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的回顾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编纂《中华大典·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小结,共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是简述《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编纂过程,二是对《宋辽金元文学分典》质量的基本估计,三是保证《宋辽金元文学分典》进度的措施,四是《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后续工作设想。
其他文献
期刊
咸丰皇帝执政期间,一批与洋人直接交涉的大臣逐步意识到英法美等国对中国只有扩大通商和文化传播愿望,并无领土要求,中国应与之谈判让步以减少损失。一些远离海疆的强硬派大臣则认定夷情叵测,须拒绝其一切要求,以武力解决争端。咸丰本人持论与强硬派大臣相近,但力主尽量维持抚局,避免战争。然而他每次谈判均自设一个无实力保障的底线,以致谈判不决,最终造成更大损失。
<儒藏>是四川大学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规划项目,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经过数年努力,首批50册于2005年5月正式出版,已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评议.这里搜集和摘录了李学勤、张立文等专家学者关于川大<儒藏>首批成果的评议,汇录了郭齐、李文泽等<儒藏>参与者关于<儒藏>编纂体例的讨论.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角度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导致名家的纯语言思辨理性萌芽的过早湮没。
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远的、象形程度不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汉字的远源;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近的、象形程度较高的各种原始文化符号是汉字的近源.但近源与商代文字之间还存在着缺失环节.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符号曾经经过"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河谷地带.这些保存于印度河谷文字中的中国文字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代文字来源的缺失环节.而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符则是中国文字曾经传入印度河谷地带的有力证明.
对苏东坡词<浣溪沙>三首、<临江仙>一首、<双荷叶>一首、<减字木兰花>一首的写作时间进行了考证.
2001年9月15(农历7月28日)是苏轼逝世900周年纪念日。苏轼生前已成为同时代人的研究对象,900多年来研究苏轼的文字更是汗牛充栋,并且至迟从南宋起就有“苏学”之称。因此,有必要对历代“苏学”作一回顾,即从苏轼生平、苏集整理,苏轼的分科分类研究以及历代时“苏轼研究”的研究等,作一回溯,以兹纪念。
加入WTO后凸显了我国现行涉外经济法律体系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种种不和谐:立法滞后、不统一、透明度低、可操作较差;立法规定的中外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法律规范形式等级偏低,效力较低。剖析隐藏在这些现象后面的法学和制度经济学原因并进而建立起统一、合理、高效和具有相当透明度的我国现代涉外经济法律体系,才能在新形势下有效地保护我国国内产业和促进我国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
兴盛于60至70年代的结构主义叙事说,至少在两个层面上丰富了文学批评。其一,它有助于人们努力去发现相同类型作品的深层结构,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侦探故事;其二,它为特定作品的本文分析提供了线索,阐明了一则“故事”是怎样转变成为一句“话语”的。《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最后三部作品之一,表现出既符合于当时常规、又向这些常规提出挑战的叙事特征。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视点”和“文章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