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艺术的现场性与参与性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GODWHB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艺术具有现场性,其一是因地制宜地创作作品,其二是其表现形式是应对原始现场,其三是为城市提供更为注目的身份。而所谓公共艺术的参与性是由其公共性衍生出来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公众对艺术的平等参与,二是公众对艺术的互动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十九世纪,依托机械技术的发展,绘画与机械技术相结合,使人类逐渐步入了海德格尔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图像的时代”。同时代下的晚清帝国也在战争中被迫开关,融入了“世界图像”的大潮。以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潮为支撑、辅以“海西法”等绘画技法于明清之际的沉淀以及摄影、石印等西洋机械技术的引进与运用,中国古有“左图右史”的绘图、读图传统在历经长期暗淡后得以在晚清逐步复兴。  关键词:图绘;图像;晚清;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边缘逐渐外扩,属于城中村集体组织下的老工业园,其所能创造的价值正在逐渐减少,效能也日益降低。此类工业园区多数将会沦为工业废弃地。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