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7例SISMAD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43-61岁(平均53±6.6岁)。结果:根据Yun分型,I型1例,116例(Ⅱaml例、Ⅱb型5例);7例全部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及真假两腔;1例Ⅱa型初破口及1例I型再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中段,余6例初破口均在近段(1.2-2.5cm);SMA明显增粗3例,2例SMA近、中段周围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评价ADC在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MR扫描仪对108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DWI检查,b值取0和800s/r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显示离体支架内腔和不同再狭窄模型的能力。方法:6枚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Excel),规格均为2.75mm×18mm,球囊在体外用不同的压力分别扩张成直径2.75mm、3.0mm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又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技术对胃癌进行术前T、N分期并与病理相对照,确定MPR后处理技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作用。方法:经胃镜证实的70例患者,术前采用16排螺
目的:探讨PWI对宫颈癌诊断、病理分级、分型及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宫颈癌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盆腔常规磁共振扫描、DWI扫描及灌注成像,获取每个灌注层面感
目的:探讨肝脓肿伴发的一过性肝灌注异常(THPD)的影像表现及其主要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CT上明确显示THPD的19例肝脓肿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10例,年龄35~82岁,平均62.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