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奔逃的鱼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待身边的人走远,一条鱼浮出面,在这洼浅浅的水流里盘旋几圉。见我没有伤害它的意思,终于,小声地问了我一句:“你好,能跟你说句话吗?”
  “可以。”我看著它已经好久了,便微笑着答道,“有什么,你就请讲吧。”
  它停在水中。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翘起头似乎在思考着。听我这样说。它低头吸了半口水,问:“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段时间水一直这么少吗?”它一口气把话说完。似乎费了很大的力气。
  哦。我没想到它是在关心自己的环境,站起来。向水的上游和下游望去,然后又坐下来,坐在栏杆上,平静地向它陈述一个事实:“前面在修一座桥,结果把水道封住了。只留下一道窄窄的水流,让水缓缓地流过。”
  “哦。”它似乎如梦初醒。长叹一声,接着又绕了一个圉儿,回来,继续问我,“为什么要修桥呢?”
  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但此时从它的神气与语气来看,倒确实是一个得认真回答的大问题,否则似乎难以让它满意。
  “这个。这个。”我还是犹豫了一下,然后搔了搔头说。“人们是要走路吧。”
  我不确定地说着,并向修桥的那一面望去。那儿不知道何时早已竖起几块巨幅广告牌。内容是关乎将要开建的楼盘信息,让人即使望一眼也能尽收眼底。
  “可能是那里要建房子吧。”我用近乎肯定的语气说。
  “建房子和修桥有关系吗?”它似乎小心翼翼地问我。
  “应该有吧。”我说,“修好桥,路就四通八达,人们方便了。那地价和楼盘就会增值很多,这样买的人也会多。”
  “哦,原来是这样。那能不能请你把我送到水的上游,我记得以前好像是从那边来的。”
  我有点意外。便问道:“我怎么好送你呢?”
  “你折一根长柳枝,把它一头扔到水里,我衔着枝头。你拉着我。这样就可以了。”它脱口说道。
  没想到。原来,它还这么有经验。听它这样说,我只好在河柳下折一根长长的柳枝。把柳叶全部摘下,然后,向岸边走几步。把柳枝甩到水里。它像看到食物一样,一下子游了过去,衔住枝头,让我拉着它往上游走去。
  实际上,说是上游,其实哪儿是上游我也无法确定。我估计它也不能确定,因为此时,我只能根据水流的方向确定哪是上游。经过那修桥处稍稍有点吃力。其他地方都还好走。又走了一截路。到一处宽大的河道边,我想到这里应该就可以了,正准备停下来。没想到它放开枝条竟“咳咳咳”地咳起来。显然呛得不行。没想到水也能把鱼呛成这个样子。
  我看到它不停地翻身。便着急地问它:“怎么了?你还好吗?”
  “不、不、不好。”它憋红了脸说,“麻烦你,麻烦你,快把我拉上岸,这水里有太多的农药。再多待一刻。我就要变异了。快,快,快拉我上岸。”
  看它这么着急,我一点都没有犹豫,见它咬紧了枝条,顺手就是一拉。一下子把它拉到岸边十多米的草地上。青草衬着它,让我看得分明,赫然是一条二三两重的白鱼。
  我怕它没有水,会很快死去,便不敢和它说话,怕消耗它的体力。只见它喘着粗气说:“终于好了一点了。”
  我还是没敢说话,只是蹲在边上,点了点头,然后,怯怯地问:“没有水,你,行吗?”
  “没事。空气里还有一点水。比在那有农药的水里好多了。”它脸上似乎有一丝笑意。
  我想这样终究不是办法,便用商量的语气说:“那我带你回家吧,我们家里有水,或许好一点。”
  “好吧,谢谢你。现在,像你这样能做我们鱼类朋友的人实在太少了。”它感慨道。
  我无奈地笑笑,然后,折了几片宽大的玉米叶。把它包着捧回家。
  一进门,妻子吓了一跳,说:“在哪弄这么点鱼回家。买的还是逮的?”
  听她这样说,我连忙向她使眼色,小声说:“别说话,给鱼听到不好。”
  妻又以为我和她开玩笑,摇摇头,叹口气,任我向卫生间走去。
  我把鱼放到浴缸里。然后开始放水。看到自来水缓缓地流下来。我的心也平静了许多。只见那鱼在水里小心地游了起来,不一会儿,却又“咳咳咳”地呛起来。
  “怎么了?”我急切地问。
  “嗯嗯嗯,你们的水,也有问题,有问题。”说完,它竟挣扎着跳了起来,一下子跳到浴缸边上。再一跳,竟跳到马桶里。
  我吓了一跳。本想去救它,只见它把头伸出那马桶里的水,大口喘着气。又叹口气说:“似乎。这里要好一点。”
  “那。那是马——”我话还没有说完,只见它一头扎下去,不见了。
  这时妻子进来。看着一脸茫然的我,问:“你在和谁说话呢?鱼呢?鱼呢?”
  鱼?听她这么一问,我才如梦初醒,我怎么向她解释呢?
