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都想离家出走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来我好像从小就有离家出走的怪癖。
  读小学二年级时,没有任何原因,只是一时异想天开,便策划了一次离家出走的行动。很多细节我都忘掉了,只记得那天我如常去上学,但书包里装的是两只我最爱的破布熊,还有一小块拼图——那是一幅台湾拼图中的“台中”那一块,上面只写了“合欢山”。
  我还拉了我的一个喽啰一起“逃跑”。我记得他叫谢志道,糊里糊涂就被我这个玩伴拉了说:“我们去合欢山吧。”说来真是胡闹,我可能还偷了我爸妈一些钱,但我们两个小孩要如何搭车去台北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去台中,再从台中搭车去合欢山,这整个过程我完全没概念。
  我们没出校园就被逮住了。某一堂课后,我们躲在了校园一处楼梯间死角的一个大箱子后面。上课许久,老师发现有两个小朋友不见了,便发动同学们出来找寻。
  总之,莫名其妙地出了这件事,我被我妈揍了几下。她平日很少揍我,一般都是我爸出手,但这事儿她不敢让我爸知道,我爸知道会把我揍个半死的。但我想,我妈心中应该有一种疑惑的伤心吧——这孩子对父母有多不满,为何小小年纪就想离家出走?
  很多年后,我长大了,读了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才明白可能人类潜藏着一种想去远方的无名冲动。我小时候的台湾社会相当封闭保守,或者说是我们生活的那个永和小镇过于平静,我总幻想着打破这种平静,去探求外面新奇魔幻的世界。
  其实,后来在许多个放学途中,我都在蛛网状的永和小巷弄里穿绕。那时还没有起楼房,都是黑鱼鳞瓦的日式房屋以及墙头探出桂花、杜鹃花或木瓜树枝的人家。我脑海中是不是也常浮现离家出走的想法?我只要在某处拐角走跟平时相反的路线,会不会走进另一个世界?
  我也常在午休时趴在教室课桌上,因睡不着而浮想联翩,幻想世界遭受外星人攻击,全部的人像木头人一样静止不动,时间被冻结了,只有我意外地成为唯一一个不受这种攻击影响的人。我可以任意进面包店拿我爱吃的放了樱桃的巧克力蛋糕。说起来,一个小孩对无限自由的想象,真是贫乏得可怜。
  高中时,有一段时间,我交了一些“坏朋友”,抽烟、打架、鬼混,在我父母眼中就是學坏了。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闯了祸,勒索了一个我们觉得很“叽歪”的肥仔。这件事后来被教官发现了,教导处要给我记大过。我父亲是个很正直的人,他本身就是老师,我做这样的事他肯定觉得丢尽了我们骆家祖先的脸。于是,我就和一个哥们儿一起离家出走,我们先去找同学借了1000块钱(新台币),仓仓皇皇搭火车南下,當时想到南部找个工厂做工,有一天闯出名堂再衣锦还乡。
  我们坐车到苗栗,在一间小旅馆住了一夜,钱就不够再往南走了。于是这个哥们儿打电话给他的一个笔友,向她借了1000块钱。那是个新竹女中的女孩,于是我们又搭车到新竹跟这个他从未见过面的女生拿钱,再继续南下。然后,我们在彰化投奔一个朋友的朋友,他说会帮我们找工作。但才待了一晚,我那个哥们儿就想家了。最后,我们灰头土脸地返回台北,结束了这次莫名其妙的离家出走。
  那趟旅程中,我们穿着卡其布制服,背着书包,在火车站或客运站等车,那画面就像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或贾樟柯的《小武》,那么灰暗、凌乱、贫乏。
  很奇怪,等长大了,真的离开家了,却又别有一番滋味。父亲10多年前过世了,母亲后来也老了,一直在逃离的那个家,最终也就变成了幻影。可能还是对不可知的世界充满憧憬和幻想,因此总想不惜流浪去看看。然而在长时间的漂流后,怕了那些随波逐流的渺小和易碎,就又渴盼有个家了。
  (宇涵摘自《南都周刊》图/孙小片)
其他文献
那天去飯店点了份米线,结果老板问我,打包还是带走……老板我在这吃不行吗?  爸爸和女儿  男人有个女儿是什么体验?“我亲爱的宝贝,我愿意把这世界上的一切都给你。”  “爸爸我想吃雪糕。”  “不行!”
