要的接线模式,这就让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遇到更大的阻碍,评估机制也不完整,规划流程不完善等,这些都造成了电网系统建设中出现管理问题。
  二、影响10kv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先前的10kv配电网满足不了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由于原先建设的10kv配电网基本是以架空线为主的放射式接线形式,而新建区域一般利用的是环网供电,导致其在选择电源时就地取材,直接在架空线上获取电源,还有的用户因急于用电,未等网架规划完善就进行取电,其临时性较强,加上建筑施工不断增加,威胁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2.2 10kv配电网的闪络现象
  设备绝缘件在承受工作电压的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积污,当其中的含盐量到达一定水平时,在潮湿情况下容易引起闪络,同时大大降低了绝缘件的冲击性能,在雷电和内过电压的作用下也容易发生闪络。这样容易造成单相接地,其余两相此时的电压会升高,若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就会降低绝缘件的对电压的承受能力,增大闪络点的发生几率。
  2.3 10kv配电网的过电压
  电网中电气设备的运行需要承受内部和大气过电压、工频电压,尤其是在运行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先前建设的10kv配电网因存在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网的正常运行。其中危险性较强的过电压是弧光接地過电压,若流经电网的电流高于特定值,又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接地电弧很难被熄灭,此时就会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因其电压高于相电压4倍之多,所以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三、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措施
  3.1完善网架评价体系
  所谓网架评价体系包括供电能力、网架结构、设备稳定性、电能质量以及配电网络信息化构建策略等方面,有了这些内容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网架评价体系。想要10kv配电网得到优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让网架评价体系能够完整,从而提高电力设备的供电能力与网架结构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从这些评价中知道10kv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网架评价体系需要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来得以实现。多目标遗传算法是一种建立在自然选择理论与遗传学计算理论的基础上的方法,利用各方面的随机信息进行交换,再对目标数据进行有序处理,从而计算出来的网架结构是较为完整的。当然这种多目标遗传算法在应用时主要也是根据原有的网架结构来进行的,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更为准确的计算出配电网的供电效率到底有多少,有利于改进与提高。再利用分布式电源里的供电数据,通过数据编码来算出电源供电的随机数值,综合种种数据之后才能够算出电源的适应度,根据这个适应度来对配电网的规划来进行优化与改善。网架结构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在对其优化的时候就需要相关配合,即在对网架结构优化的同时还要保证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能够正常运行,这样才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通过优化电网线路中的各个节点,从而加快对电网配置的优化,让电网结构能够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
  3.2确立配网规划方法
  首先,进行负荷预测,例如可利用负荷密度分析法来进行预测,在预测时要注意将预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尽量小面积的供电范围,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上述构建的10kV配电网网架评价体系对网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诊断出网架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对网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处理和改善。最后,对上述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10kV配电网。可以全面地将规划内容分解成多个子内容,并在分项规划中以最后的标准作为衡量标准,例如,新建变电站过程中要考虑到最终变电站需建成何等规模、可能的用户数量将会达到多少等方面的内容。
  3.3建立项目库管理体系
  (1)建立项目库项目库在10kV网架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网架规划、设备更新和业扩项目皆进入项目为;申报新建110(35)kV变电站项目从项目库中提取;网架建设和改造项目按照与110(35)kV电源点关联程度或按照是否满足各自立项条件申报实施;业扩项目实施以项目库勾绘的目标网架为方向。
  (2)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项目后评估考核涵盖网架安全性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等方面,其中以网架安全指标为后评估主要内容;对后评估成绩优秀的项目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后评估出现问题的项目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应对新出现情况的方法列入导则和操作手册。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10kv配电网建设进行优化,可以有效解决当下问题,降低其线路损失,增强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促进10kv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颜晓宇,贺静.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举措研究[J].华东电力,2010(24).
  [2]张鸿涛.浅谈10kv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
  [3]黄小兵.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7).
  (作者单位: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李铁军(1978.12-),男,辽宁铁岭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毕业,研究方向:配电网管理与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及其应用加以分析,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应用价值,不断扩展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范围。
摘 要:对于服装结构设计来说,人体形态是影响设计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人的骨骼、肌肉形态等方面。由于个体骨骼与肌肉形态有所不同,因而人的身高、体型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服装结构设计中需高度重视这些因素,以保证服装结构设计的适宜性。文章简要探讨人体形态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影响,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人体形态;服装;结构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1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