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邻牙合面缺损情况下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纤维桩核冠修复时牙本质的应力。方法:分组方法分别采用近中舌侧根管置入纤维桩1根;近中颊侧根管置入纤维桩1根;近颊、近舌根管各置入纤维桩一根;根管内无纤维桩置入共4组;均采用树脂核及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测试各组试件在垂直牙合力或45°牙合力加载下Von mises应力和最大拉应力的峰值变化。结果:随着根桩数目的变化,各组之间剩余牙本质上Von mises应力、最大拉应力的应力峰值变化不大。45°方向加载时牙根桩核应力均大于垂直方向加载者,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力图显示牙颈部应力稍高,其他区域的应力值较小,分布较均匀,在根管壁上呈现出低应力的分布状态;45°牙合力加载与垂直加载相比,各部位应力明显增高。结论:牙体强度与剩余牙体组织关系密切,剩余牙体组织越少,其承担应力越大,发生牙折的可能性越大,临床上在桩核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保存健康的牙体组织,根管尽量少扩大,以减少根管壁的应力,减少牙根折裂的风险。在修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侧向力,采用适当减小牙尖斜度,调磨对颌牙过陡牙尖的方法,以降低侧向牙合力对牙体组织应力大小和分布范围的影响,从而降低牙折风险,提高修复体使用寿命。