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民俗文化保护模式浅析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没有民俗文化的乡村即使自然风光再好,生活水平多高都不能算美丽乡村。中东很多国家,钱多,环境也不错,就算不上强国,道理一样的。所以,我党秉着为民服务的原则,必须要花大力气保护好民俗文化。从传承人、传承基地和民俗项目内容三方面着手,科学地保护好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俗;保护;模式
  浙东民俗文化保护模式很多,得益于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喜爱。在保护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有动态的保护,也有静态的保护;有挖掘古代文化的抢救性保护,也有展望未来的启发式保护;有临时性的快餐式保护,也有永久性的固定式保护。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模式,关键看实际效果,看有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文化队伍,民俗的主体都没有,谈不上民俗文化的保护成果。再看保护基地,也就是承载民俗文化的相对稳定的场所,光有主体,没有一个让主体得以发挥技能的地方,很多身怀绝技的人就会悄悄地消失在人海里。再一个是保护内容有鲜明的类别,千篇一律的内容,域外引入的内容,路人皆知的内容去花大力气保护也是保护过程中需要避免的。这种类别要求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只有当地的才是民族的。
  民俗文化保护说到底就是保护人,保护那些过去曾经参加过民俗活动的人。现在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活动这些人通过回忆还能够复原,这才是保护民俗传承人的意义所在。在我们浙东地区,凡是省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注:民俗传承人归入非遗传承人,年满65岁】每年按省政府的要求补贴数千元,当地政府原则上按上级政府的标准进行配套补助。这里,省政府的补助完全确定,只要符合文件精神,到时候传承人会及时拿到;而当地政府的补助就有不确定性了,因为没有像省政府一样有文件可查,可以以千万种理由不发本来应该配套的补助。有领导想起来发补助,不违反政策;若想不起来,也不违反政策。浙江省政府的做法为提高民俗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传承人的眼里,政府的补贴简直是养老金,其广告效应非常大,积极性自然调动起来。能够调动传承人积极性的政策不能变,比如,按照非遗的级别,一个项目被立项各级政府有一定的补助,而有地方,想变换一种补助方式,传承人就不高兴了。假如一个县级项目公布立项政府补五千,每二年一次公布一次新项目,这种模式固定不变,随着级别的提高,补助也相应会提高到一万或者二万。但若现在停下来了,传承人申报的兴趣荡然无存。就好像去摸奖一样,你现在摸到的奖金取消了,或者减少了,那么对不起了,再也不会有人去玩摸奖了。民俗文化传承也一样,政府不买单,传承人会长期配合几乎不可能。
  让传承人形成一个团队,对保护民俗具有较好的作用。身怀绝技的民俗传承人单枪匹马地参加民俗活动往往产生很多弊端。首先,传承人的信息不灵,哪里可以参加活动,哪里是政府组织的活动还是企业的商业活动都不清楚。光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影响力不够,对他们的谋生也是个问题。绝大部分传承人在得到政府保护的时候,希望把自己的技艺作为谋生手段,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很快发现靠政府部门的几次活动根本解决不了自己的生计问题。传承人知道,要让自己的民俗项目解决生计问题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像一些大的项目如北京烤鸭,产业化不是问题,本来就有响当当的品牌,传承人根本不用考虑生存问题,但是,一些小项目就不一样了。比如面塑,一人一桌,偶尔参加政府部门活动,也有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邀请参加活动。尽管活动主办方给与了丰厚的报酬,但传承人觉得不能养活自己。如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不能守株待兔,而要主动出击。主动出击的办法就是抱团打品牌,就像剧团一样,团队有专门跑场址的,专门负责包装的。这么一来,需要民俗表演或展示的单位方便,一个电话,活动项目的传承人就会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活动,对传承人来说,也有了一个经常性参加活动的机会。
  对民俗文化项目传承基地的保护是打造名片的过程。在项目不太为世人了解的情况下,传承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基地不是给外行人看的,而是要在民俗专家的眼里过关。专家看啥?首先要看项目意义。一个项目历史上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这些都要在基地里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传承人和当地文化部门配合,拿出具有说服力的图文资料以表达项目意义。其次,有意义的项目不一定就是好项目,因为一个有意义的项目,需要在基地有传承的关系。历史上有过的项目,哪怕是非常有价值的项目而现在没有人演示了,那不是好项目,历史上没有的项目去编造一些项目内容更没有价值。