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分布式储能功率四象限输出的主动配电网鲁棒优化调度模型

来源 :南方电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可能会出现配电网电压偏移和网损增加等问题.以考虑配置分布式储能为解决方式,结合储能系统功率四象限输出运行策略,构建了以购电成本、网损成本、电压偏差惩罚的总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并应用区间鲁棒优化模型对风电机组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处理.采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对配电网交流最优潮流进行凸优化松弛,使原优化调度模型转换为可有效求解的二阶锥规划模型,解决了潮流双向流动配电网网络中难以考虑电压的问题.采用Big-M法处理目标函数中含有绝对值的非线性项.整个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可转换成一个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对配电网鲁棒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3节点系统中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的落实,响应省级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流追踪的地市级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分解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网络拓扑结构、线路潮流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电机和负荷的功率特性等工程实际约束,适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为省级区域完成国家下达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总量和非水权重目标值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途径和较为准确的测算依据.基于IEEE 30节点系统和某省级实际大电网的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目的]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能源改革的日益深入,氢能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燃料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氢能产业链主要包含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涉及众多产业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文章旨在梳理氢能产业链现状并分析各节点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现有氢能产业链各节点涉及的技术现状开展调研,分析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在氢能产业所涉及的各方面均有一定技术储备及产业布局,但仍然面临较多的技术短板有待突破.其中
[目的]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业主在招主机标时,对风机厂商提供的基础顶载荷和塔架质量提出要求,在招设计标时很少对设计院提供的基础质量提出要求;详细设计阶段时风机厂商和设计院分别对塔架和基础进行设计,因此通常难以得到塔架和基础总质量最小的全局最优设计.[方法]提出了海上风机塔架和单桩一体化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某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试验设计得到多个不同塔架构型、塔底和单桩直径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载荷计算、塔架和单桩设计迭代优化得到相应的基础顶载荷、塔架质量和单桩质量等结果.[结果]研究表明:基础顶载荷或塔架质量最小的方
[目的]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的提高和煤电比例的不断降低使得电网对于优质调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也给核电调峰带来新的压力.通过系统升级改善核电调峰能力,从而提高核燃料利用效率、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方法]调研了氢能的制备、储运及利用现状,探究了适合用于核电调峰的氢储能技术路线,并以某核电站现有运行情况为例,分析了不同氢能利用技术路线的经济效益.[结果]利用富余核电制氢能够提高核电利用效率,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潜力.[结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成本的降低,利用富余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