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正处在从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和成年期过渡的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逐渐的趋向于成熟,如果能正确加以教育引导则会使其学有所成,成为合格的公民、劳动者。现就本人在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加以总结,提出一些针对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
一、教师要用爱心来耕耘,给学生播下爱的种子
高中学生感知能力全面提高,能主动而有目的性的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观察细节的感受性逐步提高,对比事物的正确率逐渐增加,理解所观察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程度进一步深化,能够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生活中须时时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并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感知,而不足做表面文章,只是做给学生看的。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发生存每一位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对待我们周围社会中的人和事。给学生播下爱的种子,并让其在我们所营造爱的环境中萌发、茁壮成长,并能够把爱心回馈给父母、老师、周围的人和事,甚至全世界。例如就日本地震开展对学生的爱的教育,我们该不该救援,该出多少力气救援,并可以举行辩论会,最后引用中央电视台评论家的评论,给其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学生,让其充满爱心,哪怕是我们曾经的敌人。从而就像歌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教师要用热情去浇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中学习、生活
高中生常常对自己喜爱的对象和活动表现出狂热,对自己心服的人或关心自己的人表露出欣羡和感激,而且这种情绪往往比较稳定、持久,同时他们的情绪常常与自己的前途、理想交织起来。对自已不喜欢的对象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庄重、冷淡、回避的态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让其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充满热情,则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是热情洋溢的、面带笑容的、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对所从事教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要能使学生感知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学问,有特殊的教学才能。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要作火,让学生作柴,用我们热情的火种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对教师的知识、学问表露出欣羡。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出狂热,对学习、生活表现出激情。
三、教师要用知识除去学生心中的杂草。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在个人的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又是指导个人认识和支配行为的最高调节者。高中时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高中生人生观的发展不是稳定的,很容易受到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及所交往的人的影响,从而改变其对社会生活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为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应该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荣辱观教育。学习中外历史,认真分析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者的教训。使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正确地解决公与私的矛盾。引导他们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向正确方向前进,少走弯路,不走弯路。
四、教师要用耐心对待学生。并从内心中渴盼他们成功
针对部分高中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常常分不清是非,在感情上容易冲动,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留给学生犯错误后改正错误的时间。处理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能够分析自己在某些事情中的心理状态,并让其正确评价自己的心理面貌,引导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清每个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学生,决不言放弃。让学生感觉你在渴盼他们前进,促使其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最终学有所成。
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中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有不稳定的成分,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结合各自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因材施教。
一、教师要用爱心来耕耘,给学生播下爱的种子
高中学生感知能力全面提高,能主动而有目的性的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观察细节的感受性逐步提高,对比事物的正确率逐渐增加,理解所观察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程度进一步深化,能够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生活中须时时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并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感知,而不足做表面文章,只是做给学生看的。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发生存每一位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对待我们周围社会中的人和事。给学生播下爱的种子,并让其在我们所营造爱的环境中萌发、茁壮成长,并能够把爱心回馈给父母、老师、周围的人和事,甚至全世界。例如就日本地震开展对学生的爱的教育,我们该不该救援,该出多少力气救援,并可以举行辩论会,最后引用中央电视台评论家的评论,给其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学生,让其充满爱心,哪怕是我们曾经的敌人。从而就像歌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教师要用热情去浇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中学习、生活
高中生常常对自己喜爱的对象和活动表现出狂热,对自己心服的人或关心自己的人表露出欣羡和感激,而且这种情绪往往比较稳定、持久,同时他们的情绪常常与自己的前途、理想交织起来。对自已不喜欢的对象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庄重、冷淡、回避的态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让其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充满热情,则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是热情洋溢的、面带笑容的、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对所从事教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要能使学生感知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学问,有特殊的教学才能。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要作火,让学生作柴,用我们热情的火种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对教师的知识、学问表露出欣羡。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出狂热,对学习、生活表现出激情。
三、教师要用知识除去学生心中的杂草。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在个人的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又是指导个人认识和支配行为的最高调节者。高中时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高中生人生观的发展不是稳定的,很容易受到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条件以及所交往的人的影响,从而改变其对社会生活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为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应该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荣辱观教育。学习中外历史,认真分析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者的教训。使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正确地解决公与私的矛盾。引导他们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向正确方向前进,少走弯路,不走弯路。
四、教师要用耐心对待学生。并从内心中渴盼他们成功
针对部分高中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常常分不清是非,在感情上容易冲动,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留给学生犯错误后改正错误的时间。处理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能够分析自己在某些事情中的心理状态,并让其正确评价自己的心理面貌,引导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清每个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学生,决不言放弃。让学生感觉你在渴盼他们前进,促使其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最终学有所成。
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中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有不稳定的成分,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结合各自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