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国该如何战略布局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mail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关乎国家安全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由大数据引发的社会革命。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大数据时代,国家影响力和主导权体现在了对数据的掌控上。在竞争层面,国与国竞争焦点正从对资本、土地、人口、资源能源的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上。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争夺日趋激烈,制信(数)权成为继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之后的新制权。
  大数据使得数据强国与数据弱国的区分不再以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论英雄,而是决定于一国大数据能力的优劣。
  在商业层面,大数据时代,获取通信、金融、买卖数据流也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在安全层面,“大数据安全”已经俨然影响国家战略安全。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的数据安全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例如,过去美国一直借助互联网手段和信息技术对全球数据情报进行监控,确保自身在网络空间和数据空间的主导地位。大数据革命对于美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来说,是一个利器,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的全球数据采集能力、监控能力、分析能力,从而对我国大数据安全、大数据资产流失造成更大风险。
  美国的三轮行动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从发展战略、法律框架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在大数据方面实施了三轮政策。
  第一轮是2012年3月,白宫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该计划有两个目标:一是用大数据技术系统改造传统国家治理手段和治理体系,二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业态和板块。
  第二轮是2013年11月,白宫推出“数据—知识—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促进前沿创新、提振经济增长的路径,这是美国向数字治国、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国防转型的重要举措。
  第三轮是2014年5月,美国总统办公室提交《大数据:把握机遇,维护价值》政策报告,强调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紧密合作,利用大数据最大限度地促进增长和利益,减少风险。伴随着这些战略计划,美国政府启动“公开数据行动”,陆续公开健康、能源、气候、教育、经济、公共安全、全球发展等50个门类的政府数据,便利商业部门踊跃进行开发和创新。
  欧、日、韩等步步紧跟
  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用大数据改造传统治理模式,试图大幅降低公共部门成本,并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2012年9月,欧盟进一步公布了《释放欧洲云计算服务潜力》战略方案,并向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提交了《云计算发展战略及三大关键行动》。
  日本积极谋划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体系,对冲经济下行风险。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以开放大数据为核心的IT国家战略,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把大数据和云计算衍生出的新兴产业群视为提振经济增长、优化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
  韩国2011年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正式提出“大数据中心战略”以及“构建英特尔综合数据库”。同时,韩国社会专职部门制定应对大数据时代计划。
  2012年,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大数据未来发展环境发布重要战略规划。2013年,在朴槿惠总统“创意经济”的新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提出“培养大数据、云计算系统相关企业1000个”的国家级大数据发展计划及《第五次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2013-2017)》等多项大数据发展战略。
  一些国际组织也十分关注大数据发展。联合国启动实施“全球脉动”项目,利用“大数据”准确预测某些地区的失业率、支出削减和疾病暴发,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管理。原八国集团发布了《G8开放数据宪章》,提出要加快推动数据开放和利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数据上升至国家战略已经达成共识,大数据是未来大国间战略博弈的决胜关键。
  大数据引发的经济社会革命才刚开始,这是一场关乎中国前途未来,涉及利益深刻调整的革命。新一轮大国竞争,并不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通过大数据掌握对整个世界局势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中国需要加快形成大数据国家战略。着力规划“大数据战略”中长期路线图与实施重点、目标、路径,统筹布局,加快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立法与标准制定,抢占新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战略机遇期,重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已经迫在眉睫。
  (摘自《瞭望》)
其他文献
愛新觉罗·载涛(1887-1970)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他一生历经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直到1970年病逝于北京,堪称这一时代变迁的特殊历史见证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笔签名,任命载涛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因擅演猴戏,他又被毛泽东风趣地戏称为“弼马温”。载涛被毛泽东亲自任命之后,时常感恩地说起:“知我者,毛主席!”  下文为载涛幼子溥仕口述。  “老载
边芹在《文明的变迁:巴黎1896·寻找李鸿章》中写到,当年,李鸿章从巴黎北站下车,居然带了活鸡,装在一个柳条编的笼子里。他怕巴黎没有新鲜鸡蛋吃。边芹认为,“一路围观的人群,与其说是欢迎,不如说是看热闹。对李特使的喝彩,据说不如对最后一辆车上两只白色的下蛋母鸡劲头足”。事实上,再往前追溯,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了预防败血病,船员还在船上种植蔬菜、发豆芽呢。两只母鸡何足道哉?  法国方面还喜欢强调他
公司里的年轻人问我,“年轻人为人处世,什么最重要?”我觉得“平常心、正常态”,这六个字很重要。  人什么时候容易犯错误?没有平常心的时候。什么时候没有平常心?大部分是成功的时候。所谓“成功的时候”,就是以为自己的能力超出了周围所有的人,而把别人对自己的吹捧都当真了的时候。比如公司里的同事吹捧我,我都特当真,那我基本上就没有平常心;我知道大家是尊重我,给个面子说说而已,那我就有平常心。  刚开始创业
巴拉克·奥巴马 2009年1月20日  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勇于负责和勇于承担的新时代,每一位美国人都应认识到,我们对自己、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负有责任。我们不会抱怨,而会欣然接受这份责任。我们应坚信,没有什么比全身心投入一项艰巨的工作更让我们的精神充实,更能塑造我们的性格。这是公民应尽的必务,应做的承诺。这是我们信心的源泉。  乔治·布什 2001年1月20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重申一个新的信
2016年以来,G20会议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多个“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制定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这些“首次”合成了G20合作机制的新走向。在这些“首次”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外交越来越着眼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这主要包括三大类:器物层面,
汉朝,当陈平智斗周勃的时候,有一个人在一旁谨慎、细心地观察着,思索着,他就是汉文帝。  性格沉稳而心计甚深的文帝自然懂得,他要摆脱功臣们的笼罩,得运用他的智慧和手段。封赏是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其本质是一场政治交易:付出的是职位、土地、爵号和黄金,获得的是皇位和驾驭臣属的权力。  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谦恭。  很显然,文帝是看出了陈平让位的真实用意的,但他却佯作不知,还依着陈平之愿,授任明知缺乏上相才
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是有钱;二是值钱。  有的人运气好,出生于富贵之家,一出生就像贾宝玉一样嘴里含着玉,有钱就不是问题。但有钱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你本人值不值钱的問题。  值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比如你去找一份工作,人家给你开出百万年薪,那就表明你很值钱。有钱和值钱是两个概念。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富二代”腰缠万贯,但除了挥霍什么都不会,这样的人“分文不值”。但值钱
《理解中国:对话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是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与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对话录。施密特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第一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本书中,施密特讲述他多次访问中国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1984年第二次访华。“这次邓小平让人看到了他的真实面目。”  西伦:1984年
“抗日神剧”为何层出不穷?这其中可能确有一些是因为创作人员对历史认识不清、积淀不够等造成的“无心之失”,但大部分可能还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增加看点、博取眼球,在同题材剧作中取得更高收视率,于是脑洞大开,不顾事实地加料,也就使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再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而增进观众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但这并
《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名家领读经典”课题组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8月出版  这本书一共分为历史经验、革命遗产、建设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这四篇。如果说前两篇指向的是对于中国发展的历史与传统的理解与正视的话,那么后两篇指向的,则是对中国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的深度分析研判。从中共立国后“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之间的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点与难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