  “你不会把鱼吃了吧?那可是一条生鱼呀?”她似乎明白了什么。惊讶地问我。
  我摇摇头。实在无法回答她。
  责任编辑/乙然
其他文献
韩医生是一位赤脚医生,生得白白净净,还戴着一副老式金边眼镜。如果身上没穿白大褂,脖子上没挂个听诊器,表袋没别上块胸牌,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赤脚医生。细细打量,倒像是一位机关雇员,或者是教国文的老师。   但他确实是我们村里的一位赤脚医生。   韩医生老家在上海,知识青年那会插队到我们村,行医多年,医术高超,不仅本村村民都到他诊所瞧病,就连附近的一些邻村村民一遇到头痛脑热的也纷纷赶到他诊所求医。听
一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不知何时停了。   老田头一激灵醒来,见天已经亮了,赶忙翻身下床,趿拉着已磨破边的胶鞋,一边走一边跺脚。等到了大门口,那鞋跟就上了脚。“咣当”一下推开门,理也没理老伴在后面说什么,就径直往上后湾去了。   上后湾原是一大片苞谷地,这里背靠老林山,不阴不阳,水润土肥,正是出产的好地,分产到户时老林组全组十八家四五十人口的口粮全在那里,一年到头,全村人大多时间像蜗牛
读了《老奉天不敌沈阳城》(原载《短篇小说》2019年1期),不禁感慨万千,思绪仿佛一下子被带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最黑暗、最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时至今日,还是令人难以想象,拥有数十万之众的东北军,一夜之间竟退得不见踪影,让区区几千人的日本侵略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沈阳城,这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小说《老奉天不敌沈阳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真实地再现出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后的惊愕、失望、不甘、愤懑的复杂心
一九八五年,林平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去珠海打工了。那时候,珠海特区还很小,十几平方公里,用铁丝网围着,没有边防证还进不去,很多人都是从铁丝网下爬进去的,林平也是,那时候,林平很瘦,很麻利。   一家电子厂招工,林平考上了,第一名。厂长特别接见了林平,说:你这水平,当个流水线工人,可惜了,我准备送你去电子学院进修两年,回来给我当工程师。   大学上了,还是带资的,当然好了。林平知恩图报,学习很用
村支书老杨找到王大鹏的时候,王大鹏正在村后的山坡上放羊。说是山坡,其实就是一处绵延上百米的土堆。当年村子里秉承着“靠水吃水”的想法,借着穿村而过的卫河,挖了几个水塘,养鱼养鸭子。鱼和鸭子都没养好,却给村里的孩子们生生堆出一处风景来。天气很好,暮春时节的山坡芳草萋萋,绿缎子似的铺满大地。几个孩子在山坡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在风里游来荡去,很有点儿“风景这边独好”的意思。   但热闹是孩子们的,羊儿
专家简介  周又红,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特级教师。从事科技及环境教育50余年来,她积极引导青少年创新实践,钻研教育理论、设计科学教具,主持编纂600万字专著和教材。深入社区、学校和机关开办科技环保教育讲座,她每年演讲近百场,大力推动环境科普的传播进程。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地球奖、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等荣誉,辅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多次斩获科技创新奖项,其中包括国际奖8项、全国奖50多项。  
周建还在忙乎,手机嘟嘟嘟地在桌子上剧烈振动,护士小刘看了好几眼,终于是忍不住了,说:“周医生,您的电话在响呢!”周建微微一笑,说:“没关系,让它响一会好了。”   周建说完,小刘还没印证是否一会果真就不响了,护士小赵敲了门,说:“周医生,小刘,主任请你们去开会呢。”   周建说:“好。”   周建走在前面,小刘走在后面。周建的步子大,速度也快,走起路呼呼地,隐约能让人感觉到风在流动。小刘快走了几步
1  柳河村的人都知道,刘常连种地的垄沟都打不直。可是,他的脑筋好使,在铁矿里跑销售。另外,他还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叫香秀。这样,村里的人对他全都刮目相看。  那年,刘常去南方出门,一路上火车、班车地倒腾,居然带回了一对白鸽子,再次在村里成了稀罕物。他在屋檐下挂住了一个旧箩筐,放上一层细草和破棉絮,算是给那一对精灵安了家啦。鸽子不但长得好看,还特别干净得讨人喜欢。每天成双结对地飞来飞去,两道白
摘 要: 方言是传承当地文化的重要工具,是当地居民引以为傲的资本。随着社推普政策的实施,方言地域中心语的地位受到冲击。如果不保护方言,地方语言发展地位就会越来越低,甚至可能逐渐消失。在推广普通话时如何正确处理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话题。本文以上海话为例分析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如何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  关键词: 推广普通话 方言保护 思考  普通话是
高明星和赵国培是通过微信搜附近的人搜到后认识的。这种认识,看起来似乎有些荒唐,可当下不管是谁,天南地北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认识的。那个夜晚,应当是一个朗月照空的夜晚。赵国培在歌厅喝酒,他刚刚会玩微信,就胡乱在搜附近的人。不一会儿,他搜到了很多附近的人,有男有女,一大群。  微信里的人,大多都有网名。这次,赵国培搜到的这个女人,网名叫“天上的星星”。赵国培开始添加“天上的星星”为微友。因为自己的网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