有人在所谓的基地里不断地在演示项目的过程,要求说明历史演变过程就拿出一大堆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并不能说明传承关系,传承人断档了,依靠资料来延续传承关系完全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规律,项目也就没有意义。再次,在基地需要有面向未来的教育内容。有研究价值的民俗项目需要设立面向高校的研究机构,如慈溪市的青瓷龙窑窑祭项目,列入非遗项目的企业有四家,其中有研究所的有三家,其中一家设立浙江大学文博教育点,专门研究上林湖越窑密色瓷和窑祭仪式。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来研究民俗项目好处多,对项目传承人来说,可以拓展视野,了解国内外同类行家的研究成果和其它信息,弥补研究资料的不足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基地培训哪种方式好关键看项目的性质如何,还得因地制宜。
  哪些民俗文化才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加以保护的?谈到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们浙东地区,大量的民俗大多有载体。青瓷是龙窑窑祭的载体。青瓷本身就非常难烧制,俗话说十窑九空,而密色瓷失败率要大大高于普通青瓷,这就出现龙窑窑祭。为庇佑窑工烧成密色瓷而祭祀,祭谁?祭翼龙,一种经常被窑工隽刻在瓷器底部的神。因而,保护民俗文化第一步得找到载体,看载体背后隐藏的内涵有多少。嘉兴端午节也有很多载体,粽子、黄龙、白船,它们的背后也有很多东西,如对龙的崇拜。第二步要看历史上著名度。北宋的时候,浙东民间就存在“八月海宁潮,十月师桥阁”的俗语。据余姚六仓志记载,当时东南亚华侨大多把这句俗语当作乡愁的主要内容,返乡必须实现的梦想。而师桥阁是都神行会的一个项目,这样要不要保护都神会和都神殿也就显而易见了。嘉兴端午节也是历史上具有著名度的民俗项目,政府把它作为重大项目加以保护功德无量。着眼本土保护也是评判民俗项目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无论对龙的崇拜,还是发扬粽子文化,都是其它地区、其它民族共有的民俗,但嘉兴的内容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如踏白船的习俗很有新意。
  保护民俗文化各地经验很多,方式多种多样,而一些原则却是我们应该共同遵守的,希望大家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华师大教授陈勤建《中国民俗學》,华师大出版社2007出版。
  [2]王娟《民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出版。
  [3]嵇锡贵《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12出版。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规划监测领域所遇到的问题,科技部在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中,设立了“城乡空间识别与边界动态监测关键技术”
摘 要: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氛围;课堂设计;教材;评价  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树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隐含了情感教育
科技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科教宣传窗口作用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馆的服务举措也需要不断变革更新,致力于向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方向迈进。本文将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混凝土施工已成为主流建筑方式,也成为现代建筑必不可少重要建筑元素。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方面有其优点,其成型方式简单、运输方便、成本低廉,在现代建筑物中应
今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建设“新疆大庆”的发展目标,标志着继松辽、长庆之后国内第三个5000万吨级油气生产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吐哈油田是建设“新疆大庆”的重
本文介绍了500~m激光传输路径上大气光学参数遥测系统。它由温度脉动传感器、气象参数传感器、单片机系统、微机及网络系统组成。该系统具有自动采集、处理、存储、实时显示等
摘要:固定资产是学校办学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单位资产占有规模大小的标志。文章通过阐述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特点,分析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对固定资产的进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
利用光线追迹法,对一种常用光栅展宽器的色散量进行了计算,数值分析了展宽器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改变对二阶色散及产生像差的影响,为展宽器各元件的精确调节提供了依据. The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