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团体辅导 大学生 情绪表达
作为一个社会人,每时每刻都会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内心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即我们通常所說的情绪。情绪表达(emotional expressivity)是指情绪反应发生时个体行为的变化,如情绪反应发生时的微笑、大笑、哭泣、皱眉、发泄等。情绪表达包括正性情绪的表达、负性情绪的表达以及正负情绪表达的强度。情绪表达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热情奔放,情绪表达明显而强烈,有的人平静隐忍,情绪表达更多时候是含蓄而内敛的,无论何种表达方式,情绪都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从而调节内外平衡,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本研究在调查研究大学生情绪表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团体辅导干预,有针对性地树立和培养积极有效、合理适度的情绪表达方式。
(一)一般资料
在郑州某高校通过公开宣传招募的方式招收自愿参加活动的在校大二学生,综合使用《情绪表达问卷》心理量表和简单的访谈筛选出存在情绪表达困扰的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人,年龄在19-21岁。所有成员均为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工具
《情绪表达问卷》该问卷包括正性情绪表达与负性情绪表达两个维度,共18个题项。采用5点评分,无反向记分题,每个分问卷中的所有题项得分加和,再除以题项数,分数越大,情绪表达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一致性信度0.829,其中正性情绪表达分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4,负性情绪表达分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4。
(三)研究过程
1.团体性质。封闭式、结构式的同质性成长团体。
2.活动时间。每周一次,一次40分钟,共五个模块,8次。
3.理论支持。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4.团体内容。团体活动共8次,每次40分钟。分为初始阶段(第1次)、过渡阶段(第2次)、工作阶段(第3.7次)、结束阶段(第8次)。(1)第1次团体活动的目标是互相认识并初步建立平等信任的团体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开场白,自我介绍的热身活动,心理游戏“大风吹”,建立契约。(2)第2次团体活动旨在探索自我,发现自我,通过小作文《我》描述自己心中“我”的形象。(3)第3次团体活动是通过心理情景剧《占座》认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处理和表达情绪的方式,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分享。(4)第4次团体活动主题为“走出自信”,鉴于前3次互动中显现出很多同学在认识自我时陷入普遍自卑氛围的情况,通过“走出自信”心理游戏结合《自信与情绪表达》小讲座提升自信水平,增强人际自尊。(5)第5次团体活动目标为学会自我悦纳。通过热身小游戏进入轻松愉悦的状态,使用空椅技术“我想对你说”灌注积极心理学理念,实现自我对话,提升自我接纳感。(6)第6次团体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形象展示情绪表达方式,提倡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减少消极的情绪表达方式。(7)第7次团体活动通过《我的好朋友——情绪》主题讲座,总结情绪表达相关内容、方式、技能、作用,将团体辅导中所学所得迁移至现实生活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8)第8次团体互动任务为分离与道别。通过绘制个人“成长树”、心理游戏“戴高帽”结束团体辅导干预,并通过拍照仪式正式告别。
(四)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作为一个社会人,每时每刻都会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内心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即我们通常所說的情绪。情绪表达(emotional expressivity)是指情绪反应发生时个体行为的变化,如情绪反应发生时的微笑、大笑、哭泣、皱眉、发泄等。情绪表达包括正性情绪的表达、负性情绪的表达以及正负情绪表达的强度。情绪表达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热情奔放,情绪表达明显而强烈,有的人平静隐忍,情绪表达更多时候是含蓄而内敛的,无论何种表达方式,情绪都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从而调节内外平衡,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本研究在调查研究大学生情绪表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团体辅导干预,有针对性地树立和培养积极有效、合理适度的情绪表达方式。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郑州某高校通过公开宣传招募的方式招收自愿参加活动的在校大二学生,综合使用《情绪表达问卷》心理量表和简单的访谈筛选出存在情绪表达困扰的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人,年龄在19-21岁。所有成员均为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工具
《情绪表达问卷》该问卷包括正性情绪表达与负性情绪表达两个维度,共18个题项。采用5点评分,无反向记分题,每个分问卷中的所有题项得分加和,再除以题项数,分数越大,情绪表达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一致性信度0.829,其中正性情绪表达分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4,负性情绪表达分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4。
(三)研究过程
1.团体性质。封闭式、结构式的同质性成长团体。
2.活动时间。每周一次,一次40分钟,共五个模块,8次。
3.理论支持。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4.团体内容。团体活动共8次,每次40分钟。分为初始阶段(第1次)、过渡阶段(第2次)、工作阶段(第3.7次)、结束阶段(第8次)。(1)第1次团体活动的目标是互相认识并初步建立平等信任的团体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开场白,自我介绍的热身活动,心理游戏“大风吹”,建立契约。(2)第2次团体活动旨在探索自我,发现自我,通过小作文《我》描述自己心中“我”的形象。(3)第3次团体活动是通过心理情景剧《占座》认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处理和表达情绪的方式,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分享。(4)第4次团体活动主题为“走出自信”,鉴于前3次互动中显现出很多同学在认识自我时陷入普遍自卑氛围的情况,通过“走出自信”心理游戏结合《自信与情绪表达》小讲座提升自信水平,增强人际自尊。(5)第5次团体活动目标为学会自我悦纳。通过热身小游戏进入轻松愉悦的状态,使用空椅技术“我想对你说”灌注积极心理学理念,实现自我对话,提升自我接纳感。(6)第6次团体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形象展示情绪表达方式,提倡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减少消极的情绪表达方式。(7)第7次团体活动通过《我的好朋友——情绪》主题讲座,总结情绪表达相关内容、方式、技能、作用,将团体辅导中所学所得迁移至现实生活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8)第8次团体互动任务为分离与道别。通过绘制个人“成长树”、心理游戏“戴高帽”结束团体辅导干预,并通过拍照仪式正式告别。
(四)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