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总部竟是“零恐怖活动区”

来源 :世界博览·中国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登曾与巴基斯坦陆军“王牌部队”共处多年而未被发现,最危险之地竟成拉登最安全的藏身之所。
  阿布达巴德是巴基斯坦北部一座美丽而宁静的城市,虽然它所属的开布尔·帕克同瓦省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活跃区,经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城市——南瓦济里斯坦、北瓦济里斯坦、斯瓦特、白沙瓦、巴焦尔、德·拉·伊斯梅尔汗、本努、奥勒格宰、马尔丹均位于该省,但阿布达巴德一直是“塔利班”的“零活动区”,几乎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没有恐怖活动的清静之地最终成了恐怖大亨本·拉登的殒命之地,而且很可能因此被写入反恐战争史。
  
  最危险的安全区
  
  自从美国宣布拉登已死的消息之后,阿布达巴德就迎来了很多外国人,而据称是拉登毙命之所的那座公寓就更是来访者和围观者不断。有人戏称,拉登的寓所已经成为当地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阿布达巴德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只有约60公里的路程,是巴基斯坦北部的交通要冲,公路可以通往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铁路可以到达白沙瓦,旁边还有著名的印度河流过。但是因为山路崎岖,即使没有交通堵塞和雨雪天气,从巴基斯坦最近的国道(中巴喀喇昆仑公路)驱车前往,亦需要两个半小时以上。
  巴基斯坦北部的自由部落区分为联邦直辖自由部落区和省直辖自由部落区。自由部落区可以不遵行联邦的法律,而且没有自己的成文法,通行的是传统习惯法。传统习惯法给予了自由部落区收容外人避难的权力,外人去寻求避难,部落可以保护他。
  因此,本·拉登逃出阿富汗之后,就有人说,部落不会交出他,因为他们把他当做客人,会保护他。但另有一种说法,如果你给了一个人避难权,但他从你的仓库里向邻居家开枪,就不能保护了。
  自由部落区可以自由买卖武器,政府管不着,被认为是个无法无天的地方。巴基斯坦著名的枪城——拉达镇就位于自由部落区内。拉达镇不对外国人开放,但它南边的一个城市外国人可以去。2001年12月,即“9·11”事件发生不久,我去过它南边的一座城镇,大约1公里的公路两旁,卖枪的店铺林立,店铺后面是作坊。作坊分工明确,有的木器厂做枪把,有的就做金属的枪械部件。
  巴基斯坦“塔利班”就主要分布于开布尔·帕克同瓦省的联邦直辖自由部落区和省直辖自由部落区,即南瓦济里斯坦、北瓦济里斯坦、斯瓦特、白沙瓦、巴焦尔,而该省的东南部又有6个小专区组成了该省的“边疆区”,它们中最著名的就是德·拉·伊斯梅尔汗地区,巴基斯坦“塔利班”重要的分支之一——马哈苏德部落的武装人员就经常光顾该地区。但拉登生前藏身的阿布达巴德既不属于联邦直辖自由部落区,亦不属于省直辖自由部落区和“边境区”,而是该省的世俗区域。
  拉登会选择阿布达巴德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从表面上看的确有些令人费解。首先,它不能享受自由部落区和“边疆区”的“治外法权”。
  第二,它是巴基斯坦的军事重镇,戒备森严,不仅巴基斯坦陆军精锐部队“俾路支团”,亦即曾参加对印作战的“王牌部队”驻扎于此,而且距离城区不远处,还有巴基斯坦的飞机制造业中心、坦克厂和枪炮厂。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拉登寓所的对面就是巴基斯坦的“西点军校”卡库尔军事学院。巴基斯坦陆军的连排级军官大多就是从该学院毕业然后一步步走上指挥岗位的。
  第三、城里的居民不是该省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族,而是从古印度迁居的印地古人,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均与普什图族有很大的差异。
  最后,阿布达巴德地区远离巴基斯坦的“危险地带”,距离南北瓦济里斯坦约700公里、巴焦尔350公里、斯瓦特250公里,而且四周被崇山峻岭所隔,几乎是“零恐怖活动区”,没有恐怖组织的护佑。
  《世界博览》特约记者曾四次到过阿布达巴德,一次从中巴边界驱车去的,不巧遇上汽车抛锚,笔者和车上的中国朋友不敢下车。几名当地的印地古人过来帮我们修车,修好后,对方分文不收,连象征性的小费都不要。由于闷在车上太久,我们就想透透气。此时一个当地小伙子轻轻敲了敲车窗问:“你们是中国人吗?”我们不置可否,不敢应答。小伙子笑了笑,说:“放心吧,我们不是塔利班。”
  或许正因为如此,当美国人声称拉登长期藏身于此而驻扎于此的巴基斯坦3个团的兵力竟然没有发现时,当地民众质疑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国人如此宣传,完完全全是一场“阴谋”。
  
