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八区八穴"取穴眼针疗法与"八区十三穴"取穴眼针疗法对中风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群中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八区八穴"组和"八区十三穴"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同时,八区八穴组给予眼针治疗,选取主穴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配肝胆区穴、肾膀胱区穴,10 min行针1次,针刺20 min。每日1次。八区十三穴组给予眼针治疗,选取主穴取上焦区穴、下焦区穴,配肝区穴、肾区穴,10 min行针1次,针刺20 min。每日1次。以上各组2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期满,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八区十三穴组比较,治疗后的八区八穴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八区十三穴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八区十三穴组比较,治疗后的八区八穴组患者血清内皮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显著低于八区十三穴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八区十三穴组比较,治疗后的八区八穴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八区十三穴组(P<0.05)。结论:针刺眼针穴区可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ET-1、CGRP平衡,改善病灶局部血流量。八区八穴取穴法的治疗作用强于八区十三穴取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