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断层图像构建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螺旋CT断层原始图像,利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与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进一步进行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方法 利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层厚0.625 mm,层间距0.5 mm,获得颅内动脉瘤的CTA图像.应用Mimics直接读入Dicom格式的原始图像,采用阈值分割与手动分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得到最感兴趣的部位,主要包括载瘤动脉和动脉瘤,对图像进行三维计算,调用FEA模块的Remesh功能,获取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模型的面网格格式,文件以lis格式保存并输出,直接导入ANSYS软件转化成IGES文件,导入ANSYS Workbench生成体网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结果建立了精确、快速的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面网格文件可直接导入ANSYS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Dicom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的应用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Mimics软件可以直接建立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提高了效率。

其他文献
四逆汤为<伤寒论>名方,由附子、干姜、炙干草组成,中医理论认为它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阳衰阴盛者,药理研究已证实其具有显著的升压、强心、抗休克等作用。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中各解剖标志的辨认,探讨如何确认和根据不同的鞍区肿瘤生长方式扩大显露蝶窦前壁。方法对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Oo例1和新鲜成人尸头标本(5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颈内静脉灌注蓝色玻璃胶后,经单侧鼻孔入路导入内镜,再剖开一侧鼻腔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腭咽弓到蝶窦开口下缘距离为(15.13±1.99)mm,中鼻甲后部下缘到鞍底中心距离为(10.20±0.15)mm,
期刊
患者女,31岁,既往长期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酮片)14年,每天1片.此次因突发头痛、呕吐10d,伴意识不清、肢体抽搐1次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
目的 通过观察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颅内外血管病变特征.方法 收集上海市杨浦Ⅸ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9例均经DSA检查且影像学表现为分水岭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血管病变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9例表现为分水岭梗死的患者中,DSA提示18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病变,6例存在颈内动脉病变.结论 颅内外大动脉病变为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主要表现
目的 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后hBDN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构建hBDNF和GFP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NSCs(hBDNF-GFP-NSCs组),同时设GFP转染NSCs组(GFP-NSCs组)和未转染的NSCs组(NSCs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有丝分裂增殖、多分化潜能3个特点的神经前体细胞.神经祖细胞足指仅具有多分化潜能和部分自我更新功能的增殖细胞.NSCs和神经祖细胞统称为神经前体细胞。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目的 探讨外伤性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例外伤性PSI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分泌改变,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例均为成年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其中1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误诊分别为15年和2年,临床上以逐渐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为表现,均因发生垂体危象而住院,其中1例多次发生垂体危象;无尿崩症表现;内分泌功能检查提示为垂体功能低下导致甲状腺、性腺、肾上腺
目的 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rkA)在胰腺癌嗜神经侵袭及疼痛发生的作用.方法 选择胰腺癌病例28例,根据术前患者的疼痛情况分为疼痛组(A组,14例)和无疼痛组(B组,14例).用Northern blot和免疫组化半定最检测并比较两组胰腺癌组织NGF及TrkA表达强度,并与神经侵袭程度评分和疼痛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组的神经侵犯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方法 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均经静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 结果 本组9例中治愈8例,症状好转1例,无加重和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及加重者. 结论 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