  不被注目的有钱人
  
  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拉登藏身于此的高明之处了。
  巴基斯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因为无论卡拉奇,还是拉合尔和伊斯兰堡等巴基斯坦的大城市,一般富人的别墅或外国人的豪宅,均有高大的防弹钢筋水泥围墙,围墙上还布满了滚式倒刺铁丝网,一般老百姓不会去打听里面究竟住的是谁。
  虽然阿布达巴德是一座人口不足10万的山间小城,但是许多退役高级军官都利用丰厚的退休金到此置房购地,以期这里成为工业区后发一笔横财,所以,他们平时多半住在伦敦、纽约和迪拜,留下豪宅由佣人看管,只是偶然偕客人回家度假,自然不会引起当地人太多的注意。
  而据美方披露的消息,本·拉登毙命前住的是一座戒备森严的豪宅,没有引起当地人注意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据当地人回忆,当地村民曾看到拉登的寓所每天早晨会有两个中年人进出,他们对当地人很客气,始终面带笑容,有时还参加当地人的婚丧嫁娶仪式,送给当地人礼品,但从来不邀请人到他们的住所去,然而当地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斩首事件”发生当天,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警察才姗姗来迟,而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据说从拉登寓所出来的人大概行车一个半小时后才开始打手机,可能是为了避开电话监听。
  再者,正如美国情报机构多次披露的那样,本·拉登后来一直疾病缠身。如果选择一个鲜为人知的深山老林过苦行僧的生活,他如何就医?相反,阿布达巴德是巴北部的交通要冲,而且距离大城市很近,一些紧俏和稀缺的物资均能满足他的需求,况且它还是巴基斯坦的军事重镇和退役高级军官的养老之所,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历次清剿“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行动,均没有触及该地区。
  此外,2009年夏天,巴基斯坦“塔利班”向距离伊斯兰堡不足100公里、距离阿布达巴德80公里左右的斯瓦比和布内尔地区发动了猛烈进攻,同年10月10日,“塔利班”又向位于拉瓦尔品第的陆军总部发动了突袭,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吉亚尼被困总部大楼长达22个小时。如果拉登真的长期藏身阿布达巴德,很可能与上述两起袭击事件有关。由此观之,拉登选择阿布达巴德作为藏身之所,正好可以做到“闭门修养”和“秘密指挥作战”两不误。
  
  两个截然不同的“塔利班”
  
  拉登毙命之前,主要因为西方的宣 传,阿富汗“塔利班”一直被外界视为拉登及“基地”组织的主要庇护者,但事实上,阿富汗“塔利班”与拉登的藏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而真正给拉登及“基地”组织提供庇护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
  阿富汗“塔利班”主要由宗教学生组成,满脸的大胡子总给人一种保守、残酷的印象,他们对妇女的诸多限制和对异教的不宽容,给西方社会提供了大量攻击的口实,但是,他们统治阿富汗的5年时间里,至少给阿富汗社会带来了安定,他们从未破坏过输变电线路,几乎没有袭击过清真寺和普通民众聚集的地方,因而许多国家没有真正把他们定性为恐怖组织。此外,阿富汗“塔利班”官员不腐败,因而即使他们被赶出喀布尔之后,仍对普通阿富汗民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阿富汗“塔利班”不赞同拉登的国际“伊斯兰圣战”的观点,他们只是要驱逐美国势力出阿富汗,但对于美国在阿富汗之外干什么,他们就没有兴趣了。
  与阿富汗“塔利班”不同,巴基斯坦“塔利班”更像一群由信仰不同、部落不同、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的武装集团和犯罪集团拼凑起来的大杂烩。他们没有严格的组织、没有权力体系和群众基础、没有坚定的信仰;成员中既有地痞、流氓、军阀、地方实力派,又有宗教狂热分子和被阿富汗“塔利班”抛弃的人,还有走私犯、贩毒犯和黑社会成员;虽然成员全部来自逊尼派,但又分属瓦哈比派、德奥班德派和巴拉维派,行动目标既有针对美国的,又有针对印度的,还有针对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的,所以各派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逐渐形成了几个互不支持、拥兵自重的极端恐怖组织联盟,而且他们行动不择手段,绑架、勒索、自杀式袭击、路边炸弹袭击、远程遥控袭击,无所不用,袭击的目标不仅指向平民集中的大市场,而且针对清真寺,甚至连他们的宗教教士、同为宗教极端势力的领袖毛拉,亦难以逃过他们的黑手。
  正因为如此,拉登及“基地”组织虽然与阿富汗“塔利班”有联系,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和谐的伙伴关系。相反,拉登及“基地”组织更容易从巴基斯坦“塔利班”那里找到归属感,而且很容易操控对方。
  对阿富汗“塔利班”来说,拉登和“基地”组织是投靠者,但对巴基斯坦“塔利班”来说,拉登和“基地”组织则是可以倚重的力量,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是宗教导师与学生、捐助者与受捐者、军事教官与学员的关系。
  
