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卒中与神经疾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行EV 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EN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29例)和非END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部位和后循环血管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EV T后END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桥梗死、椎动脉V4段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均有明显差异(P<0.05);高龄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22分、脑桥梗死、椎动脉V4段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均是导致患者EV T后END的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分析影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EV T后END的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上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渗利湿、利尿消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多种复方和成药.泽泻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中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同时还包含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等.目前,已知泽泻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利尿、抗草酸钙结石及抗肾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抗炎作用、降血脂、保肝、降血糖及抗肿瘤作用.
肠道菌群与免疫屏障、能量代谢和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宿主-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相互作用机制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研究描述了肺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尽管二者之间的关系仍在发展中.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肺轴”理念,查阅近5年文献对肠道菌群与肺病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介绍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希望为肺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茯苓作为一味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能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口焦舌干等.中医几千年的临证经验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均充分验证了茯苓临床显著的治疗效果.目前,从茯苓中已成功分离提取出茯苓多糖及三萜类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发现其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都有疗效,具有利尿、保肝、镇静、提高免疫力、抗炎、抗肿瘤以及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将中医和现代医学对茯苓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茯苓以及对其新的成方和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