Q:有个哥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除非我车伯雪鹰死,否则谁都别想伤我弟弟!”  ——《雪鹰领主》  A:  漠漠轻寒:  论有个学霸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体验:聊着聊着就聊到学习,聊到学习就根本停不下来;永远不能质疑他的学业,否则分分钟给你出题,还附赠详细解答,但就是听不懂,让人怀疑智商(=_=)  紫竹:  哈哈,哥哥嘛,就是教我如何从老被别人欺负到听了我的名声后再也没人敢欺负我的存在,是小时候带着
最近连续在国内和欧洲旅行,候机和乘机的空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空余时间里,中国人习惯看手机、iPad等“屏幕”,欧洲人则更习惯看“纸”,如书和报纸。  在中国机场的贵宾室里,尽管也总是放置有书架,上面一般会有最新的报纸和杂志,但我的观察是,真正取阅的人并不太多。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有些报纸和杂志并不是他们最想看的类型,但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国乘客似乎都步履匆匆,在候机室里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
有一篇有趣的研究登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学术期刊上,它说,现在愈来愈多四处漂流的人们,喜欢旅行、居无定所,这种现象他们称为“游牧主义”。这次研究竟然发现,这些常旅行、出门在外的游子,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这些喜欢旅行、居无定所的“游子”,对“物质”的“欲望”会快速减少!  他们不再容易对物质产生心理的情感,他们渐渐没有了“物质欲望”。  真的吗?  对一些人
也许在外界眼中,贴着“首富之子”标签的王思聪不学无术,是个只知道炫富的“逆子”,但在王健林眼中,儿子聪明,有想法,未来或许会比自己更优秀。  61岁的王健林至今还保持着军人式的挺拔身姿,头发平整,看起来似乎有着掌控一切的气势。  在外界看来,他的儿子,“新一代网红”“国民老公”王思聪,却似乎是王健林唯一不可掌控的因素。王健林与王思聪这对父子之间的故事,果真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是年迈的父亲无力管教调
这是个“耸人听闻”的新闻辈出的时代,频繁地被科技奇迹刺激,我的大脑皮层本已麻木,“可植牙机器人”和“巨型稻”两则消息,还是让人突然迷乱起来。未来30年,人类人口还将增长20亿,可在以更快速度出现的种植科技面前,人类的口粮问题似乎不难解决。可真正的威胁也来自技术,因为机器人能实实在在地取代人类的工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再创纪录,亩产达到114
《太阳的后裔》自开播以来,便以强势姿态席卷中韩两国:在韩国,它首播收视率高达14.3%,创下了近两年无线台迷你剧的纪录,高居水木剧榜首,与当年《来自星星的你》的首播成绩不分轩轾;在中国,它的首播点击率就高达3000万,几乎每集播出后都会位列微博热搜榜前三,堪称近年韩剧之最。  当然,剧中“柳时镇”的扮演者宋仲基也是好评如潮。无论是观众,还是同行的明星,都成功地被他“撩到”了。  “脱衣有肉,穿衣显
几十年前,正值嬉皮士文化鼎盛时期,人们经常在火车站和飞机场遇见身裹粉红色长袍的克里希那教派的教徒。他们会给每位匆匆走过的行人赠送一小束花。这些教徒言语不多,只有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仅此而已。但即使人们觉得一小束花没多大用处,通常也会接受它——人们不想无礼。如果你拒绝接受这份礼物,你会听到他们温和地说:“请收下吧,这是我们给您的礼物。”?  当你在下一条巷子里将花扔进垃圾桶时,你会发现那里已经有几枝
前阵子收到一条告白短信,某君对我说:“我似乎已被你吸引。”  “不觉得你还不了解我?”  “可是,了解是了解,吸引是吸引。”  我微微一笑,关上手机时,心中突然有些莫名的怅意:你看,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泡面爱情,告白时绝不说“我爱你”,甚至也不说“我喜欢你”,而是“我似乎已被你吸引”——吸引嘛,即欣赏,即因冲动、朦胧美、自以为是而告白。更过分者,甚至在“吸引”前面再加一个模棱两可的“似乎”,于是乎,和
美剧《摩登家庭》中菲比和克莱尔一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学业平平,尤其是大女儿,标准的美国女郎,时髦漂亮肤浅,同时又大脑空空,经常被学业刻苦、成绩优异的二女儿嘲笑。二女儿是全家的骄傲,她一丝不苟地学习,从无懈怠,假期还出去做义工,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考上哈佛。结果哈佛拒绝了她,她完全崩溃了:“十年成绩全优,暑假去盖房子,每天拖着大提琴去上学,写完美的论文,都为了什么?”  她对姐姐说:“从小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