  戏剧性的外交变化
  
  正因为拉登及“基地”组织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价值不同,拉登死后,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今年早些时候,阿富汗“塔利班”曾公开宣称,要在5月1日发动春季攻势,但是拉登死后,阿富汗“塔利班”反而保持了沉默。外界据此预测,拉登的死,使得阿富汗“塔利班”为“基地”组织承担的道德义务不存在了,很可能会加速阿富汗“塔利班”同美国、北约和卡尔扎伊政府的接触进程,甚至开展正式谈判。
  与阿富汗“塔利班”相反,巴基斯坦“塔利班”反应激烈,发誓要为拉登报仇,甚至明确宣称要对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基拉尼和陆军参谋长吉亚尼发动“斩首行动”。当然,他们最终能否报仇,则是另一码事。
  当然,拉登之死还让巴基斯坦政府、情报机关和陆军处境尴尬——反恐十几年,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居然是在巴基斯坦国土上被美国单独行动击毙的,不仅令自己脸上挂不住,而且不好对美国交待。5月3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声明,宣称巴基斯坦对反恐战争贡献巨大,不仅作出了近5000军人的民族牺牲,而且巴安全部队消灭了不少恐怖分子和向美国提供了情报支持。
  为了保密起见,美国此次行动没有事先告知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方面认为,美国此举显然是对巴基斯坦的不尊重。事后巴基斯坦外交部说,美国的行动既没有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授权,又没有事先通知巴方,更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因而此次行动没有得到巴基斯坦国民的欢呼,而是激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情绪。
  本·拉登藏身巴基斯坦近10年,巴基斯坦情报机关却未能向美国提供多少有用的情报,个中原因究竟是办事不力还是有意隐瞒,已经成为美巴双方口水战的重要题材。
  拉登之死,竟然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影响美国分别与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政府的关系,的确有些让人回味。
其他文献
郑州市金水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自2001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今已有20年了。我们边实践边总结,通过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不断发展与创新,解决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区域层面:解决了师资匮乏的问题,目前我区80.6%的学校有专职教师。第二,学校层面: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了“校校有项目,师师有项目,生生有项目”的课程样态。第三,教师层面:解决了任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我国中小学已经推行了很多年,它的本质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在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文教学极为关心,提出了很多富有开创意义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极具指导意义。那么,当前作文教学如何从传统走向创新呢?现就吕先生的教学理论解读如下几点:    一、吕先生明确提出“做人要做现代人,作文要做现代文”的主张。    所谓“现代文”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作文的方向要自然,要说自己的话;作文要写实际生活;能说清楚就好。这主要是指作文内容方面说的。  (一)作文的
线上授课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教和学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后疫情时代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校如何育人?结合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学校应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掘现有潜力,打造自有空间,建设符合本校实际的学习资源平台。  一、摸清现状,推动发展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基于互聯网的教学,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的快慢程度。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实验感知化学反应的快慢,尤其是明白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并能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选择最理想的催化剂,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本文以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课例研究。  物质、结构和反应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化学
耳边旁响起空乘小姐的优美声音,各位旅客你们好,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收好小桌板,扣好安全带,本次航班是由中国北京飞往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祝大家旅途愉快。  啊!旅途从这里开始了,飞往我心中向往的地方南非。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了约翰内斯堡。导游接团后让我们坐上大巴车带我们参观约翰内斯堡的市中心,市中心有市政府、法院、检查院等包围着中心广场,大巴车在广场上慢慢的一圈圈的转,因为约翰内斯堡黑人居
3月9日,教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会议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教育系统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迅速掀起学习教育热潮,以扎扎实实的学习教育成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
当年那些创作歌曲、演唱歌曲的音乐人,他们的阵营并没有我们现在认为的分得那么清楚,不像今天我们已经人为地按上了政治烙印。    1929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张流行音乐唱片《毛毛雨》,它的创作者是创办“明月社”的中国流行音乐教父黎锦晖,演唱者是他的女儿黎明晖。唱片业伴随着流行歌曲迅猛发展。    1927年,王人艺、王人美兄妹加入了“明月社”,王人艺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代演奏家,他还是聂耳的小提琴老师。王人
常听人说“时间不够用”,但是说来也奇怪,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做完事情之后,还有很长一段的休息时间,有些人正事做不到一半,一天的时间就快过去了。老天给予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好好利用这个“公平”。有些人连每分、每秒都要争取,为的就是不浪费些许时间;有些人认为一两分钟的时间,占一天不过万分之一罢了,何必去在乎。也因为这两种意识的分野,让时间的差距越行越远。  争分夺秒的
“知识无力感”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思维,也是实用主义思维——把当官发财作为衡量知识价值的唯一标准。所以,当知识没有立即变现为世俗的财富和有效的权力时,一些人就会产生“知识无力感”。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知识的“有用”,就在于其提高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读书学知识,至少会给我们三大好处:给予我们没有经历过的见闻,从而开阔眼界;开启我们暗藏的潜力,从而志在千里;升华我们浮躁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